评审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4747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67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审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评审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评审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评审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评审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审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审稿(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1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2010-2030) 评审稿 评审稿 前 言 前 言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于 2005 年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 2010 年 11 月委托我单位编制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主要内容为对 2005 年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本次总体规划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

2、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领导和昌江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大力配合下,多次向省、县有关部门作阶段性汇报,并在 2010 年 12 月 10 日昌江县召开的“纲要汇报会”上获得通过。以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中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总体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以供评审。 在本次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单位得到有关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0 年 12 月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2 项目名称: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委托方

3、(甲方):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担方(乙方): 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证号: 建设部 建城规编第(081149)号 证书等级:甲级 编制时间: 2010 年 11 月2010 年 12 月 规划编制工作人员: 规划编制工作人员: 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总 经 理: 李祥龙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总 规 划 师: 陈 玮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项 目 负 责 人: 刘业日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主要工作人员: 卢传晓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工程

4、师 肖清华 城市规划师 杜 娜 副 教 授 王 平 城市规划师 何 锦 助理规划师 朱明霞 助理规划师 文芳英 助理规划师 王 萌 助理规划师 安志远 助理工程师 李 敏 助理工程师 陈元灯 助理工程师 王孝煌 助理工程师 昌江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昌江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局 长 : 庄运龙 副 局 长 : 邢立峰 工 作 人 员 : 云 川 林诗群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3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2010-2030) 文本 文本 目目 录录 总 则 总 则 第一部分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 第一部

5、分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城乡发展目标 第二章 县域空间发展规划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 县域产业体系规划 第五章 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第六章 县域基础设施体系规划 第七章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第八章 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部分 城区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 城区总体规划 第九章 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策略 第十章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 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 第二节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三节 居住用地规划 第四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十一章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节 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第二节 对外交通规划 第三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四节 城市静态交通规划

6、 第五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第十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 城市景观规划 第十三章 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第六节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 消防规划 第二节 防洪工程规划 第三节 防震规划 第四节 人防规划 第五节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五章 城市郊区规划 第十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建议 第十八章 附则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4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

7、0) 文本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总 则 总 则 第第1条 条 本规划是指导和调控昌江县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自本规划批准实施之日起,县域内各乡镇总体规划必须符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非农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区总体规划” ,服从规划管理。 第第2条 条 文本条文中带号的内容为强制性规定;采用禁止、必须、严格限制、严格控制、严格按照、严格执行、严禁、不得用词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第3条 条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 县域城

8、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 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 、 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加快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 、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 、昌江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计划 (草案) 、昌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第4条 条 本规划年限为 2010 年至 2030 年。其中近期至 2015 年,中期至 2020 年,远期至2030 年。 第第5条 条 规划范围与城市规划区: (1)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及“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昌江县行政辖区范围,陆域面积为 1596.0 平方公里。 (2) “城区总体规

9、划”范围包括石碌镇和叉河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 316.5 平方公里。 第第6条 条 本规划自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昌江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城乡发展目标 第一章 城乡发展目标 第第7条 条 城乡发展总目标 合理利用昌江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及其独特的山海相连的地理格局,按照“山海互动、蓝绿辉映,工旅结合、城乡和谐”的城乡总体发展策略,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使昌江县的经济发展逐步从资源型工业转型为循环经济产业,不断加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创造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工业城

10、市发展转型的新模式,把昌江县建设成为海南新型工业基地和新型能源基地、山海互动特色旅游目的地和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基地。 按照“强县富民、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 第第8条 条 县域城乡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由城乡经济统筹、城乡社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统筹、城乡资源环境统筹等四大领域指标构成,详见附表 1。 第第9条 条 县域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预测近期 2015 年、中期 2020 年、远期 2030 年的县域常住人口将分别达到 28.5 万人、30.5 万人、34.0 万人,县域城镇化水

11、平将分别达到 58.5%、64.5%、76.5%,城镇人口将分别达到 16.7 万人、19.7 万人、26.0 万人。 第第10条 条 县域旅游发展目标:规划预测近期 2015 年、中期 2020 年、远期 2030 年的全县年旅游接待规模将分别达到 58.0 万人次、134.0 万人次、312.0 万人次。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5 第二章 县域空间发展规划 第二章 县域空间发展规划 第第11条 条 规划县域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为“四区一廊道” 。 第第12条 条 “四区”分别为滨海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县城发展区和山地生态发展区。 (1)滨海发展区 (1)滨海

12、发展区 规划区域:52.2 公里海岸线及其腹地,主要为昌化镇和海尾镇。 发展定位:海南金色西岸多元功能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海湾、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和海南新型能源基地。 建设引导:严格按照已批准实施的棋子湾总规和控规进行建设;在严格保护湿地、红树林等结构性生态资源,保障生态本底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度假目的地触媒类、长期停留的物业类、度假衍生产品类、延伸消费诱导类等产业。 (2)乡村发展区 (2)乡村发展区 规划区域:滨海发展区以东至海榆西线公路,主要为乌烈镇和十月田镇。 发展定位: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基地,现代乡村生活示范区。 建设引导:通过土地综合整理发展现代化农业,统筹考虑项目

13、的类型和布局,采取适合本地的经营模式,以“农业基地”的模式发展旅游,为旅游区、城镇和工业区供应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建立旅游惠及民生的政策途径;结合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按照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昌江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具体要求对乡村居民点体系重构,集约用地从而避免无序的蔓延式发展;积极推进公共设施的均等化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生活圈。 (3)县城发展区 (3)县城发展区 规划区域:石碌镇和叉河镇。 发展定位: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资源型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载体、县域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引导:在空间上实现主城区和产业区的协调布局,主城区重点完善各类设施,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品质,逐步发展成以行

14、政与公共服务职能为主,重点服务本地居民的宜居生活城;产业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承载地,重点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4)山地生态发展区 (4)山地生态发展区 规划区域:县城以南区域,主要为七叉镇、王下乡和霸王岭自然保护区。 发展定位:以生态保护、热带雨林观光和民族风情体验为主,适当发展高端型度假旅游和生态经济。 建设引导:严格按照已批准实施的自然保护区规划进行建设;在严格保护山地、热带雨林等结构性生态资源,保障生态本底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发展高端主题酒店、特色山地小镇、民俗风情园、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特色旅游等活动类型。 第第13条 条 “一廊道”为海榆西线公路、西线高速公路、粤海铁路西环线

15、、西环快速铁路形成的交通廊道。 建设引导: 对为全省服务的永久性交通廊道必须进行提前管控, 预留出足够的建设空间,确保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交通设施能够良好运行。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第14条 条 县域城镇等级结构:由“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三级组成。 (1)县城区由石碌镇和叉河镇组成。 (2)中心镇昌化镇。 (3)一般镇海尾镇、乌烈镇、十月田镇、七叉镇、王下乡和霸王岭林业局驻地。 第第15条 条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县域城镇形成三个规模级别。 一级城镇,人口规模大于 20 万,达到中等城市规模。二级城镇,人口规模大于 1万。三级城镇,人口规模小于 1 万。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6 规划期内县域常住人口分布一览表 现状 2009 年 现状 2009 年 近期 2015 年 近期 2015 年 远期 2030 年 远期 2030 年 序 号 序 号 乡镇名称 乡镇名称 总人口 总人口 (万人) (万人) 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 (万人) (万人) 总人口 总人口 (万人) (万人) 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 (万人) (万人) 总人口 总人口 (万人) (万人) 城镇人口 城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