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4513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0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药物与临床现代药物与临床 Drugs AP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Valsartan and amlodipine ha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 valsartan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plasma adiponectin, also can imp

2、rove endothelial function, but amlodipin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diponectin level. Key words: Valsartan Capsules;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primary hypertension; adiponectin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1,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高血压的基本目的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及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常用降压药主要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受体阻滞剂,

3、其中缬沙坦为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 收稿日期:2016-03-20 作者简介:彭夫松(1964) ,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是冠心病的诊疗。Tel: (010)64593302 E-mail: 现代药物与临床现代药物与临床 Drugs P 0.05 vs amlodipine group after treatment (1mmHg=133 Pa)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无显著变化,治疗期间,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分别有 1 例胃肠道反应、1 例头晕,但两组患者均可耐受,无需特殊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为冠心病、脑梗

4、死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循证医学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血压,降低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类药物,可竞争性地拮抗型受体 (AT1) , 抑制 AT1 受体所介导的肾上腺球细胞释放醛固醇,而对心脏的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2,9。血压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平均血压下降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0。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可抑制钙诱导的主动脉收缩作用,与受体结合和解离速度较慢, 因此药物作用缓慢持久, 可激活 LDL 受体,减少脂肪在动脉壁的累积及抑制胶原合成3,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11。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胶

5、原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炎效果,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与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内皮保护作用,通过影响 AMPK- PI3K-Akt-eNOS 轴,刺激内皮细胞产生 NO。高血压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与儿茶酚胺升高抑制脂联素表达及分泌有关12-13。NO、ET 对于调节血流动力学及维持血管壁张力具有重要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NO、ET 分泌失衡,内皮依赖性收缩功能增加,舒张功能降低,血管张力调节紊乱及血管壁结构变化导致血压进一步增加,损伤高血压靶器官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 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缬沙坦组心

6、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 APN、 NO水平升高, ET 水平明显降低, 治疗后缬沙坦组 APN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两组 NO、E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可提高 NO,降低内皮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缬沙坦可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脂联素水平,缬沙坦降压作用除与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之外,可能通过影响脂肪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降压作用16-17。 综上所述,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现代药物与临床现代药物与临床 Drugs & Clinic 第第 31 卷卷 第第 8 期期 2016 年年 8 月月 1180 压均

7、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缬沙坦可提高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氨氯地平对脂联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 Lewington S, Lacey B, Clarke R, et al. The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hina J. JAMA Intern Med, 2016, PMID: 26975032. 2 杨 玉, 黄 璞, 于丽秀, 等. 缬沙坦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

8、15(6): 725-730. 3 贾 坦, 张李军, 战义强, 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41(4): 301-303. 4 Garcia-Pras E, Gallego J, Coch L, et al. Role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vascular stem/progenitor cells in pathological neovascularisation during chronic portal hypertension J. Gut, 2016, PMID: 269

9、84852. 5 Gonzalez-Vicente A, Saikumar J H, Massey K J, et al. Angiotensin II stimulates superoxide production by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ick ascending limbs J. Physiol Rep, 2016, 4(4): e12697. 6 王继萍, 童 岚, 李修英, 等. 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11): 963-966. 7 孟 莉, 朱紫嫣, 胡元会,

10、 等.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7): 695-696. 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7): 579-616. 9 张艺军, 裴静娴, 王月刚, 等. 钙离子拮抗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对高血压动脉僵硬度作用差异的荟萃分析 J. 循证医学, 2012, 12(4): 210-216. 10 王晓会, 谢志泉, 吴自强, 等. 血压不同控制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1、14(7): 679-682. 11 赵兴东, 王 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62 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J. 药物评价研究, 2015, 38(6): 660-663. 12 陈 炜, 唐晓鸿. 肥胖性高血压肾交感神经激活机制研究进展 J. 生理科学进展, 2013, 44(6): 433-436. 13 冀元元, 张晓刚. 血清脂联素与不同程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J. 重庆医学, 2013, 42(15): 1765-1766. 14 张欢欢, 韩 冰, 廉银珠, 等. 不同水平高血压患者血清 Klotho 蛋白、 NO、 ET-1 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3): 596-599. 15 吴泽兵, 张 颖, 余其贵, 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 40(1): 8-13. 16 奉 雁.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5): 924-926. 17 刘 茀.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5): 864-8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