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654275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5王建平, 男,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馆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文化、 茶文化及古文献。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屠隆与他的 茶说王建平明代茶文化史上有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件, 一是开创了散茶冲泡的瀹饮法时代,“开千古茗饮之宗” ; 二则是文人们热衷于编写茶书, 是中国古代茶书最多的时期, 几乎占我们古代茶书总数的一半。虽然 “也有少量茶书, 或出于文人的一时戏笔, 或其内容全部系抄袭而成”1, 但大部分茶书还是坚持原创, 注重创新,“崇新改易, 自成一家” ,成为影响后世茶人的无价财富, 为中华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屠隆的 茶说 就是一部这样的经典茶书。一 屠隆其人屠隆(1543

2、1605) , 字长卿, 又字纬真, 号赤水, 别号由拳山人、 一衲道人, 蓬莱仙客, 晚年又号鸿苞居士。 浙江鄞县人。 万历五年(1577) 进士, 曾任颍上知县, 转为青浦令, 后迁礼部主事、 郎中等职, 万历十二年(1584) 蒙受诬陷, 削籍罢官回乡。著述颇丰, 有:读易便解 、 却西番记 、 考翽余事 、 长松茹退 、 娑罗馆请语 、 游具笺 、鸿苞集 、汉魏丛书 、栖真馆集 、由拳集 、白榆集 、泠然草 、横塘集 、采真草 、南游集 、钜文编 、历朝翰墨选注 、明七名公尺牍 、传奇 等二十余种。屠隆博学多才, 于诗文、 戏曲、 书画造诣皆深。 明史 对其极尽夸奖之能事, 载其 “落

3、笔数千言立就” ,“诗文率不经意, 一挥数纸。尝戏命两人对案拈二题, 各赋百韵, 咄嗟之间二章并就, 又与人对弈, 口诵诗文, 命人书之, 书不逮诵也” 。2屠隆可谓勤政爱民。 他任职的颖上县在涡河、 颖河的上游, 常年有水害之患。 时颖上居民正久困于东门口决口之苦, 屠隆上任后, 捐出县衙中瓦石, 同当地士民共同修筑河堤, 减轻了水患。民众甚为感动, 在堤上筑绿波亭以纪其功德。 万历七年(1579) , 屠隆调任青浦知县, 刚到任就遇上连绵大雨, 诸堤将毁。 他亲自到民间询问治水之术, 发动士民担土石以保堤, 避免了一场水灾。当时朝廷推行新税法, 重新清丈田亩, 加征税赋, 惟独他仍按原田亩

4、征收,这一爱民行为, 深深为老百姓所称诵。在他被黜归乡时, “青浦父老为敛田千亩, 请徙居。隆不许, 欢饮三日, 谢去归。 ” 屠隆为人不拘小节, 自称 “仙令” , 且不废吏治, 被人视为 “奇才” 。 曾经撰写 荒政考 一书, 极写百姓灾伤困厄之苦 “以告当世, 贻后来” 。屠隆文史兼通, 既是文学家, 又是戏曲家, 是有名的 “明末五子” 之一。主张作诗重性情, 常谓 “诗由性情生” ,“只求自得, 不必袭古” 。 在戏曲创作上, 他坚持 “针线连络, 血脉贯通” 的主张, 创作的 昙花记 、修文记 、采毫记 都曾 “大行于世” , 叫座京城, 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汤显祖。屠隆与汤

5、显祖是至交好友。他们相识于万历五年的会试, 结果虽然一个高中进士, 一个名落孙山, 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友情, 两人惺惺相惜, 寄情诗酒,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万历十年, 屠隆迁礼部仪制司主事, 次年, 汤显祖终中进士, 也观政于北京礼部。 两位 “才子” 终于能朝夕相处, 共同研习切磋。 十二年, 屠隆却因谗言被削职, 汤显祖写了封信安慰屠隆:“我辈终学当醉以桑椹, 噤其饥啸耳。宁人负我, 无我负人。”( 答屠纬真 ) 在得知屠隆罹患恶276疾后, 汤显祖又去信:“赤水之珠屠长卿, 风波宕跌还乡里。 岂有妖姬解写姿? 岂有狡童解咏诗? 机边折齿宁妨秽, 画里挑心是绝痴。古来才子多娇纵, 直取歌

6、篇足弹诵。”( 怀戴四明先生并问屠长卿 ) 对屠隆因风流淫逸获病充满理解, 并无丝毫的责备。说起屠隆的风流, 可从他于万历三十年(1602) 中秋时节一手策划的一场 “无遮大会” 中瞧出点端倪。无遮会一词, 原出佛经, 本意是自由论坛的意思。 但屠隆组织的这次 “无遮大会” , 别人评论说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的戏, 论他的文, 捧他的场, 喝他的彩。 被他请来的或不请自到的百余宾客中, 不乏大椽巨匠, 名流高门,骚人墨客, 俊才雅士, 甚至相好的名媛秀妇, 风流场中的美娼俊童也一并赶场。 大家高谈阔论, 吟诗作画, 听曲饮酒,看戏论文, 引吭高啸, 踏青放歌, 骑射蹴扑, 浅酌低唱, 生生

7、把这次聚会弄成为文坛一次另类的 嘉年华盛会。 把个屠隆捧得都找不到北了, 弄得四邻不安, 上下惊动, 官府警惧, 州县戒备。这也成了屠隆晚年凄凉生活的一大亮点, 两年后, 他因风流病潦倒而卒。二 屠隆和龙井茶龙井茶历史悠久, 享誉中外, 一直以来都执我国绿茶的牛耳。屠隆与龙井茶的渊源也很深, 甚至于有人据此认定他乃第一个使用 “龙井茶” 称谓的人。3据现有文献记载, 最早将龙井茶写入诗文的是元代寓居江西临川的文学家虞集(1272 1348 年) , 他的五言诗次邓文原游龙井 , 堪称赞颂龙井茶的奠基之作, 在我国名茶史上值得记上一笔。在诗里, 他详细描述了当时龙井茶的采制时间、 茶叶的色泽、

8、形状和特点、 品饮的感觉。杖藜入南山, 却立赏奇秀。所怀玉局翁, 来往绚履旧。空余松在涧, 仍作琴筑奏。徘徊龙井上, 云气起晴昼。入门避洒, 脱屐乱苔祊, 阳岗扣云石, 阴房绝遗构。澄公爱客至, 取水挹幽窦。坐我礶葡中, 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 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 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 三咽不忍嗽。讲堂集群彦, 千蹬坐吟究。浪浪杂飞雨, 沉沉度清漏。令我怀幼学, 胡为裹章绶。4诗中写到龙井的周遭已经有了 “茶山” 。写瓢中茶色的清纯, 可以使 “群岫” 的 “翠影” 倒映其中。尤其是 “烹煎黄金芽, 不取谷雨后” 两句, 更是点出了龙井茶的形象和特色, 色翠、 香郁、 味醇、 形美

9、, 被虞集目为龙井茶的 “四绝” 。 虞集的这首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龙井茶的最早记载。5而最早赞美龙井茶的长诗则非屠隆的 龙井茶歌 莫属了。万历二十二年(1594) 初秋七月, 屠隆与友人陇西公到龙井游玩, 在品尝了用龙井泉水泡的龙井茶后, 不觉诗兴大发, 欣然提笔赋诗, 仿唐人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成一首 龙井茶歌 , 诗是这样写的:山通海眼蟠龙脉, 神物蜿蜒此真宅。飞泉祋沫走白虹, 万古灵源长不息。琮时谐琴筑声, 澄泓泠浸玻璃色。令人对此清心魂, 一漱如饮甘露液。吾闻龙女渗灵山, 岂是如来八功德。此山秀结复产茶, 谷雨祌?抽仙芽。香胜旃檀华严界, 味同沆瀣上清家。雀舌龙团亦浪说, 顾

10、渚阳羡讵须夸。摘来片片通灵窍, 啜处冷冷馨齿牙。玉川何妨尽七碗, 赵州借此演三车。采取龙井茶, 还念龙井水。文武每将火候传, 调停暗合金丹理。茶经水品两足佳, 可惜陆羽未知此。山人酒后酣?, 陶然万事归虚空。一杯入口宿醒解, 耳畔飒飒来松风。即此便是清凉国, 谁同饮者陇西公。俗话说, 言为心声, 浪子屠隆在诗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龙井泉水与龙井茶的热爱。 认为龙井泉是山海相通的龙脉海眼, 色似玻璃, 饮如甘露, 香胜檀香, 味赛甘露, 是通灵窍的醒酒佳品。 可以这么说, 龙井茶享有今日隆隆之声誉, 屠隆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2004 年, 在杭州龙井寺旧址附近发掘出屠隆的 龙井茶歌 石碑, 成为探

11、访龙井和龙井茶历史文脉不可多得的277文物。顺便提一下, 与屠隆同时代的于若瀛也写了一首 龙井茶 诗, 兹录于后:“西湖之西开龙井, 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 石磴纡曲片云冷。 拄杖寻源到上方, 松枝半落澄潭静。 铜瓶试取烹新茶, 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 湖州岂惧涸金沙。 漫道白芽双井嫩, 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 但说天池与阳羡。 岂知新茗煮新泉, 团黄分冽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 一串应输钱五万。”6三 屠隆 茶说 述评考翽余事 是屠隆的一部艺术随笔, 清代著名史学家、 考据学家钱大昕在 考余事序 中评价说:“评书、 论画、 涤砚、 修琴、 相鹤、 观鱼、 焚

12、香、 试茗靡不曲尽其妙” 。 茶说 本名 茶笺 , 是 考余事 卷三中的一章, 主要记述了茶的品类、 采制、 收藏、 择水及烹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万国鼎 茶书总目提要 将该书的成书时间定为公元1590 年前后。 1613 年, 喻政编印 茶书全集( 乙本) 时, 抽取 考翽余事 中的 “茶笺” 大部, 删去其中的 “洗器” 、“盏” 、“择果” 、“茶效” 、“茶具” 等条和 “人品” 条中的最后一则, 增加 考翽余事 卷三 “山斋笺” 中的 “茶寮” 一节, 合成一书, 易名为 茶说 , 使得屠隆原创的特色更为突出。本文以此为底本进行评述。茶寮构一斗相傍书斋, 内设茶具, 教一童子专主茶设,

13、 以供长日清谈, 寒宵兀坐, 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品茶需要一个清幽的环境,此处屠隆对饮茶环境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描绘出了一幅格调高雅的田园般生活图画。 无独有偶, 在 香笺 中, 屠隆还描述了另一种超凡脱尘、 如梦如诗的意境:“坐雨闭窗, 午睡初足, 就案学书, 啜茗味淡。 一炉初热, 香霭馥馥撩人, 更宜醉筵醒客。 皓月清宵, 冰弦戛指, 长啸空楼, 苍山极目, 未残炉热, 香雾隐隐绕帘。” 如果在这种环境中品茶, 天人合一, 人的心灵肯定能得到净化, 茶道的境界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茶品与 茶经 稍异, 今烹制之法, 亦与蔡、 陆诸前人不同。虎丘最号精绝, 为天下冠, 惜不多产, 皆为豪右所据

14、。寂寞山家, 无由获购矣。天池青翠芳馨, 瞰之赏心, 嗅亦消渴。诚可称仙品, 诸山之茶, 尤当退舍。阳羡俗名罗砮, 浙之长兴者佳, 荆溪稍下。细者, 其价两倍天池, 惜乎难得, 须亲自采收, 方妙。六安品亦精, 入药最效, 但不善炒, 不能发香而味苦, 茶之本性实佳。龙井不过十数亩。 外此有茶, 似皆不及。 大抵天开龙泓美泉, 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 山中仅有一二家, 炒法甚精, 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 天池不能及也。天目为天池、 龙井之次, 亦佳品也。地志云: 山中寒气早严, 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来多雪, 三月后方通行,茶之萌芽较晚。这几节, 作者对当时的一些名茶的品种进行了评价, 并指

15、出, 由于时代的进步, 饮茶习惯的变革, 明代人对茶叶品质的审评与烹制标准与前人有了很大的不同, 因此, 对名茶的评价自然也与前人不再一样。首先, 作者给予了虎丘茶以极高的评价, 称之为 “最号精绝, 为天下冠” , 说明虎丘茶在当时是受到人们高度赞赏的, 清陈鉴 虎丘茶经注补 记载:“ 姑苏志 :虎丘寺西产茶 , 注: 虎丘寺西去剑池不远, 天生此茶, 且手掌之地,而名闻于四海, 又奇。” 也佐证了虎丘茶在明清时期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作者感慨道, 正因为这种茶的产量不多,并都被一些有势力的富豪人家所占有,平民百姓是不可能得到这么好的茶,使得这种好茶的功用发挥受到了限制。接着, 作者高度评价了

16、天池茶的色和香, 并称之为 “仙品” , 可见天池茶在当时亦有较高的声誉, 人们认为天池茶是仅次于虎丘茶的一种名茶。当然, 我们也注意到, 对天池茶的品评, 也有截然相反的说法。许次纾在 茶疏 中说:“往时士人皆贵天池自余始下其品, 向多非之, 近来赏音者, 始信余言矣。” 从中可知虎丘茶优于天池茶。据传, 虎丘茶 “茶之色白如玉” ,“稍绿便为天池物, 天池茶中, 杂数茎虎丘则香味迥别” , 所以明代冯梦祯在 快雪堂漫录 中认为虎丘茶是茶中 “王种” , 天池茶就只能是 “臣种” 。罗砮茶 ( 即阳羡茶) 也是明代的名茶, 多位名人为它著书立说, 熊明遇有罗砮茶记 , 周高起写了洞山砮茶278系 , 冯可宾作 砮茶笺 , 仅一个朝代就有这么多人专门为一种茶大费笔墨, 这自然是非同寻常的。 本文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