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54111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8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80后_写作与新世纪文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论 “后”写作与新世纪文学曹莹“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新世纪的文坛上,年后 出生的青年一代作者的写作给沉寂 的文坛镶上了一道银色的光边,他们的作品如此新鲜活泼、光彩夺目,让有所期待的人们眼前一亮。然而“后”写作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 由上世纪末和世纪之交的“青春写作”脱胎而来,还带着少年的稚气,尚未完成蜕变而臻于成熟他们的作品总体上还显得有些单薄,夹带着太多非文学的杂质,在艺术价值上也有不小 的缺陷,因此不仅在媒体捧杀和商业炒作下陷落于当代时 尚的众声喧哗,而且长久以来被严肃的批评界所忽视。然而,“后”成长的脚步不会停息,当他们渐渐远离青春,拨开“青春写作”所笼罩的世俗烟幕,他们的写作必

2、将展现出独立的新一代的深刻 而成熟的面貌,为新世纪的文学揭开崭新的篇章。而它的发展轨迹从缘起、繁盛到式微、蜕变也将给时代和文学发展带来无尽的思考。“后”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其文学史价值也十分值得期待。一、缘起与繁盛“后”这个名词,不知何时悄然崛起于网络和媒体的书评 当中,至今无疑已经成为最时髦的文学现象。追溯它的源头,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上世纪末开始的“青春写作”。年,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问世,创造了空前的阅读奇迹。它鼓舞了中学生写作的 自信和热情。更具影响力的是年开始由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大量获奖的优秀写手借此脱颖而出,韩寒、郭敬明就是因为在此大赛中获奖

3、而开辟了自己的文学道路。花季雨季刚刚出道就备受宠爱的原因,首先是作品的内容和题材,小说讲述了在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中,一群高中生从无忧无虑的岁花季走向敏感多思的岁雨季,一系列成长的烦恼在他们心里弥漫,一系列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困扰在他们心里泛起波澜。这篇小说几乎是第一次向世人打开了中学生世界的窗口。琐碎平凡的师生生活、校园轶事、青涩的爱恋与烦忧,不仅勾起了成年读者的好奇与无限追忆,更加吸引同龄的少年读者关注 和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作者的年龄和当事人身份是这部小说畅销的另一重要原因。花季雨季发表当年作者郁秀年仅十六岁,她的中学生的身份决定了作品的特殊视角,这种视角可能给作品带来的真实性、新颖

4、性、生动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郁秀和花季雨季的存在本身就成为那个年代的一个奇迹,而作品自身的文学价值问题,在它畅销的几年中却被忽略不计了。巧文艺争鸣评论肠郁秀的写作只是为“青春写作”拉开了序幕,年韩寒的出现将逐渐平静的“青春写作”推向一个高潮。人们在三重门里发现,郁秀所开启的中学生校园生活这个窗口中还 有别样的风景,那就是问题少年的生 活世界。小说用一个问题少年的视角,辛辣地嘲讽了他所接触的人情世故,尤其是当代教育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其中体现出的敏锐和胆识着实引人注 目。不过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韩寒的退学经历和他的另类言辞,这使得韩寒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教育和社会问题的范例,同时他的文学作者身份也在这

5、种注目的背景下显得黯淡无光。不过,和郁秀的小说比起来,韩寒的几重门语言和技巧还是比较突出的。对于郁秀的小说,批评 家李书磊首先不欣赏郁秀对人生的清淡描写,对曲折命运的不幸,都是轻轻划过,好像是随口说起又随即忘掉,有口无心其次不欣赏她新闻式的公共语言,缺少神采。相比之下,韩寒的三重门却得到了批评家的赞赏。批评家曹文轩在为三重门写的序言中说作者以成熟、老练甚至以老到见长,在尖刻之外,更多地显示了作者的智慧。中学生读者也普遍认为韩寒的作品比郁秀的耐读,这恐怕不仅归功于韩寒叛逆与另类的震撼力。尽管韩寒后来出的几部书江河日下,让看好他的读者非常失望,但至少“青春写作”从他开始已经悄悄涉入了纯正文学的殿堂

6、。正当韩寒在他的长发和赛车中消磨自己的文学天才之时,郭敬明悄然崛起。他连续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从此搭上了成名 的快车。他的长篇小说幻城 一经出版迅速创造了突破一百万册的销售佳绩,这为他奠定了“青春写作”新“掌门人”的地位。幻城是一篇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郭敬明虚构了一个白雪的帝国,那里的人有晶莹的瞳仁,白色的长发,倾城的容貌,千年的寿命和奇妙诡橘的幻术。在这部小说中,郭敬明不仅频频设置情节悬念,更加运用了精致、空灵、华美的语言,以及网络文学特有的节奏轻快的句式,给人们以充分新鲜的阅读快感。对于幻城,曹文轩的评价是“滔滔不绝、左右逢源,无论在描物状态方面还是在剖析灵魂方面抑或是哲理性的解

7、说方面,都无搜索语言的捉襟见肘意象新颖,对话有古典话剧之对自一样的讲究,长短句相得益彰。”心对这种溢美之词曹文轩补充说“现在的小孩子的文风,和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都需要调整,太多的痞子腔调、不庄重的腔调,令人忧心忡忡、而在看到郭敬明的幻城后,他在书中表现出的想象力,他的那种庄重、诗意与我倡导的风气相吻合,于是有我的评价、”铆曹文轩所说的少年作者们的“痞一子腔调”和二二重 门多多少少有着继承关系,一二重门中插科打浑的嬉皮语 言和叙述者玩世不恭甚 至油滑的腔调 的确影响了很多后来者,直到今天这种写作风格在校 园题材 的网络小说中仍然盛行不衰。在这一点上,郭敬明的确对韩寒形成了强烈的反驳。此外

8、,以优异成绩被上海 大学录取的郭敬明在公众面前表现得谦虚谨慎、温文有礼。没有韩寒的出位和叛逆,虽然不能使他像韩寒那样忽然之间大红大紫,却使他成了一个“好孩 子”的榜样,更加促进了其作品的畅销。到了幻城的出版和畅销,“青春写作,可以说走上了一个顶峰,真正意义上的“后”文学虽然还在酝酿中,但步伐已经越来越快了。有个现象很值得注意从郁秀走红到韩寒走红用了四年时间,而从韩寒走红到郭敬明走红只用了两年时间。究其原因,人们不能不很快想到萌芽 杂志 和新概念作文大赛,郁秀成名的年代,没有“新概念”作文大赛,她的成名有着很大的偶然性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这样的一个比赛机制如同工厂 里的生产流水线,把全国大批的少年写

9、手汇聚到一起,将他们的作品纳人作为比赛评委 的批评家和作家的视野,使其中的千里马得到被伯乐赏识的机会同时通过萌芽杂志和 网站,优秀的少年写手有机会在尽可能大 的范围内获得共鸣从而得到鼓励再加上利益驱动下的出版商在其中推波助澜,制造文学之星的这座 无形 的大机器已经越来越舒展筋骨了。不可否认,它的运作的确促成了某种繁荣盛况”,然而也使它的“产品”在出炉的时候就包含了大量的非文学的杂质扑面而来的金钱名脊,太多对文学作品本身夸大其词的赞美,对作者居心区测的追捧一以至于作者们对于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存在的理由都感到暖昧起来。曹莹后”写作与新世纪文学作为“后”写作前身的“青春写作”,其价值在读者的心 目中并

10、不很高。因为作品自身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病艺术上的稚嫩、拙劣,这并不是小聪明的比喻、优美华丽的词藻所能够弥补的。其中最 突出的问题是题材选择面太狭窄,大部分作品都是校园题材,尽管让同龄的读者感到亲切贴心,但是在这题材中太多故事情节的相似和重复已经使校园题材变成了一种陈旧的模式,最终会消磨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是作品中反映的生活体验太过肤浅,即使其中的某部作品能够催人泪下,也无法引起太多的回味,更谈不上对人生以及更多形而上 的问题的深刻反思,因此作品可能具有 的超越性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以上 两点同时又反映出作者的阅历浅薄,知识积累不丰厚,这很自然的影响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第三是写作技巧的

11、平庸。韩寒、郭敬明的作品,虽然在具体词句上确有过人之处,但通观全书往往就会发现,作品的语言仍然缺乏提炼和整伤,它们的组合不能默契地成为一个 自然的整体。他们在小说结构的驾驭上,也存在诸多纸漏,往往整篇小说的节奏不谐调,格调也不整一。幻城 就是一个例子,这部小说有模仿并不足怪,只是组合拼凑得生涩一了,痕迹就很明显。“青春写作”的这种弊病也可以说是它的本质特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中的文学的代名词。克服这种弊病,也就意味着“青春写作”的消亡,然而却是“后”写作的真正新生。二、式微与蜕变年,与郭敬明同龄的文学骄子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破土而 出。就在他们要登堂人室,在文学界卷起前所未有的喧嚣的时候,“

12、青春写作”也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后”所取代。这个名词是专门针对写作者而言的,是一个单纯以时间为范畴的标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包罗时代的气势,给人以冷峻的历史感,有人认为它涵盖了“青春写作”,也有人认为它只是“青春写作”的代替品,不管怎么说,它都给人一种这样的暗示这些年轻的写作者,已经不可忽略的被纳入 了文学史视野,同时“青春写作”成为浮浅的、稚嫩的、媚俗的文学的代名词,却正在鄙夷的目光中悄然隐退。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青春写作”的写手们其年龄实际上是被定格的,人们永远都会觉得花季雨季、只重门、幻城的作者只有十几岁,他们的成长被视而不见,而他们的创作却会随之而成为过去。今天的韩寒已退出了“后

13、”这个文学群体,而郭敬明的创作能否继续,谁也无法承诺。“后”所指的作者大都生于年到年,年他们已经成年,非但不是 中学生、而且有的甚至已经大学毕业。文学史已经证明,二十出头这个年龄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在他们现在 的年龄,肖洛霍夫已经写 出静静的顿河 第一部,也在他们这个年龄,王蒙完成了青春万岁,苏童写 出了妻妾成群,格非写出了迷舟。这些名篇实际上都是在岁出头 的时候就完成了。,所以,“后”的写手完全有可能拿出成熟的有分量的作品。第二,由于“后”写手们已经成年,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表现出的成熟和技巧运用上表现出的老练再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了。很长时间以来,批评界对小孩子说大人话这种文学

14、现象颇为垢病,孩子作大人状,是肉麻,对这种行状的推崇,是“将肉麻当有趣”。其实这种现象在“青春写作”中只是一个暗淡的侧面,实际上郁秀、韩寒、郭敬明的写作都没有越出“青春”的界限,倒是年龄更小的孩子写的东西更让人膛目结舌。比如十一岁 的少女蒋方舟和她的小说正在发育在年的文坛上,后作者的“大人化”写作已经开始慢慢地被前辈作家们接受了,马原、莫言、虹影、残雪、余华、格非、白烨、徐坤、刘心武、沈浩波都公开对他们发表了乐观的评论,媒体也已经意识到 了“后”写手们的年龄成熟,把周嘉宁和苏德捧为“新生代美女作家”,以造成她们和年代生的“美女作家姐姐”们争宠之势。有媒体评论说年的文坛属于“后”作家。此言不虚,

15、不过细究起来这里所指的“后”作家是有所针对的。马原主编的重金属 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出版,何睿、刘一寒主编的青春已近,年华远走后五才女文选出版,上海作协主办的“后青年文学创作研讨会”召开这些事件都表明,瞩目的眼光开始向一直以来被“青春写作”的偶像所遮蔽的实派写手转去。“后”,不能等同于“青春写作”,更加不能等同于文 艺争鸣评论万“校园小 说”或者“奇幻小说”他们的写作“已经 与经 典写作拉近了距离,不再是那种时尚写作”他们与年代和年代生的作家相比,更显示挂谧一种齐头并进的 态势。阵容更整齐,而且很成规模”一协青春写作”不可能永葆青春,因为它不能一直是那么单纯、生 涩、肤浅,它终究要蜕变成为成熟

16、厚实的文学“后”的实力派写手由于对 自己的作品的价位有着充分的自信,他们对“青春写作”的态度是一致批判的粉因此都急于同自己的前身“青存写作”划清界限产户沁对于二屯重 门、幻城那样的畅销书,他们 并不羡慕,他们只是希望在 自己的作品“可见”的同时,在严肃地批评界争得一席之地他们拒绝投靠舆论崇拜和媒体追捧,协对 自己的创作有更大的期许,想要把更好的作品留在文学 史土虽然“后”实 力派和 少年文学偶像的分野己经见出,但两者的血脉关系却无法斩断。我们发现所有“后”的写手,都声称自己标新立异、卓尔不群,无论实力派还是偶像派,没有人愿意承认 自己的作品和别人有什么相似之处,也没有人愿意承认有谁的作品能够代表他们,和前辈作家相比,他们的这种情绪表达得更加迫不及待、不由分说、正是这种张扬个性的欲望,使他们的写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状态。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更为轻易地扭过头,转向高速运转的当下或者个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