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4091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 死毒性的测定 流水法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死毒性的测定 流水法 标准编制组 二一一年六月项目名称:水质 对淡水鱼(真骨总目、鲤科)急性致死物质毒性的测定 第 3 部分 流水法 项目统一编号:1207.23 承 担 单 位: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编制组主要成员:许崇辉、刘慧智、程树军、谢建军、温巧玲、潘芳、顾力民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黄翠芳、周羽化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 目 录 1 项目背景.1 1.1 任务来源.1 1.2 工作过程.1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2 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2 3.1

2、 国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2 3.2 国内相关研究方法研究.3 4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3 4.1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3 4.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3 5 标准技术内容说明.4 5.1 适用范围.4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5 5.3 方法原理.5 5.4 试验生物和试剂.5 5.5 仪器和设备.5 5.6 试验环境.5 5.7 试验步骤.5 5.8 结果表述.5 5.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 5.10 检测报告.5 5.11 注意事项.5 5.12 附录 6 I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死毒性的测定 静态法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7 年,国家质量

3、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关于下达 2007 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经费的通知 (国质检财函2007971 号) ,下达了国家环保标准水质 对淡水鱼(真骨总目、鲤科)急性致死物质毒性的测定 第 3 部分 流水法的编制任务,项目承担单位为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统一编号为:1207.23。 1.2 工作过程 1.2.1 成立标准编制小组 2007 年,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接到水质 对淡水鱼(真骨总目、鲤科)急性致死物质毒性的测定 第 3 部分 流水法标准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 1.2.2 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 2008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标准编

4、制组调研了国内外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查阅了 ISO 国际标准及其他国外有关标准中关于此类试验情况。按照该标准下达任务要求,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为等同采用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 Brachydanio rerio)急性致死毒性的测定 流水法(ISO7346-3:1996) , 即 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lethal toxicity of substances to a freshwater fish Brachydanio rerio Hamilton-Buchanan (Teleostei,Cyprinidae)- Flow-t

5、hrough method ,同时将标准名称确定为“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死毒性的测定 流水法” 。标准编制组在翻译和理解该标准基础上,对该试验设备、试验步骤及判定原则进行了研究,结合已往实践经验,着手开展了相关试验工作。 1.2.3 编写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2010 年 3 月10 月,标准编制组以国际标准 ISO7346-1996 为蓝本,同时按照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 168)的要求编写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12010 年 11 月 5 日,为统一生物类方法标准的体系,协调各生物类方法的技术内容,环保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受科技标准司的委托

6、组织召开了包括水质 对淡水鱼(真骨总目、鲤科)急性致死物质毒性的测定 第 3 部分 流水法在内的 9项生物类方法标准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本标准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可不开展实验室间验证试验而进行编写完善。会后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的意见,重新编写和完善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并提交环保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化学品生态危害是化学品毒性的重要指标,是化学品危害评估、风险评价和危险化学品分类标签的重要依据。测试方法是决定测试数据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教学、科研机构已经摸索建立了相关测试方法,但与国际通行方法有差别,也未形成与 REACH 方法相符的国家标准。借鉴 ISO 国际标准,

7、规范统一我国水质中物质对淡水鱼 (斑马鱼 Brachydanio rerio) 急性致死毒性的测定-流水法试验方法,确保化学品毒性测试结果的相对可比性,可以为化学品危害评估、风险评价和危险化学品分类标签提供高质量的试验数据, 也为我国应对 REACH 法规和测试数据的国际互认提供有利条件。 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3.1 国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较早研究鱼急毒方法是主要国际组织是 ISO,1984 年其发布了该方法的第一版 ISO7346。1996 年,ISO 根据鱼急毒方法的研究进展,出于对 1984 年版的ISO7346 在实际检验的存在的问题和动物福利的考虑,发布了 1996 年版的I

8、SO7346(第二版) ,以代替 1984 年第一版的 ISO7346。1996 年版的 ISO7346 由ISO 7346-1、ISO 7346-2 和 ISO 7346-3 组成,分别为静态法、换水法和流水法三种鱼毒方法。相对于 1984 年版,1996 年版 ISO 7346 具有下列特点: (1)对静水式法、换水式法、流水式法的具体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2)提出了限度试验的要求,对超过限度试验浓度的物质不再进行下一步的试验;(3)新增了质量控制标准,对试验方法的质量要求做出具体规定,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随后,1998 年英国、德国标准学会组织相继颁布等同采用 ISO7346-1996 的2版本,标准编号分别为 BS EN ISO 7346-3-1998、DIN EN ISO7346-3-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