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654076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4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美 术 与 设 计 版F I N E A R T S 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 3 仓颉创生设计汉字未可视为史实,但张彦远所谓仓颉在创生汉字时亦“仰观 垂象、因俪鸟龟之迹” ,这种“观物取象”的造字方式与包牺氏创生设计八卦的方式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揭示出远古中国先民们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方式创作设计汉字和八卦符号。 汉字和八卦符号都是符号,一个是“字符” ,一个是“卦

2、”符,同样有其能指和所指。从起源上看,这两者亦相象或相同。在存在的意义看,八卦符号的特性为“象”和“数” (理) ,汉字符号的 特性为“象”和“义” 。在“象”上是共同的。“象”在周易中是一个关键的概念,亦可以看作易之源之本。 系辞谓: “ 易者,象也” 。 “象” ,用今日之概念,即“形象” 、 “样子” ,或 谓“象征” ,这亦是周易之“象”的本义。 系辞谓: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这种“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形象” ,实际上具有几个基本的层次:首 先,是指自然物象,无论是“天象”还是“地形”或为“人貌物容” ,这些是具体的、可见的,并不依人的认知

3、与否而变化,它是“易象” 、 “卦象”的基础和来源。 周易从一开始就肯定自然物象的 存在,并尊崇它,所谓“天地定位” ( 说卦传 )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 ( 序卦传 ) ;第二,是指人由自然物象而创设出的符号,如周易之八卦符号、汉字以及其它区别于自然物象的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又必然与其所指和能指相应,即图形符号不仅来源于一定的自然物象,其符号形象又引申、扩展以及象征代表着更多的东西,由此产生第三方面,即这些图形符号如“卦象”又有其特 定的不断引申的所指, 易之“象”是包含极为丰富、象征、指代性极强其本身又高度抽象的符号,理解和认知这些高度抽象的符号,仅靠图形符号本身还不能传述其所有寓义,还

4、要靠文字的 解说,所谓“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形象要与其物象内在的本质相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 周易的“卦象”和所有卦爻辞和传文(所谓十翼)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符号” ,也即周 易本身。第四, 周易之“卦象”符号是一系列抽象符号的组合,内存着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秩序,即“数”的形式和结构,所谓“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 “象”和“数”的完美整合和表现,是“卦象”符号设计的重要特质。 易象所具备的这四个层次或谓之特质,从设计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古代设计者设计智慧的集中体现,亦可视作古代设计者设计思想、观念、方法的集成。 周易的造物设计思想是丰富的,也是宏观的、本质性的,它以易和“象”为

5、核心,总体上涉及谁造物、为什么要造物、造物的生成与存在、造物的原则、造物与自然、造物与用物等方 面,从设计与造物思想的角度去研读周易 ,无疑使我们探摸到中国设计思想的源头所在,亦为周易的研读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下择其大要,将周易中内蕴的或者说与设计与造物相 关的思想观念作一综述与分析。一、 “观物取象”与“象其物宜”远古的设计者(广大劳作者、知识者以及所谓圣人)具有朴素的唯物观,认为一切“象”包括高度抽象的“卦象”符号,都来自于现实的可见之象: “见乃谓之象” ,所谓“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从方法

6、论的角度看, “象”是观物而取(创设)的结果, “观物取象”既说明了“象”的来 源,又指明了“象”产生的方法和路径。设计者不是靠想象而是通过看(观)而抽取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东西,并将其表现出来(成象) , “观物取象”内蕴着一个图像设计和创造的过程。 在“形象”的创设中, 须“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 ,这是“象”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即抽象的图形符号其“形象”不是随意为之的,它既与其来源( 所观照之物、写生便化之对象) 又与其象征 和意指之物“两相宜” ,即图形符号必须相合于所观之物, 又要合于意象之物( 所指) 。 “象其物宜”实质上是对“形象”创设本身的要求,但更高要求或根本目的不是

7、“象其物宜” ,而是“立象以尽意,设 卦以尽情伪。 ”立象的动机和目的在于“尽意” ,即要求完全地表达要表达的东西“意” 。古人也许早就认识到,有许多东西仅靠语言和文字是不可能完全或完整表达其义的,如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 尽意” ,唯有图形符号才具备这一功能。 尚氏学谓: “意之不能尽者,卦能尽之;言之不能尽者,象能显之” , 所以“立象以尽意” 。 “设卦以尽情伪” ,“情伪” ,应理解为“情” 、 “伪”两方面, “情”指人天生 的本性、感性、质等方面, “伪”指人为、人工的方面,泛指规矩、法、工具等方面, “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 “立象”和“设卦”其所指基本一样,具有相同所

8、指的递进关系, “尽意”和“尽情伪”也 类似,具有进一步阐述和分析的语义。006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美 术 与 设 计 版F I N E A R T S “成务”是事物开创后能为人所用,为人所成事成业,而且符合规律(冒天下之道) 。 “开物”者或者说设计者 是谁呢?易经谓为“圣人之作” ,第一位“圣人”是开创八卦的“包牺氏” ,包牺氏不仅观天察地设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而且“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包牺氏之后, “神 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9、 ”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其作主要是“垂衣裳” 、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服牛乘马” (车辆) 、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粮食加工之具) 、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弓箭) ,从衣服到交通工具的舟、车、加工粮食的工具杵臼以及狩猎的弓箭等造物,这些工具和器物主要是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 易经将居室设计归为黄帝、尧帝之后的“圣人” : “后世圣人易 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总之圣人“开物” 。 周礼冬官考工记亦有相同的表述: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田,作车以 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这种

10、类似的表述,首先是一种历史意识和意志,作为一种历史意识,它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历史记忆;作为一种历史意志,有可能是统 治阶级的某种意志。第二,所谓“圣人” ,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神圣之人”不同,当时所谓“圣人”非“神人” ,而是“智慧之人” 。 尚书洪范篇有“聪作谋,睿作圣”之说, 易经谓“于 事无不通谓之圣” ,即能把握诸事规律而通晓诸事者。 抱朴子辨问篇中记载当时社会所谓圣人:“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为圣, ”就是说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即为圣人,如“善刻削之尤巧者谓 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 ” 4 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篇有更为明确的指认: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 ,

11、 “作”者即创造者、发明者、设计者,是于无处创生事物者; “述”者是传承者,孔子 谓自己“述而不作” ,即他的学问或事业仅是传述而非创作。 抱朴子极言篇谓: “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人必为也。 ”这里的明师实际上即“述者” 。魏晋王 弼老子指略中有“竭圣智以治巧伪”之说,意指聪明才智施于工艺和设计之中; 颜氏家训则指出远古以来的卜筮者为“圣人之业也” 。其后的时代,圣人为“作者”与非圣人的“述者”有明显 的区别和分工,以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 ,贤者类似于“述者” ,可以寄情于山水,修身养性,而圣人则道高一尺,仍然是“作者” 、

12、“设计者” 、 “创造者”的身份,把握规律,运筹而开物。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种将无数劳作者、先民的创造归为某些“圣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若将“包牺氏” 、 “黄帝” 、 “尧” 、 “舜”之类的圣人,还原为历史上的学有专长,聪明睿智之人 以及创造者、劳动者的代表和象征,这应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因为在历史的积淀和记录中,诸多因素形成事物创生的神话效应,包括历史人物的被神化和“圣”化。 周易中对事物创设者的记录和 描述也不例外,其作为中国三代重要的设计思想和观念,是我们理解远古设计的认知基础之一。三、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是周易关于造物目的性的解答。人造物或设计,无论是物质

13、的各种器用,还是非物质的图形符号(如八卦) ,都出于一定需要,为一定目 的服务。六十四卦中有需卦, “需者饮者之道也。 ” 系辞谓: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神” ,陆绩注曰: “圣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遗,故曰利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来,故谓之 神也。 ”李道平疏云: “ 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 制器以周民用 ,即立成器也。用之不遗,故利用出入 ,即以为天下利也” 。就是说“利用出入”与“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两语是 同样的,说明人们设计和造物的目的是为民所用。这成为周易的基本思想之一。 周易系辞谓包牺氏始八卦的目的是: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作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14、 ;神农作耒 耜,是为了农耕之作;黄帝、尧、舜垂衣裳、造舟楫、车辆、弓矢,皆“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使“百姓日用”不知匮乏,为生活和生产服务,即“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 “备物 致用”以利天下的设计观、造物观,从有意识地开始设计和造物起,就成为设计者和造物者所秉持的基本信念和准则,这一信念和准则亦成为周易在人世间万事万物中确定自身的基本原则 之一。而为使民不倦,设计和造物不能守旧僵化,而要“通其变” ,不断创设新的东西;而所有的创设又必须方便生产和生活,所谓“使民宜之” ,在方法上则主张“神而化之” ,即掌握设计和造物的 规律, “无碍”地去创设和满足人的需求。四、造物生

15、存的秩序周易中对“物” (包括人造物)之存在的论述,揭示了三代乃至远古中国先民们对事物从发生、发展、消亡全过程的辩证认识和精准的把握,这亦是六十四卦象有序结构的根本依据。 序卦传是阐述卦象内在结构秩序的主要篇章。 序卦传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 ,物之始生,生必蒙,蒙必养。由物的生发开始,一步步涉及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美 术 与 设 计 版F I N E A R T S 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 ,渐者进也。 ”从物 的创生(屯卦)开始,至“物不可穷” ,故受之以

16、未济为终卦,整个六十四卦的内在结构和形式次序,反映了人们对事物从发生、发展到转变过程的认识和把握,揭示了事物“相因” 、 “相反”的 存在规律,也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设计和造物的认识水准和思想观念。五、 “形”之于“道” 、 “器”周易系辞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这是易传系辞 在阐释“乾坤成列, 易立其中”时的论述。这里涉及道、器、变、通、事业五个层次及概念。道与器因“形”而成为一对关系。实际上,我们分析道器之关系时可以发见这里亦包涵了形、形上、 形下三个概念和层次, “形”是基准和分界, “形”即“形象” ,亦可理解为符号、图形、概念,由“形”出发, “道”是无形的存在,那是一种无形的、笼罩一切的规律之道,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