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3712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3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2文学评论责任编辑: 王杨电话:(010) 65389196电子信箱: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第一感受看小说红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统林雨王松长篇小说 红风光去日 有思想木弓创作谈当时空发生弯曲关于长篇小说红的叙事空间新作聚焦欧基里德认为, 我们这个世界是三 维的, 也就是说, 由相互垂直的横轴与竖 轴组成平面, 再由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纵 轴共同构成的三维平直空间。 我们在这 个世界上的任意一点, 都可以在这个三 维平直空间中寻找到相应的位置坐标。 但是, 现代科学却认为空间是四维的, 在 欧基里德的三维空间之外又增加了一 维。 这增加的一维就是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时空概念。 对于一个小说家

2、, 当他要讲述一个 小说意义的故事, 首先面对的就是时空 问题; 而如果要讲述一个相对于今天比 较久远的历史故事, 这个问题也就尤为 突出。 这是因为, 在四维空间中, 时间就 如同一个标尺, 相对于这个标尺的不同 刻度, 空间虽然是同一个欧氏空间, 但空 间里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这就涉及到一 个新的问题, 就是叙事的顺序。 红 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是80年, 或者说, 间隔是80年。 我作为一个讲述 者, 要站在80年后的今天讲述那么久远 的故事, 如果严格按照时间顺序, 尚且可 以脉络清晰, 而倘若打乱这个顺序, 问题 也就来了。 显然, 将不同时间顺序的空间 内容组合在一起, 这是需要一种

3、精湛而 且完美的讲述技巧的。 换言之, 即使你拥 有再精湛、 再完美的讲述技巧, 你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刻度刚 刚将相应空间的内容铺排停当, 一旦衔接到另一个空间的新 内容, 也就可能对前一空间的内容和意境造成干扰, 甚至破 坏, 这样一来也就使你在此前处心积虑所做的工作前功尽弃。 这对于一个细致而且很有叙事耐心的写作者来说显然很不划 算, 也很难让人接受。 这个问题在刚开始构思这部作品直到写 作之初, 一直困扰着我。 但是, 我到后来终于想明白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 是拥有再纯熟的叙事技巧的小说家, 只要你讲述小说意义的 故事, 这就是不可能摆脱的问题。 当年, 前苏联的电影理论家爱森

4、斯坦用 “蒙太奇” 的手段 为电影导演解决了这个问题。 电影中的蒙太奇不仅可以将不 同时空的内容理直气壮地剪接在一起, 也为后来的影视导演 们丰富了表现手段。 但是小说家不行。 小说毕竟不同于影视, 小说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叙述语言也从根本上不同于以镜头为 载体的叙述语言。 可以想象, 蒙太奇的剪接方法可以让影视观 众纵观古今, 目不暇接, 而类似于蒙太奇的小说写法却有可能 使读者眼花缭乱, 不知所云。 尽管一些先锋作家曾经做过类似 的尝试, 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由此看来, 在写作 历史题材的小说时, 如何调度故事的时空就是一个至关重要 的问题。 我在写作 红 这部作品时, 实际上,

5、更多考虑的也正 是这个问题。 很难想象, 当小说家在自己的小说中面对两个以上相距 较远的时空时, 可以让叙述连续地不断裂地从这一个时空进 入到另一个时空。 但是, 如果我们放弃欧基里德, 也许就有办 法了。 在拓扑空间中有一个有趣的 “环” 的概念。 这个 “环” 不仅 使数学家, 也曾使哲学家们欣喜若狂。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将 一张纸裁下一个纸条, 然后将它对接起来。 如果把一只蚂蚁放 到这个环状的纸条上, 那么无论将它放到外侧面还是内侧面, 它都只会沿着这同一个侧面循环爬行, 而永远不会爬到另一 个侧面。 此时, 这只蚂蚁也就如同我们的小说家。 小说家的叙 述也只能在一个侧面, 而另外一

6、个侧面则被所谓的 “视角” 和 “连限” 所限, 除非你认可这种不连续, 甚至将 “断裂” 作为一种 叙事技巧或手段。 但是, 拓扑学告诉我们, 倘若变换一下, 将这 张纸条旋拧180度再对接起来, 问题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我 们还可以继续想象下去, 如果如此, 这只蚂蚁就可以顺利而又 “连续” 地从这一个侧面爬到另一个侧面, 再从这另一个侧面 爬回原来的侧面, 它这时已经不再受 “视角” 所限, 目力所及几 乎无处不到。 而在这里, 我们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让这个纸条 发生了一下横向的弯曲。 同样, 小说中的时空也可以发生这样的弯曲。 好了, 现在有了弯曲的概念, 就可以进一步引入一个拓扑

7、 学中更重要的概念。就拓扑空间而言, 长方体、 正方体、 四面 体乃至多面体以及球体, 都是同一个种类的形体。这个种类 的形体空间定义是, 在这个空间中任意两点的连线, 都不会越 出这个空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比如救生圈这样的环状物 体, 应该就不属于这一种类的形体空间, 因为在它中间的两点 连线有可能越出了自身空间。这个概念, 对于叙事空间显然 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小说家的叙述正是从一点到另一点, 然 后再从另一点到下一点, 如果这种点与点之间的连线都没有 越出同一叙事空间, 那么, 这个四维的时空显然也就没有发生 “断裂” 。 清楚这一点, 我便满怀信心地开始了这部 红 的写作。 我坚信,

8、 我应该比蚂蚁聪明。既然蚂蚁可以爬上这个拓 扑学意义的纸环, 我当然也可以找到一个小说意义的 “纸环” , 而且, 我不仅能找到这个纸环, 还可以在这部小说中建构起一 个特殊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由诸多不同时间刻度上的空间共 同构成的, 它们虽然包含着不同的内容, 却属于拓扑学意义的 同一种类的空间。而且, 相对于这个特殊空间, 我在不同时间 刻度上任意找出两点, 它们的连线也应该没有越出这个特殊 空间。 这个特殊的空间, 也就是我这部小说 红 的叙事空间。作家孙丽生的中篇小说 风 光去日 讲述了国内几个处长级 干部赴日本学习考察的故事, 读 来非常有趣。现在我们与世界交 往越来越多, 这种故事也

9、会越来 越多。但是不同的人讲的故事, 会有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观点, 因 此会有不同的思想和品质。孙丽 生的故事, 显然不同凡响。小说 叙述虽然有一种游记的松快, 却 透露出很严肃的思想内涵。 坦率地说, 中国人对日本人 的情感关系, 一直非常复杂。尽 管国与国之间需要不断朝着正常 化方向发展, 但中国的老百姓一 直不能忘却上个世纪的那场战 争, 不会忘记日本法西斯对中国 人民的屠杀。特别是当日本有一 些人还不断否认其侵略行为、 日 本国还在不断进行军力扩张的今 天, 中国人是很警惕的。这种复 杂的关系会使作家在处理这类题 材时多了一层思考。当两国关系 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 这种思考 就显得尤

10、其重要了。有意思的 是, 中篇小说 风光去日 就是在 这个敏感期发表的作品, 作品的思考自然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作家有意识把故事背景放到 中国改革开放较早时期, 让这几 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处于发 达国家的生态环境中, 让小说主 人公盛大的情感深处还因为历史 的记忆而带上适度的敌意, 让团 队个别成员还带有崇洋媚外的丑 态。这些设计, 目的都是使故事 更加真实, 也使故事的展开更具 有冲突性、 戏剧性。实际上, 小说 风光去日 首先反思的并不是日 本人, 而是中国人自己。作家以 批判的态度描写了当时中国人面 对开放世界的那种无知、 那种失 态、 那种困窘, 真实地表达了一个 民族要融入世界

11、大家庭过程中的 矛盾冲突心理。小说中的南雄进 这个人物就带有这种典型心态。 身为带队的团长没有一点气节, 没有一点自尊。一进机场就出洋 相, 紧接着对一点赔偿乐不可支, 好像赚了多大便宜似的。以后还 出现买东西向人家要发票开白条 准备回国报销等事件。他的这种 行为让日本人很瞧不起, 在彬彬 有礼之中表现出对中国人的嘲弄, 最后设了一个圈套, 让几个爱 贪小便宜的官员拿了宾馆的睡 袍, 叫人查得一溜够, 十分丢人。 作品想表明, 很多时候, 不是人家 看不起你, 而是你让人家看不 起。封闭锁国容易夜郎自大, 更 容易丧失自我。 当然, 作品更为用力描写的 还是主人公盛大这个人物, 着力 塑造勇敢

12、直面世界、 融入世界、 有 自尊、 有气节的当代中国人形 象。这个人物和其他人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 精神和人格。尽管他还有些敌 意, 尽管他还有艳遇的幻觉, 但是 他在和日本人接触过程中, 对当 代日本人做出更准确、 更理性的 评价, 从而不断克服自己原有的 狭小心理。关键时候他能够挺身 而出, 展示了中国人让世界接受 的优秀品质和智慧。他在毕业讲 演中对日本公务员制度的研究与 分析使全体听讲的日本人不得不 折服这个情节很能提气、 很有力 量, 也很真实到位。 我们看到了一 个从容不迫、 心胸开阔、 昂扬向上 的中国人形象。 今天的中国作为 负责任的大国, 正在为世界承担

13、更多的责任, 作出更多的贡献, 今 天的中国人就是需要这样的精神 风貌。 小说在这个人物身上注入 了思想, 也注入了中国人的世界 心胸和远大理想。 仅这一点, 我们 就应该对这个中篇刮目相看。这 样的主题高度不是所有同类题材 的作品都能达到的。王威廉 没有指纹的人 存在的荒诞 世界上有极少数人天生没有指纹, 这种症状叫做 “内格利氏综合 症”王威廉在 没有指纹的人 ( 山花 2011年第6期) 中告诉了我 们这一奇特的存在。 作为一部现代主义意味极强的小说, 我更愿意把这 一点看成他的一种 “变形” 技术, 并以此完成了对生存处境荒诞感的一 次绝好讽喻。 王威廉的可贵之处在于, 在预设的荒诞前

14、提之下, 在这样 一部 “理念化” 痕迹较重的小说里, 他以缜密、 生动的细节和可读性极强 的情节推进, 把 “实” 与 “虚” 、 存在与时间、 哲学的思辨与生存的困顿等 几组复杂的关系处理得流畅而又妥帖。“我” 因为天生是个没有指纹的 人, 先后经历了单位考勤打指纹卡、 购房按手印、 买车安装指纹锁等种 种难题, 他的这个 “秘密” 从一种单纯的缺失渐渐演变成内心的伤痛、 屈 辱、 病变、 残疾, 甚至引起对生育带来不良遗传的恐惧, 直到最终成为 “罪孽”这一切无不是被强加、 被放大、 被劫持的, 一旦洞悉真相, 就 连医生这个 “从事最严肃职业的人” 也变成了 “猎奇狂人” ; 一旦面对

15、数 不尽的现实难题, 就连深爱着他、 曾经义无反顾 “接纳” 他这一缺失的妻 子, 也对他的未来、 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和动摇。 为了应付 这一切, 他盗取了同学老丁的指纹制作了指纹套。 最终, 老丁被双规, 他 因为和老丁一样的指纹不可思议地成了同案犯, 他被追查、 被跟踪, 即 将面临囹圄之灾在 “指纹识别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管理个人的一种 精密技术” 的今天, 父亲铿锵的雄辩 “指纹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咱们的孩 子又不是没有手指” 被彻底瓦解这是认知的狭隘和偏执, 更是存在 的荒谬。 艾玛 在金角湾谈起故乡 坚持难, 妥协更难 故乡、 童年、 乡亲, 也许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这

16、在某种程度上 代表着我们与这个世界、 与他人最初的也是终身的关联。 在艾玛的 在 金角湾谈起故乡 ( 上海文学 2011年第6期) 里, 主人公M女士是一位 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在专业领域里颇有建树的学者。 在参加一次学 术会议之后, 因为思虑于种种生活琐事的羁绊, 一时兴起, 索性放任自 己随意游走, 来到了那个叫 “金角湾” 的异乡。 这个在学术上胸有成竹的 女人, 面对一些在他人看起来简单无比的事物却万般无能、“没有 狠 ” : 家乡副县长的女儿考大学未达分数线, 向M女士求助, 她鼓足勇 气打通了她的恩师、 大学校长的电话, 竟只是 “寒暄一阵了事” ; 等这位 “千金” 在别处读完大学, 要报考她本人的研究生,“这回不用你求人了, 一定要帮一帮” 。 丈夫已经在对她做最后通牒了, 她却依然不知道到底 “怎么帮” 。 在金角湾, M 女士想起了丈夫 “因失望而有些气急败坏的 脸” , 想起了母亲帮她在亲戚面前小心地赔不是还是因为她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