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53104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课程:教育论文写作指导(杨跃)(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论文写作指导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杨跃 交流主题n一、常见教育论文的类型n二、教育(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一)与众不同的选题:处处留心皆学问 (二)耳目一新的构思:别出心裁细谋划n三、教育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n四、教育论文写作的意义一、常见教育论文的类型1.教育(议)论文2.教育(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3.调查报告4.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成果)n通过论述(或描述),阐发 观点、得出结论的文章叫“ 论文”。n教育科研论文(教育论文):对 教育现象与问题进行系统、 专门的研究而提出新观点、 得出新结论,或者从新角度 作出新阐释的文章。n例1:高中语文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n

2、例2:学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n论证性文体(议论文)n叙事性文体(记叙文)n但都是有“论点/观点”的!二、教育(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一)与众不同的选题:处处留心皆学问(二)耳目一新的构思:别出心裁细谋划(一)与众不同的选题:处处留心皆学问1、观点新:n例3:朱建廉.学科教学中“教育因子”的发掘.中学 物理教学参考,2005,(4).n一、教学设计中“教育因子”的发掘例1:电势差与电 场强度的关系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教育因子”的发掘n二、教学内容中“教育因子”的发掘例2: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力教学的教学内容中“教育因子”的发掘n三、教学方式中“教育因子”的发掘例3:曲线运动复 习课教学的教学方式中

3、“教育因子”的发掘n四、教学设问中“教育因子”的发掘例4:运动学的基 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问中“教育因子”的发掘2、角度新:n例4:曹勇军.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河南教育,2006,(4). n作文写作本质上不属于文章学而属于教育学。作文水平的 提高与学生思想的成熟、智慧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 的成长是同步的,而与作文写作同步发展起来的思想、精 神、情操、人格等因素,更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nA.事件性引入;B.过程性引入;C.功能性引入n例5:董平,马园园.对音乐教学中“拓展热 ”的冷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2).3、问题新:“面对新课程,教师怎么教?”n例6:卢奔芳.教师如

4、何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案例 的反思.基础教育研究,2004,(7).n目前一些中小学教师过于简单化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在教学 设计及情境创设中陷入误区。内容上只注重感性知识的拓展, 而忽视理性知识的上升;注重教学语境的情境化,而忽视教学 主体的发展规律;有的课堂,只注重形式上的热闹,影响了教 学活动的质量。n一、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托,创设趣味情境n二、以学生经验为依托,创设生活实践情境n三、以学生问题产生为依托,创设问题情境n例7: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06. 4、素材新:n“学生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5、方法新:n 教师做研究的选题来源n1课程与教学改

5、革的热点:课标、选 修模块、评价、校本课程、研究性学 习n例: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校本数学教研活动的一 些做法与思考n例:数学知识在文学中的妙用n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突 破(从情境的创设和问题链的设计、活动的展 开和控制、活动中的交流与评价等三个层面提出 了教学行为突破的原则和方法)n2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认知规律的研究:n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认知因素非 认知因素)研究:“能不能学“、“愿不 愿学”、“会不会学”n例: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初中 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及研究)n例: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英语词汇学 习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n3注重教法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课堂

6、学习、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情境 设计等。n4关注新课程教材建设:n例:有关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些想法总结了 高中新教材的四个创新点,并对如何使用新教材 提出三点建议。n例:义务教育“苏教版”物理教材的现状调查 与对策分析n5探究手段更新:n例:用课件辅助概念教学与解题教学的对 比实验n6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德育:n例:溯源过程引领新课程观下的学 科道德教育n7教学测试与评估研究:中考、高考测试 中各方面的研究、应试技巧n8试题、教学设计、实验改进与探究:刊 载试题研究类论文的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栏 目比较丰富,有针对教师和学生为阅读对 象的不同,公开发表文章的机会也相对多 一些。名师基本上都是从

7、写教学设计开始 走上教科研之路的。(教学设计教案)n9关注比较教育:“他山之石”,浅谈 英国中学数学教育、注重课程性评价 发展学生个人才能浅谈英国基础教育 体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迪、日本中小 学德育关注什么论文选题的来源n来自教学实践中的切身感受:困难;成功经验; 争论;感悟;思考n来自阅读、学术报告的启迪:n来自与同行的交流、探讨:争论问题时思维碰撞n来自课题指南:某一课题研究产生的新课题教育论文选题应避免:“大”;“难”;“旧”(二)耳目一新的构思:别出心裁细谋划n论点正确、鲜明、独到、精辟n论据科学、真实、逻辑严密n论证(说理)透彻、深刻、理性升华 n结构严谨、有序、围绕中心论文各组成部分

8、的基本写作规范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n1、前置部分:标题(题名);作者(署名) ;摘要;关键词。n2、正文:序论(引言/序言/前言);本论 ;结论。n3、参考文献与引文注释:1.文章标题n新颖、别致的大/主标题(论题式or论点式)n工整、贴切的小/副标题n1.标题具有阅读功能:导读+诱读n2.标题拟定技巧:修辞技法(比喻、重叠、拟人、排比、 利用成语古诗词等)n3.标题基本要求:n(1)醒目、美观(黑体、加黑,字号三号、居中!)n(2)字数一般在20个字以内,主、副标题尽量各占一行n(3)有副标题时,应使用破折号而且比主标题缩进两格 ,字体稍小(小三号,黑体,加黑,居中)2.作者署名n作者署名的写

9、作规范:署名放在标题之下 ,占一行;署名在一行中要与标题对应而 居中。名字是两个字的,当中要空一格。 署名不应放在文后;学术论文一般不用化 名和笔名。n署名是表示文责自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 辛勤劳动成果的珍爱,也是为了便于别人联系、 商讨。如果是多人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应 按贡献和工作量大小,安排姓名次序。若排名不 分先后,可按姓氏笔划或音序安排署名。列出每 位作者的工作单位及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 箱另写在全文末)3.摘要n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作用是为读者阅读、检索提供方便。n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中出现了轰轰烈烈的“ 拓展热”现象。笔者针对其中“

10、拓展过度”的倾向展开冷 静思考,进行诊断分析,追击根本原因,并尝试在实践中 追求“拓展”的合理、高效,为突破难点而拓展,为品味 音乐而拓展,为发展能力而拓展,为人文熏陶而拓展,为 文化视野的开拓而拓展。 对音乐教学中“拓展热” 的冷思考 (董平,马园园.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2) )n1摘要的要素: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结果;结论n2摘要的撰写要求:n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 同等量的主要信息;n用第三人称;n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 识的内容;n不得简单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n客观如实地反映正文内容,着重反映论文的新 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11、n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 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 论;n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4.论文关键词n1内涵: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内容中选取的 ,能够反映论文的主题概念、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 容有实质意义的名词性术语。n2基本特征:主题性;创新性;简明性n3.选词与排列原则:3-5个;具有共同反映主题 内容的逻辑关系;依概念大小或论述问题的先后为 序排列;以分号分隔。5.参考文献n学术论文应在文末列出撰写该论文时作者 直接阅读的有参考价值的正式出版文献; 序号与文中标注一致;每条参考文献内项 目按文献类别不同有相应的格式要求;各 个期刊杂志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1、

12、论点正确、鲜明、独到、精辟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之正文:n序论(引言/序言/前言);n本论;n结论。序论:提出问题!(简洁、明确、具体)n例8:函数的奇偶性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型。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函数的奇偶性 的概念,有效地建立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更 要让学生领悟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体验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着这一出发点,笔者在进 行奇偶性定义教学时,尝试了探究教学。通过引 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 问题。朱胜强(南京外国语学校):函数的奇偶性 定义的探究性教学(数学通讯2006,(23))n例9:中学数学的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来难以 接近或解决,但只要我们能创

13、造性地运用已 知条件中的文字、符号、数式、图形等各种 信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所求结论为目标 ,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 想,就可以构建出符合条件的已经解决或比 较容易解决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些数学模型 解题,能够收到形象直观、简捷明快、出奇 制胜、耐人寻味的效果,而且能够优化思维 ,探求到好的解题思路。本文着重从数学问 题的本质和特征出发,来构建数学模型,探 求解题思路。 朱永厂(南京师大附中江 宁分校)例谈数学问题的模型化解题思路( 数学通报2006,(10))本论:亮出观点,展开论题! (论文主体,充分)n论点的提炼!n(1)先针对问题收集素材,然后从中挖掘提炼出值得 阐述的论

14、点并着手围绕论点组织材料撰写论文。n例10:曹勇军.试论高一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学习动力-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四个集中 反映语文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因素) 教学衔接策略1:激发兴趣,做好动力、情感的衔接; 教学衔接策略2:先“收”后“放”,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教学衔接策略3:把握心理水平,做好知识衔接; 教学衔接策略4:利用“思考和练习”,做好教材和教法的衔接。n(2)先从教学过程中捕捉住某种思想的萌 动从中概括和提炼出某种论点,然后在后 续的教学活动中收集和组织相应的素材撰 写论文。n例3:朱建廉.学科教学中“教育因子”的发掘 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4). n例8:朱胜

15、强(南京外国语学校):函数的 奇偶性定义的探究性教学(数学通讯 2006,(23))n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情境1(创设情境1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 发现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并用对称性解决问题。)情境2(创设情境2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 发现,仅凭观察判断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是靠不住 的,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动机。)n2动手实践,探究本质n3整理成果,形成定义n4应用成果,拓展认识n例9:朱永厂(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例 谈数学问题的模型化解题思路(数学通报 2006,(10))n1.构建平面几何模型 例1例2n2.构建立体几何模型 例3例4n3.构建解析几何模型 例5例6n4.构建方程模型 例7例8n5.构建函数模型 例9n6.构建向量模型 例10例11n7.构建三角模型 例12例13n8.构建二项式定理模型 例14n9.构建概率模型 例15当堂练习n1、请检查你在所写教育论文中提出的 观点(论点)是什么;并检查是否有 (或继续列出)24个分论点。n2、就“学生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 开发利用”这一论题,列出若干个分 论点。结论:综合概括基本论点,简要具体!n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 、水到渠成得出的答案。n论文最忌论证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n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完善的逻辑 构成。(各级标题之间的逻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