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53038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突破(第三节 词语)(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表达应用E第三节 词语1. 考查范围:高考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析,命题点通常 落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表达的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上,反映在词 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对应、搭配等方面。无论实词或虚词, 都给定语境,考查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常见的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不 明对象、褒贬颠倒、前后重复、不合惯用句式、谦词错位、理解片面等。2. 考查形式: 本考点题型设计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近几年出现的新题 型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语境运用题。提供一个语境,让考生根据语境 选择恰当的词语。这种题型不仅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积 累的水平。

2、近年来,单纯的考查虚词使用的试题逐渐消失,2008年除了 江西涉及此类试题外,其余新课标省市都不再设置虚词考查题。但在病句 试题中,虚词的运用仍然占据很大比重。1. 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2. 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3. 注意条理化、系统化搜集整理近义实词,并进行逐 步筛选,减少记忆容量。4. 结合句子结构分析,切实做好虚词的复习。5. 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6. 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一 实词近义实词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五种词性,以考查动词、形 容词的情况较多。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词义

3、轻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辨析语境:包括词语的使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风格等。(一) 辨析词义(词义轻重、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词义的轻重是指近义词一般有不相同的语素,它们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 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有的表示程度浅。感情色彩主要是指有些词 语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现了人们对该事物或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当然其中 也包括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而采用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 等修辞技巧方面的问题。适用对象要注意区分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自谦还是敬 称;有些词是指一类事物,有些词是指单个事物,两者不能通用;有些词词性不同,其 语法功

4、能不同,用法也就不同,一定要注意区分词语前后的词语,从语法角度方面进行 综合判断。 【例1】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_我们的学习效果。老百姓说得好,_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诚实温和。A. 考查 宁可 品性B. 考察 宁愿 品性C. 考查 宁愿 品行D. 考察 宁可 品行解题指导:对于近义词侧重内容不同的考查是近义词辨析的难点 ,我们要从动词词语的目的、名词词语的表述对象两个方面进行 对比,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双字词语中的不同字分别组词 来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解析:“考察”和“考查”两词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

5、指用一 定的标准、手段了解和弄清事物的情况。但它们也各有侧 重和不同:“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 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 学研究的对象等等;而“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 、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 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 动、言论等。根据语境可以排除、D。品行:多指外在, 指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而品性:多为内在,指个人的品 格习惯性格。句中有“诚实温和”指人的品格习惯性格, 故可以排除C。答案:A【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 )A. 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

6、日来纷纷发表 公报或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 “”行径。B. 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 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C. 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 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D. 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 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 受,心潮澎湃。解题指导:近义词辨析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善于区别 褒义、贬义、中性三种不同的词性。一般情况下,褒贬误用比 较容易区分,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语的褒贬义不是固定的 ,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7、如:他生活经验丰富, 无论多棘手的事,他都能左右逢源,处理得人人满意。(比喻 做事得心应手,顺畅无阻,褒义)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真是左右逢源啊。(比喻处事圆滑,贬义) 解析:A项中的“声明”指公开表明态度的文告,名词;“申明” 指郑重说明;两个词运用均正确。B项犯了褒贬误用的毛病。“ 凶猛”,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多含贬义。C项也犯了褒 贬误用的毛病。“评头品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 比喻任意挑剔。多含贬义。D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感同身 受”,指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答案:A【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

8、之间的友好往来。B. 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 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 它。D. 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 教师。解题指导:对于词语适用对象的辨析题,关键是弄明白该词语 适用于哪一类对象,如:“莅临”多用于贵宾来临;“亲临”亲自 到某处;“品位”常指文学艺术作品达到的水平。“品味”指物品 的品质和风味;“敬赠”指自己恭敬地献上;惠赠:敬词,指对 方赠予财物等。解析:A项“割断”为截断、切断的意思,与“往来”搭配不当, 应为“中断”;B项“淹没”是漫过、盖过的意思,多指具体的事 物,应为“湮没”; C 项“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给自

9、己的。用 在这里是恰当的。D项“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句中是说重 新任用已退休的教师,应为“起用”。答案:C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 也长着香蕉和菠萝 ,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_的事。 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 2005 年全国考古十大 新发现的 24 个项目名单, 这些“新发现”_了旧石器时 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_的植物,其中 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烟叶,一年 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叶子和花都有毒。 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学生的借书证,_可以借 十函线装书。 A.

10、 称道 涵盖 有害 竟然B. 称奇 囊括 有毒 居然C. 称奇 涵盖 有害 居然D. 称道 囊括 有毒 竟然解析:“称道”是称赞,称述;“称奇”是称赞奇妙,比“ 称道”语义重。涵盖:包括,包容;囊括:把全部包罗 在内。从实际情况看,应选“涵盖”。与“有益”相对, 应选用“有害”。“竟然”仅表示“没想到”的意思,而“居 然”除表示“没想到”这个意思外,还含有结果跟预想相反 的意思。答案:C2.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 家和国际组织的_人物参加庆典活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11、,从中探索出固 有的而不是_的规律。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_离开学校呢?A. 重要 臆造 径自 B. 重要 编造 径自. 要害 编造 径直. 要害 臆造 径直解析:“重要”指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要害”比喻重要的部 分或军事上重要的地点;身体上能致命的部位。“臆造”指凭主观的想 法编造。“编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凭想象创造 (故事);捏造。“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多指自作主张,擅自行 动,含贬义。“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表示直接进行某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答案:A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

12、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 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各级政 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 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A. 理念 震荡 反省B. 观念 振荡 反思C. 观念 振荡 反省D. 理念 震荡 反思解析: “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振荡”是物理 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 荡。“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

13、的 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答案:A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_小学时的同桌了 。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 终身 辨认 品尝 B. 终身 辨别 品评 C. 终生 辨别 品尝 D. 终生 辨认 品评 解析:“终身”一般指切身的事,“终生”多指事业。题目提供的语境是对 于个人的教育而言,所以应选用“终身”。“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 进行区别的过程,“辨认”是在“辨别”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 认定某一对象。根据语境,在相聚时,对小学时

14、的同桌应该不仅仅停留 在“辨别”的层次上,还要做出判断,所以选用“辨认”。“品尝”、“品评” 的区别在于“尝”和“评”,“品尝”是要尝出滋味,而“品评”是要做出评价 ,因此,对于领略绿茶的妙处,自然应该选用“品尝”更符合语境。答案:A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 味着学习的_。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 正在逐步地_。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想起 许多童年的往事。A. 终止 蜕化 难免 B. 中止 退化 难免C. 中止 蜕化 不免 D. 终止 退化

15、不免解析: “终止”指结束停止,“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因此 句中应填“终止”。“退化”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 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因此句中应填“退化”。“不免”指免 不了。“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往往跟不好的方面,比如“没有经验 ,就难免要走弯路。”“搞新工作,困难是难免的。”因此句中应 填“不免 答案:D(二)辨析语境(使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 风格)词语的使用范围存在着大小的区别,这 主要和词语义的轻重有关。有些词还有明 确的搭配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不 同的对象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另外词语还 有不同的语体风格差异,有的是口语,有 的是书面语,有的政论用语,有的描写用

16、 语。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风格,就会使 整个句子不协调。 【例1】(2008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B.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 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 人神气十足。D. 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 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解题指导:辨析近义词的使用范围,要注意考查词语前后的关键词语,从词语的使用范 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