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4652801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一、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 、右心房的结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有上下腔静脉的开口 B 、借卵圆窝与左心房通 C 、有一个肺静脉入口 D 、与右心室被室间隔分割 2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 收缩偶联的关键因素是() A 、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 B 、原肌球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 C 、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池钙离子释放 D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的结合 3 、在掷标枪的引枪阶段,使脊柱扭转的原动肌是() A 、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 B 、同侧腹直肌和对侧腹横肌 C 、同侧腹内斜肌和对侧

2、腹外斜肌 D 、同侧腹直肌和对侧腹横肌 4 、持哑铃弯臂上举的慢速下降阶段,肱肌所做的工作是() A 、克制工作 B 、退让工作 C 、支持工作 D 、加固工作 5 、关于 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侧角 B 、神经节位于脊柱旁和前方 C 、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 D 、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6 、运动时引起血液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 A 、二氧化碳的分压降低 B 、温度降低 C 、pH值升高 D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7 、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 、先练习大肌群,后练习小肌群 B 、先练习小机群,后练习大肌群 C 、大小肌群训练可不

3、分先后 D 、小肌群和大肌群交替练习 8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是() A 、心脏的泵血功能 B 、肺通气功能 C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D 、肌肉收缩能力 9 、关于动脉血压变化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心排出血量增加;则血压下降 B 、血粘度增加,则血压下降 C 、血量减少,则血压上升 D 、小动脉收缩,则血压上升 10、骨骼肌剧烈运动时,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变化情况是() A 、cp含量变化不大 B 、ATP的含量变化大 C 、cp的生成显著减少 D 、ATP含量迅速下降 11、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在() A 、收缩力量大而持久 B 、收缩速度慢,抗疲劳能力低 C 、收缩力量小而不

4、持久 D 、收缩速度慢,兴奋阈低 12、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流量充盈的主要原因是() A 、血液依赖引力而回流 B 、心房收缩 C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D 、骨骼肌挤压作用 13、比赛前运动员出现赛前紧张的生理机制是() A 、条件反射 B 、压力感受性反射 C 、非条件反射 D 、化学感受性反射 14、肘关节受伤后用绷带包扎,应选用() A 、环形包扎 B 、螺旋形包扎 C 、反折形包扎 D 、 “8 ”字形包扎 15、用于急性闭合性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是() A 、冷敷法 B 、按摩法 C 、热敷法 D 、红外线法 16、某运动员再出现肉眼血尿时,应该() A 、采用小强度训练 B 、停止

5、训练 C 、继续大强度训练 D 、住院治疗 17、长时间耐力运动引起机体肝糖原储备下降,此时维持血糖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A 、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B 、脂肪酸转变为糖 C 、生糖氨基酸转变为糖 D 、乳酸、丙酮酸、甘油等的糖异生 18、10秒内的大强度运动,机体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 A 、无氧酵解能系统 B 、磷酸原系统 C 、有氧氧化系统 D 、糖酵解系统 19、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创始人是() A 、卢梭 B 、顾拜旦 C 、巴班斯基 D 、皮亚杰 20、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内在乐趣”来源于() A 、和谐的师生关系 B 、游戏化的教材 C 、降低教材难度 D 、教材本身的特性

6、 21、依据运动情境因素,属于开放式的运动技能是() A 、游戏 B 、篮球 C 、体操 D 、田径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的是() A 、探究式 B 、合作式 C 、自主式 D 、灌输式 23、运动过过程中,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属于() A 、运动表象 B 、运动迁移 C 、运动焦虑 D 、运动错觉 24、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指() A 、国家办体育 B 、社会办体育 C 、企业办体育 D 、学校办体育 25、依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 A 、教师的发展 B 、运动项目 C 、学生发展 D 、运动成绩 26、足球弧线球

7、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踢球的速度 B 、作用力通过球心 C 、踢球的力量 D 、作用力不过球心 27、三级跳远的三跳依次是() A 、跨步跳、跳跃和单足跳 B 、单足跳、跳跃和跨步跳 C 、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 D 、跨步跳、单足跳和跳跃 28、单杠支撑后回环动作练习过程中,保护与帮助者应该站在() A 、练习者体侧 B 、练习者体前 C 、练习者体后 D 、任意位置 29、在篮球比赛中,单手肩上远距离传球常用于() A 、传切配合 B 、突分配合 C 、掩护配合 D 、发动快攻 30、排球比赛中的“背飞”属于() A 、时间战术 B 、力量差战术 C 、空间战术 D 、速度差战术 31

8、、武术中的虚步动作,要求重心放在() A 、前脚 B 、后脚 C 、两脚之间 D 、前脚和后脚均可 3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 A 、教材 B 、教学环境 C 、学生 D 、教学目标 33、体育教学中个体差异评价的内涵是() A 、个体水平与平均水平比较 B 、个体水平与优秀水平比较 C 、个体水平的前后比较 D 、个体水平与合格标准的比较 34、 “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是属于下列哪一中目标() A 、运动技能 B 、身体健康 C 、运动参与 D 、社会适应 35、课堂教学过程中,当练习或活动存在危险隐患时,教师必须强调() A 、课堂常规 B 、安全要求 C 、学生示范 D 、运动负荷

9、二、二、简答题(本题简答题(本题 33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1010分,共分,共 3030分)分) 36、简述预防和处理踝关节扭伤的方法 37、简述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38、如何评价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 三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2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1515分,共分,共 3030分分) 39、案例,某学校高二(1 )班学生在体育馆内上课,学习青年拳(甲段)套路, ,首先李老师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了青年拳的完整套路,学生看完后跃跃欲试,纷纷模仿;然后李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了青年拳的动作技术要领,接着让学生分成 4组讨论,并进行分组合作练习,之后,各组学

10、生分别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摩,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下课铃声响起,突然两名学生利用所学动作相互对打起来,导致其中一名学生鼻出血,这是李老师严厉批评了对打的两名学生,学生感到很委屈。问题: (1 )本课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 )谈谈你对案例中“对打事件”的看法 40、某学校召开春季田径运动会,甲同学报名参加 100米和跳远比赛,可当准备参加跳远比赛时,100米比赛也即将开始,甲同学不知道应该先参加哪项比赛,就找裁判长问: “王老师,我先参加哪项呀?”王老师刚要回答,又有乙同学来问: “老师,我跳高成绩和第一名跳高成绩都是 1.68米,为什么我是第二名呢?”王老师根据规则的规定,分别做了解答。 问题

11、: (1 )关于甲同学兼项问题怎么处理(7 分) (2 )你认为应如何回答乙同学的提问(9 分) 四、四、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题(题(2020分)分) 41、阅读下列教材,按答题参考格式,设计 20分钟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某中学高一(2 )班,学生 40人,学习内容为排球正面下手发球,见图:新授课,教学条件为排球场 2 块,排球 20个。 答题参考格式: 教学内容 场地器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组织形式 基本部分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选 A 【解析】在左边的叫“左心室”,在右边的叫“右心

12、室”,壁厚,肌肉发达。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血液由心房压入心室后,由心室压入动脉,分别输送到肺部与全身的其他部分。心底朝向右上后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在上、下腔静脉与右肺静脉之间是房间沟,为左右心房后面分界的标志。 在右心房的后内侧壁,房间隔的下部有一浅窝成卵圆窝,故不是与左心房相通,排除 B ;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故排除 C ;右心房与右心室是三尖瓣隔开的而不是室间隔,右心房与左心室是室间隔隔开的,故排除 D 。 2 、选 C 【解析】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活动是在支配它的躯体传出神经的控制下

13、完成的;直接用人工刺激作用于无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也可引起收缩。不论哪种情况,刺激在引起肌肉收缩之前,都是先在肌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这样,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 收缩偶联。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质网(即纵管系统)对 Ca2+的释放和再聚积。兴奋- 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偶联因子是Ca2+。故选 C 。 3 、选 A/C 4 、选 B 。 【解析】动力工作或等张收缩分为克制工作

14、和退让工作;静力工作或等长收缩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克制工作是指肌肉收缩时克服阻力,肌力矩大于阻力矩,引起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长度缩短,这种工作称为克制工作。由于克制工作时,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故又称为向心工作。 退让工作是指肌肉收缩时紧张拉长,肌力矩小于阻力矩,引起环节背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这种工作称为退让工作。由于退让工作时,肌肉的动点、定点彼此分离,故又称离心工作。 5 、选 C 【解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 6 、选 D 【解析】Hb与 PCO2的

15、影响 pH降低或升 PCO2升高,Hb对 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 PCO2降低,Hb对 O2的亲和力增加,P50降低,曲线左移。Hb与 PCO2的影响 pH降低或升 PCO2升高,Hb对 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 PCO2降低,Hb对 O2的亲和力增加,P 50降低,曲线左移。故选 D 。 7 、选 A 【解析】合理练习顺序原则合理练习顺序原则合理练习顺序原则合理练习顺序原则 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肌群的练习顺序,一般应是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因为小肌群在负荷中较易发生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肌群的工作能力。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负荷训练,大肌群应安排在小肌群疲劳之前练习。福克斯(Fo)提出了一些主要肌群的练习顺序可供参考:大腿和髋部;胸和上臂;背和大腿后部;小腿和踩;肩带和上臂后部;腹部;上臂前部。故选 A 。 8 、选 B 9 、选 D 【解析】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应升高;血粘度增加,血压应升高;血量减少,血压应下降。故选 D 。 10、选 D 【解析】ATP分子简式 A -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