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52572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生公共课 曾长秋讲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情况。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3 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4 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讲的主要内容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2、方式二是坚持“八个统筹”实现科学发展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 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 营为主逐步转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上来。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 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大和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别提出 明确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第一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历史背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中南大学马克

3、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 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010年2月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学习 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以“不断 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 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4、。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 议审查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其突出的特点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 我们党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重大课题上的新 突破。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 实质和精神要求,对于准确认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认真 落实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历史 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

5、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效果不理想的的原因1.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 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身具有艰巨 性和复杂性。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发 展快、比重大,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污染 排放多。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大量基础设施 需要投资,产生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经济体制和政策尚不完善 政府职能、考评体系、投资、财税、土地管 理体制和资源价格体系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比较滞 后,面临艰巨的攻坚任务。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 评价体

6、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资源价格 偏低造成对资源要素的过度需求和浪费,一定程 度上刺激了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和手段相对单一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的数量、结 构、质量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虽 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提高技术水平,提高 劳动者素质,改变要素结构,特别是提高科学技 术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中的 目标还是指向数量的增长,没能突出强调经济质 量的整体提升;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要素结构 和质量变化来提高资源效率,科技进步、结构优

7、 化、劳动者素质提高等都是数量增长的手段,没 有提出必然要求,强调的力度也不够。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1.忽视经济增长的目的 本来发展经济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许多地方却把追求GDP当成目的,忽视了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 比如,把大楼建了 再炸,炸了再建,就会 增加GDP。很多地方过 度建设,不但使资源不 堪重负,还污染环境。 2.为求发展不择手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经济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最能驱动经济增长。由于受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传统模式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 和出口。按支出法计算,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额对国 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由2000年的62.3下 降到2010年的37.3,相应地,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 别为54.8和7.9。经济增长较高地依赖投资和出口,使我国长期陷入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 、贸易顺差较大的压力。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发展转

9、型依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随着工业化进程深化,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 产业为主转变。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 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按不变价格计算,我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 产总值的拉动虽由2000年2.9上升到2010年4.0, 但相应年份,第二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 却由5.1上升到6.0。工业的过快增长,不仅限制 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且还造成高投入、高污 染和高能耗,阻碍了产业的结构升级。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

10、巨 节能减排是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必由之路。2003年以来,我国将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作为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方 针。由于工业特别是高耗能、电力、钢铁等行业 和高污染的电解铝、化工等行业增长过快,2009 年国内生产能耗只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只分别减少661和895, 这将使得未来节能减排的形势更加严峻。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转变发展方式一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少, 技术相对资金和人才来说更缺乏,使一些资源 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

11、高、经济效益 好的项目无法投资,使资金流向高能耗和高污 染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未能有效 地发挥功能,如与自主创新密切相关的知识产 权保护法律的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企业的研发支出的税前列支和技术创新主体参 与分配制度有待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费用的划 分等配套制度安排需及时建立等。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理论审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通过科技进步和创 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

12、、保护环 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 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 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使经济 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1.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 等)的优化程度;公平分配和消灭贫困的程度;资源 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程度;减少失业的程度,因为就业是国家最大的民生 问题,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健康的重要标志。除以上经济指标外,一些社

13、会政治指标通常也 被列入到发展目标中,如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婴 儿死亡率、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 个人的发展程度等。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 从企业规模和赢利能力看,2006年,中国500强 资产总额只相当于世界500强资产规模的7.1,营 业收入相当于世界500强的9.32,利润总额相当于 世界500强的6.6。中国500强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和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4.64和9.44,而世界500强 企业则分别是6.42和14.67。从中国自主品牌在世界上的位置看,尽管已

14、有 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以自主品牌参 与国际市场的尚不足20。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战略选择。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向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转变 突出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 挥知识和创造性劳动对创造价值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 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4.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 必须统筹

15、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东部的 率先发展与中部的崛起、西部的大开发、东北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相协调,制造业与服务业的 发展相适应,对外贸易全方位展开与国内需求 的不断扩大相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经 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结构全面 优化,最终使经济增长的效率最大化。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转变 知识经济作为独立经济形态的 出现和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 形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 济并存的三元经济结构。中国作为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

16、家,实现强国之梦,就必须从传统 的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向知识经济条 件下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方式。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 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 于我国已有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 环境。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总 量的扩张,劳动力、资源和环境已 进入高成本和短缺时代。这就迫使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发生相应 的转变,以应对生产要素高成本、 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挑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三、价值展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深刻、更宽泛、更符合中国的实际,它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