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2539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5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朱定秀*摘摇 要: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是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巢湖学院为例,目前影响学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贯彻的主要因素有: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滞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队伍建设不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完备,学校执行力文化缺失等。 加强教学管理执行力的建设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执行力文化建设。关键词:新建本科学院;教学管理;执行力摇 摇 教学管理作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之核心,直接关系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巢湖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

2、院校,这几年教学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管理机制越来越规范,然而目前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沟通不畅,拖拉推诿,执行速度缓慢或执行不到位,工作成效不理想的情况还是普遍现象,一些在教学管理岗位上的管理人员,整天疲于奔命应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勉强应付了工作计划,但质量却无法保证。因此,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问题,是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学校确保办学目标、发展战略得以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因素。一、影响教学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分析所谓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冶,即“贯彻落实冶的能力1,目前影响学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贯彻的主要因素如下:(一)管理

3、观念滞后,管理模式落后巢湖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在升本初期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培养模式也比较单一,教学管理工作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大一统模式,这种上令下行的单向流程结构,足以应付当时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需求。 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大一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正常的教学秩序能起到一种基础性保障作用,但因管理观念上过于死板,现有的行政式、垂直式的一级教务管理模式太多地强调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和规范,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一些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往往凭以往的经验办事,不愿意创新,尤其是应用型办学所面临的新问题还是照搬老办

4、法,整个教学管理过程趋于简单的流程化,维持性色彩浓厚,缺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与创新的活力。原有的一级教务管理模式中,教务处需承担很大的工作量。 目前,学校有 14000 多学生,700多名专职教师,使得任何一样教务管理工作同升本初期相比,工作量都会成倍地增加,这也导致教务处各科室超负荷地工作,工作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同时,教务处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处理日常教学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学校教学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教学质量建设、教学发展规划等方面也难有建树。 因此,现行的一级教务管理模式已让教务处负担太重,在学校领导,教务处和院系三个环节中,教务处

5、已经成为瓶颈所在,不仅影响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到院系自身的建设。由于根本性的管理工作都是在教务处,二级院系部的教务管理人员只是在被动的执行和完成教务处下达的工作任务。 这又客观上造成院系部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联 盟 论 坛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3 年第 4 期*朱定秀,女,巢湖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的教务管理人员过度依赖,一味等待教务处的通知、安排和计划,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往往当教务处的各科室有可能同一时间下达多个工作任务时,一旦沟通不畅,院系部的教务管理工作很容易进入到无序状态,或互相推诿。 各院系部对自身的教务管理工作

6、也很难做到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只能在被动地等待和完成任务,工作依赖性太大。(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加强教学管理,需要依靠制度的建设。 当前,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管理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应用型办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 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微观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往往滞后于宏观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运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地方。 另一方面,有了制度,但执行不规范。 比如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课的设定和一定比例选修课的安排,初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是形同虚设,学生面对的仍然是单一的专业方向

7、和大量的必修课,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很少有机会进行选修。 显然,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不规范,极大地制约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主体性的发挥。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无论是针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强调规范性、计划性,缺乏民主性和人性化,缺乏变通,如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工作管理、考试管理等制度都忽视了人性化,管理的工具性远远大于人本性,这种僵化的体制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还有些规章制度和决策方案出台前因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 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完整性, 不利于执行; 有些也过于烦琐或频繁变动, 缺少延续性和可执行性。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有形的规范,要提升

8、执行力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证教学管理内部处于优良状态。(三)管理队伍建设不重视建设一支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能的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推进改革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院多次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结构性调整与优化,教学管理队伍体系基本构成,各级管理人员也能做到责权明确,并注重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业绩和经验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队伍不够稳定。 学校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人员的选拔、培训、晋升等问题缺乏政策的保障,这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如院系(部)教学秘书大多是兼职身份

9、,有些院系出现频繁更换兼职教学秘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学秘书工作繁杂,责任重大,又得不到重视,工作业绩也不容易被别人看到。所以说,转岗、兼职等现象是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重要因素,这无疑会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二是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学校长期以来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认识不足,通常把教学管理工作看成单纯且无多少技术含量的事务性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过程往往缺乏合理的选拔程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很多人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只是单纯的事务性的工作,工作内容难度不大、技术含量低,什么人都可以做,人岗不匹配,且大部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和管

10、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缺乏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结构不够合理,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三是教学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目前多数教学管理人员身兼教学与管理双重身份,“重教学,轻管理冶是普遍现象,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才能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并且教学工作总结起来,上了多少课、取得了多少科研成果有目共睹,而管理工作不容易被看到,成绩无法量化,所以很多“双肩挑冶人员对教学、科研的重视和精力投入远远大于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和精力投入。四是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缺失。 教学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的忽视,还表现在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使管理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教学管理队伍原本就存在大部分人员是非专业

11、出身的“先天缺陷冶,又遭遇成长过程缺少给养的“后天不足冶,很多人只能是边工作边摸索,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仅能做到勉强应对,对教学管理岗位的职6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联 盟 论 坛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3 年第 4 期能、相关的学校条例和规章制度等认识不清晰,掌握不透,沟通和协调能力缺乏,工作效率低下,这些方面都要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改善。 但大多数人长期困于繁琐的工作之中,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培训,导致他们难以改进和创新教学管理方法,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难以提高。五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

12、质量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要做好这些繁杂工作,需要付出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少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 与专业教科研人员相比,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薪酬待遇普遍偏低,职业生涯通道狭窄,纵向晋升和横向流动的可能性都很小,对此学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冶 这在无形之中挫伤了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 虽然学校尚有一大批管理人员在教务管理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但因激励机制缺乏,他们中工作热情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职业倦怠感强的现象还是存在着。(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教学评价不完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规范、促

13、进、反馈、调控等多种作用,但目前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还不能执行到位,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备。 学校自升本以来,就开始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等制度,随后又依托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评教制度,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但在信息的反馈环节上,仍然存在着问题,评价的信息未能完全及时反馈给教师,信息的收集往往以偏概全。 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作为一般信息予以收集,评价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而不是作为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同时,在教务管理中信息化教学管理技术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信息系统流通不畅,各个教学环节不能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调控,质量监控的时效性没有得到有效

14、发挥,教学评价的主体也不完备,学生家长和社会( 用人单位) 的监督评介作用被忽视。 这些信息往往是最前沿、最直接的,是教学管理者制订方案的直接依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闭环效应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五)执行力文化的缺失执行力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是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的基础。 执行力是一种职业操守,也是工作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职责和使命的态度。 只有主动承担责任才可能真正积极地执行,被动承担则不能产生积极的执行行为,因此管理者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是体现高效执行力的根本动力。 当执行力成为一种文化氛围并占据主要地位时,所有在这个环境里的管理者都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进来。 只有将执行力文化融入学校文

15、化建设之中, 并使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才能使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理解并自觉提升执行力。 当前,执行力还没有形成学校文化的凝聚力, 或者说还没能成为得到普遍认同的执行力文化,执行力自然会低下。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营造执行力文化, 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发掘潜力、凝聚人心、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执行力的建议强有力的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打造,是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教学管理执行力的建设:(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管理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理念先行,要以变革教育思想、确立

16、现代教育管理观念为先导。 教学管理模式中,要树立人本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 加强管理双方的沟通,教学管理者应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色转变为引导和服务角色, 要给师生提供充分的互动、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力,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作用,促进教学管理良性高效运行。 教学管理执行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学政策、规章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以最终达到教学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制度只有得到普遍认同,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调适,达成共识, 才能增强管理的效率。 学校要经常开展应用型办学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统一思想,并结合每年一度的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针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工作主题,树立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 要坚持应用型办学理念为指导,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紧密结7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联 盟 论 坛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3 年第 4 期合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统筹考虑学校办学定位与目标、特色发展和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要求,奠定学校各师生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团结协作,共建愿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