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51981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认识哈贝马斯交往理性2014.11.121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一、工具理性的滥觞与演进 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 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 2一、工具理性的滥觞与演进(一)现代理性的觉醒苏格拉底 我知道自己无知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哲学转向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转向为对知识的追求3一、工具理性的滥觞与演进(一)现代理性的觉醒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理性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未经审察的人生没有意义”“人是会思考的芦苇”4一、工具理性的滥觞与演进(一)现代理性的觉醒康德 人是目的 人为自然立法 人为道德立法(“要只根据你同时能够愿意它成为一个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 “要

2、这样行动,就好像你的行为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普遍的自然法则似的”)对上帝的态度:知识的领域(纯粹理性)领域是无须 上帝存在的5一、工具理性的滥觞与演进(一)现代理性的觉醒 理性的发展强调了两个方面:1.人的主体作用(人的地位已经拔高到不需上帝了)2.理性的作用(人为自然立法,为道德立法)6一、工具理性的滥觞与演进(二)工具理性的扩张新教伦理:新的天职观念、勤俭清洁追求职业的成功、禁欲主义 资本主义精神:追求最大利润(创新精神)、束缚消费7一、工具理性的滥觞与演进(二)工具理性的扩张技术 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 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

3、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 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 目标的价值观 。当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气质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技术相结合以后,“科学 领域中出现了合理的化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体现和谐音乐特征的配合旋 律与和声和现代的记谱系统,(合理的音乐)政治领域内出现了具有合理 的成文、合理的制定的法律,以及根据合理的规章或法律有经过训练的官 吏进行管理的行政制度的政治组织(合理的制度、合理的政治法律、合理 的国家机构)”。国家经济社会工具理性化。 8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一)工具理性的危机韦伯“铁笼” 经济政治的合理化剥夺了人的自主性文化的合理化剥夺了意

4、义社会合理化剥夺了自由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理性编制的铁笼9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一)工具理性的危机卢卡奇人的“物化” 和“物化意识”在商品生产领域,随着大工业大机器生产的开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劳动过程逐渐分化为抽象、合 理的、专门的操作过程,以致工人失去了同最终产品的 接触,工人的工作被归为一个专门的固定动作的机械重 复。人成为了机器的一个部分,导致人的物化。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逐步接受大工业大机械 生产下的分工,把人与机器的物化关系看作固定的、当 然的关系,只是顺从的适应,而不采取批评与改造的态 度,意识成为物化意识10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 (一)工具理性的危机马尔库塞“单向

5、度的人”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与现存制度“一体化”(即人因 其实际利益而与现代工业社会融为一体,对现存的秩序 持一种维护态度 )。通过一体化成功压制了这个社会中 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 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 ,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向度的人。 11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 (一)工具理性的危机 生活世界殖民化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社会世界(奥地利.波普尔)社会世界:系统(经济、政治领域)生活世界(文化、社会和个性)12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生活世界殖民化一方面,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

6、越善于运用理性代替对传统权 威的盲目信奉。从而,个人的自由增加了;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人类社会的事务越来越复杂,人们个人已经越 来越不能完全靠自己的理性和认识来了解和把握社会,人们往往只知道运 用某类知识(know how),而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not know that)。 例如,现在的很多司机只知道开车不知道修车;很多人懂得操作电脑,但 并不了解程序是什么。系统本身虽然是人造物,但由于它们是高度组织化,精英化,能够处 理很多个人无法处理的事务,因此人们越来越依赖系统,系统逐步迈向本 属于生活世界的领域扩张,造成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即原本属 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

7、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 的权力侵蚀了。其中,构成生活世界范围的私人领域主要以家庭为核心;公共空间主 要是指各种大众媒介。系统往往会把自己强加在沟通上,限制沟通者进行 理性的完整的讨论以达成共识的能力。13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二)工具理性的批判理性化所导致的是非理性的生活方式与意义的丧失 。具体表现为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矛盾标准化 规范化 确定化14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二)工具理性的批判工具合理性主导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工具理性日益彰显的过程 ,由于它过于追求精于计算,过于追求工具价值,而忽视了许多实 质价值,所以,实际也是工具理性危机日益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越 来越“合理”的社

8、会,在世界图像合理化的过程中,宗教已不再是现 代社会价值之源, 世界原本的宗教图景,已经失去它的神圣的光环,一 切都被合理的形式化所取代。“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己经从 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人们“寻求天国的热忱开始逐渐被审慎的经济追求所取代,宗教 的根系慢慢枯萎,最终为功利主义的世俗精神所取代”。人们失去了 最初的信仰,导致生命失去了意义。15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二)工具理性的批判叔本华 生命无意义由于上帝的地位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动摇,人们 信仰失去了最终的价值,人生的追求也失去了最终的精 神指引。所以在人生中,追求得不到又痛苦,追求得到 了也无聊。

9、导致人生即是一大痛苦。16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二)工具理性的批判尼采“上帝死了” 期待超人诞生中世纪,上帝压制人的理性理性时代,人的存在感消失、人生意义消失上帝之无能、救赎之无效和人类之绝望其实质是对上帝已经失去对人类精神的引领作用的迷茫,转而寄希望于人本身,期待超人的出现。17二、工具理性的危机与批判 (二)工具理性的批判福柯“人死了”工业社会理性化压制了人的个体多元化,压抑人的本性。反对主体性崇拜与本质主义崇拜的批判。因为对人的主体性的 过度强调否定了人作为一种复杂多元化的个性存在,而在本质主义 的追问中,由于对本质的追求,抽取掉了很多所谓非本质因素,而 这些因素恰恰是人性中最具有多

10、元色彩的部分。 人本来是复杂多元的自然存在,但被现代工业社会、商品社会 物化、外化地复杂化,人失去了本身活的存在。“人死了”。18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动理论的目的?许多人认为社会理性化的困境都陷入了悲观主义, 但哈贝马斯认为这种社会理性化的困境是有解决的希望 的。希望建立一个普遍的“规范基础或标准来描述、分 析、批判、评价现代社会的结构。”19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一)交往理性的前提哲学的语言转向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转向,哲学家将哲学研究的对 象和主题从思维和理性活动的内容转向了表达这种内容 的语言本身。哲学家认为语言就是思想,研究语言就是研 究思想本身。 “语言就

11、是我的世界” “语言是存在的家”20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一)交往理性的前提哲学的语言转向名词“女神”动词“救命”21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一)交往理性的前提走向主体间性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特别启蒙运动之后,现 代社会过于强调人作为类存在的主体性。但实 际的社会实践中,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体客体 的对立关系,而是在一定意义上主客体可以互 换22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一)交往理性的前提走向主体间性黑格尔主人与奴隶 拉康新解狱卒与囚犯敬畏生命(法.史怀泽1875-1965, 诺贝尔1952)公地悲剧(美.哈丁)23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二)交往理性的建构重建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指:独立于

12、政治国家的私人自主领 域,包括市场体系(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及其控制体系)和 社会文化体系(包含教会、职业团体、各种学会、俱乐部、政党、工会等 ) )生活世界 古希腊广场聚会 (茶馆 大学)重建市民社会24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二)交往理性的建构 共同的社会规范 普遍化原则:要求任何规范都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对于满足 每个人的普遍利益而言,一个规范的普遍实施所能预见到 的效果和副作用都能被相关的主体所接受”。“一个有效 的规范必须值得为所有人认可”。可普遍化包含着两层含 义:一种共同性的论证和程序化原则(可普遍化)、一种经 过论证或话语双方共同接受的共同利益(可普遍化)。 道德意

13、识与交往行为 霍布斯难题 罗尔斯.正义论.无知之幕25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二)交往理性的建构理想的言语情境交往行动的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说话机会,进行陈述、解释、论证、追 问和反驳等,以使所有交往参与者的观点都是可以批判检验的,才能形成合理的共识。 在对话中,参与者的利益和提出的各种要求均在商谈 内容的考虑之列,主体之间除了充分的论证没有任何强迫 ,除了平等地探讨真理排除其他思想动机”。26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二)交往理性的建构 交往理性行为: 一是目的性行为: 是行动者通过选择一定的有效手段,并以适当的方 式运用这种手段,而实现某种目的的行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是以一个行动者与两个

14、世界之间的关系为 前提的,行动者作为社会关系的扮演者同他所属的社会世界发生关 系,或者同他通过规范调节的人际关系的世界发生关系。三是戏剧行为:是指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主观情感、品质、 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从而使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特有的主体经历和体会, 让观众看到并接受。 四是交往行为:是相互沟通对世界的理解并协调彼此行动的机制,它也 具有目的性,但是它的目的性与目的合理性行动不同,其目的不是个人的 意图,而是达成共识。 27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目的性行为规范调节 性行 为戏剧 行为交往行为为客观世界 社会世界主观世界综综合三界真实性 正确性 真诚性 综综合三性(二)交往理性的建构言语

15、有效性:28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二)交往理性的建构言语有效性:当然,在生活中往往存在着 很多对对方话语的有效性质疑的情况。一旦有 质疑,双方有两种选择:要么中断沟通,进行策略式行动,即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顾对方(这是工具理性); 要么进行理性讨论,双方都要以更佳的论据来说明自己是符合有效 性要求的,以说服对方(这是沟通理性)。29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交往理性指主体之间借助语言的媒介,以客观世界、 社会世界、主观世界为参照系,以行为者的言 说所蕴涵的有效性要求为基础,遵循一定的语 言和社会规范,达到他们对处境的共识的互动 过程。30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三)交往理性的反

16、思对工具理性的超越交往理性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主体间平等的 对话为基础的。交往理性对应于韦伯的工具理性,它是人类的一种潜 能,如果得到发展,特别是通过创造理想的交往情境, 就有可能形成全新的交往图景,个体被压抑的困境在这 种图景中可能消除。 31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矛 盾交往理性32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三)交往理性的反思新型主客体关系(主体间性)33三、交往理性的建构与反思 (三)交往理性的反思重新认识理性和资本主义提供克服当代资本主义危机 的可能 性解决途径 (体制改良)34 这是我对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一些看法,我对 他的理论的了解只是皮毛,更谈不上有什么研 究,所以这只是我一面之辞,有很多地方,我 自己也觉得有点牵强,无法自圆其说,对一些 理论的理解可能也是挂一漏万,甚至有可能不 一定真正理解了理论本身的意思。因此讲解时 经常难免语塞。选择这样的一个题目实际上我 是在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 ,哈氏交往理论是否真的能作为化解当代社会 困境的一济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