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51126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 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 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 和夏、春和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两个 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 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 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第一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韩非子中有一寓 言:“楚人有鬻盾与矛 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

2、曰:以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立矛盾之说也。”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相 互排斥、相互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 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体表现:同化异化:两种性质相反的作用作用力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先进落后:差异正确错误:斗争同一性的第一种情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 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是祸之所倚,祸是福之所伏 C失败乃成功之母 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E“天下事有难易乎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同一性的第二种情形: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 相反的方向转化。斗争性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内因内部矛盾发展矛盾外因外部矛盾动力内因与外因内因与外因气球篮球铅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 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漫 画过 崖 记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起加速或 延缓的作用,有时还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内因内部矛盾发展矛盾外因外部矛盾动力根据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

4、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有害?中学教育该不该将iPad引入课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近朱者未必赤, 近墨者未必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出污泥而不染 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思考:我国如何增强 国际竞争力?思考题1 自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克服金融危机的 影响正在缓慢复苏中,但发达国家的主权债 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对世界经济复苏造 成威胁。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2012年将面 临危机四伏,同时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请运用辩证法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探讨 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实现转“危”为“机”。 思考题2 A、B两支辩论队就现阶段上海中学教育该不该 将iPad引入课堂展开激烈的辩论。 A队的理由是所有资料都被放在了“云端”,只要 有需求,学生可随时在线下载。iPad引入课堂带 来了教育模式的新变革。 B队的理由是iPad引入课堂过度重视娱乐化,会 让学生无法面对挫折,抗压能力差。传统教育 的很多优势还是无法取代的。 (1)请根据A或B辩论队的理由概括出其主要观点 。 (2)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评价A或B队 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