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1101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心理咨询专业三年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根据学校提出的专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特制定心理咨询专业建设的规划。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1、师资队伍现状分析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 10 人,兼职教师 2 人,可以满足该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6 人,占主讲教师的 60%,分别毕业于不同的大学,学缘结构合理;专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50%,能满足该专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师资需要;拥有高级职称比例接近 38%,中级职称

2、(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9 人,占 90%,本专业兼职教师分别来自不同的企业,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整个专、兼教师队伍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能适应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需要。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计划在未来 3 年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包括:(1)在现有的师资队伍规模基础上,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三者结合的方式,提高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教师中比例,以提高现有学术队伍的学历结构。另外,本专业注重实务教学,在优化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同时,也鼓励教师队伍与心理咨询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争取于2018 年底 80%的专业教师均能获

3、得行业的职业认证资格;(2)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通过学院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进修培训制度等形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通过明确对学科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科研管理目标和任务,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稳定学术方向的中青年教师,完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的激励与评估机制。引入竞争意识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科研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3)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公司或社会服务机构等进行实践,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4)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层次学位,参与心理咨询专业的理论和临床专业2培训、国内外研讨会等,提升自身的学术、实践水平,并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兄弟

4、院校交流和学习,为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储备力量。二、课程建设规划二、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及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等文件精神,心理咨询专业确立以心理咨询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中小学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健康协会、政府民政残联系统为主实务培养方向,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努力创建理论知识、实务能力、职业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职业要求,会同心理咨询行业专业人士和管理者设计课程体系,引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突出与专业特色相关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课

5、程建设;加强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基础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企业的直接合作,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进行调整,使课程设置更为贴近市场需求。课程基本分为四类:1、公共基础课程:是按照综合教育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来设置的,指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如专业英语、德育课程、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2、专业基础课程:则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与拓展课程来设置,指向专业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如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作概论、社区社会工作。3、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指心

6、理咨询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 、团体心理辅导(理论) 、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区康复服务、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SPSS 统计方法、人格心理学、心理诊断学、学校心理辅导等。4、除了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也会重视学生的学术选择,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选择自己实务发展、技术培养的方向。如人际关系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犯罪心理学、家庭与婚姻咨询、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咨询。以主干课程为主导,以行业实际要求为主要内容选用实操性和应用性最强的教3材,根据心理咨询具体运作过程建

7、立板块化的教材体系,从而使学生“所学”在毕业后就能“所用” ,做到真正贴近市场需求。三、教材建设规划三、教材建设规划1、三年期间计划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 1 部,校本教材 1 部。教材建设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以满足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指导原则,以国家级优秀教材为参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2、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着力抓好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主干课程教材优先选用与专业培养目标贴近、近三年出版、高职高专类的优秀教材、结合学分制改革出版DQP 学历框架体系教材,特别是“十二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四、教科研工作建设规划四、教科研工作建设规

8、划倡导和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扶持一批教研、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国家及省、市级横、纵向研究课题和学院研究课题,形成一支有一定实力的教科研团队。并组织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专业理论探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提高课题立项质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挖掘学校的特色项目,力争在建设 1-2 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基础上,为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做准备。在省级、市级课题中能够有课题立项,精细课题过程管理,追求有效性研究。将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渗透于备科组与教研

9、组的教研活动之中,形成“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找,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氛围。最后以教科研促教学和校企深度合作,注重教科研成果转化。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优秀实务人力资源是我院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争取建设心理咨询实训室一间, 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实训室和建立多家校外的心理咨询实训实践基地。实训室利用应该有以下的特色:41、实训环境仿真化。实训室的建设要给学生一个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使学生自觉调整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体验实务过程中的伦理规范,

10、并主动加入到朋辈学习团队中去完成实务模拟任务。2、实训过程团队化。实训过程引进校外导师督导,实行现代学徒制,链接校外实训平台的优秀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团队的督导,带领学生做心理咨询、个案辅导的实务,并结成一对多的成长小组,完成实训任务,分享学习心得。3、逐步构建网上论坛、网上教案、网上资源库,以提高学生自学积极性与有效性。运用微课、慕课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4、实训平台的多样化。除了优化校内的实训环境,仿真现实工作环境外,也要不断促进校企合作,链接相关的心理咨询专门的机构、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等,建立校外实训平台,让学生脱离校园环境以一个职业人的角色深入了解

11、专业发展和前景,锻炼实务能力。六、专业建设目标六、专业建设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市场对心理咨询专业的需求,以及学院对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制定如下专业建设目标,主要内容有: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生师比达到 18:1,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比例达到 25%,研究生比例达到 60%。专业会依据学校的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为教师订制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进行学历和职称的晋升。2、在 2018 年底前,发展成为经济管理学院校企合作、产教共融的典范专业,至少建设 3-5 家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力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主干课程,争取完成院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任务,建

12、立教学资源库。3、配合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建成,发展“双督导”实训指导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训环境、实习过程都得到及时、充分的指导,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实务流程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争取建设省级财政资金扶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鼓励支持教师编撰写符合高职教育现状和心理咨询专业发展的研究性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力争在 3 年内每个老师都能有论文或研究成果刊登在专业的学术期刊内,以提升岭南新生的心理咨询专业的行内影响力。55、加强和完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配置好适应本专业教学要求的硬件设施。6、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在青少年和老年的心理辅导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与企业合作开展真实的心理咨询社会服务项目,争取到横向课题并有企业资金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