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1055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0 卷第 2 期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 -147-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 周国梅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的事物的新的分析单元。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分布式认知的概念及分布式认知的历史渊源;其次阐述了分布式认知和个体认知的关系,并介绍了描述这种关系的交互模型和同心圆模型;最后结合实例说明了分布式认知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分布式认知,个体认知,外部表征。 分类号 B842 认知心理学发展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一直注重对个体

2、的认知的研究。然而,认知工作不仅仅依赖于认知主体,还涉及其他认知个体、认知对象、认知工具及认知情境。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许多认知活动(如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远程教育等) 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认知工具。 认知分布的思想, 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受到人们的重视。 非均匀分布的4。 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模块说支持这一观点。模块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基础5。 (2)认知在媒介中分布,如图1 分布式认知的概念 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

3、ition)是一个包括认知主体和环境的系统,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的事物的新的分析单元1。分布式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对内部和外部表征的信息加工过程2。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3。 (1)认知在个体内分布。知识是在脑中的1图 1 认知在媒介中分布 (引自 Cole, Engestrom, 1993) 客体 主体媒介 (工具) 图 2 认知在社会中分布 (引自 Cole, Engestrom, 1993)团体 规则 主体 客体 劳动分工媒介(工具) -148-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年 所示。认知活动可以被看成是在媒介间传递表征状态的一种计算过

4、程6。其中,媒介可以是内部的(如个体的记忆) ,也可以是外部的(如地图、图表、计算机数据库等) 。 (3)认知在文化上分布。文化是指规范、模式化的信念、价值、符号、工具等人们所共享的东西3。文化是模式化的,但并不是统一的。文化需要在面对面的实地交流中才能被体会或感受到。文化以间接方式影响着认知过程,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 (4)认知在社会中分布,如图 2 所示。在具体情境中(例如在餐厅) ,记忆、决策等认知活动不仅分布于工具(菜单、椅子和桌子的布置、桌号)中,而且分布于规则(例如,就餐后离开餐厅前付账等)中,分布于负责着不同性质工作的人(例如,是服务员,而不是洗碗工,负

5、责餐厅内就餐的各项事务)中。 (5)认知在时间上分布。认知横向分布于每个认知主体特有的时间维度上,纵向分布于特定认知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成人常常根据他们自己过去的或文化上的经验来解释儿童的一些行为。 综上所述,分布式认知强调的是认知现象在认知主体和环境间分布的本质。分布式认知的理论和方法来源于认知科学、认知人类学以及社会科学8,但实际上分布式认知的思想自1879 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后不久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 1 分布式认知的历史渊源 1884 年 Dewey 曾写道: “机体离不开环境。有了环境这个概念,把心理活动看作是孤立存在于真空中的个体活动是不可能的。 ” Wundt 的

6、著作中也包含着分布式认知的思想。 Wundt提出,心理学包含物理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个方面,前者对应于外界刺激引发的人脑内的心理过程,后者包括推理、人类语言产生等高级心理功能的研究,这些高级心理功能超越于个人意识之外,需要从社会文化中寻找认知资源。M nsterberg 继承了 Wundt 的观点,把心理学区分为原因心理学和目的心理学。M nsterberg(1914)在讨论目的心理学时提出,认知不仅发生在脑中, 而且发生在个体间交流的客观元素 (如信件、 报纸、 书籍等) 中(见文献3)。 其后的一些心理学家也一直不自觉地贯彻着分布式认知的思想, 把个体行为视为包括文化、社会和情境的系统运作

7、的结果,并对之进行系统研究。只不过这种系统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是定性的调查法,与人类学研究十分相似,似乎有些偏离科学心理学的轨道,而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分布式认知的思想一直被埋没于强调个体行为和个体认知的主流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中。 Gibson 于 1979 年明确指出,人的知觉应该以人与环境的交互为基础,并提出了提供量的概念7。提供量是指物体被感知到的特性,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体可能被如何使用的功能性特性。比如在一个会议场景中,木椅的可坐的特性比较重要;而在一个点火需要燃料的情境中,木椅的可燃性就更突出了。提供量是指在人和环境的交互中环境所做的贡献,而在这种交互中人的贡献就是人具备交互的能力。

8、Gibson 的这种蕴含着强烈的分布式认知意识的观点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 第 10 卷第 2 期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 -149-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Hutchins 等人明确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的概念,认为它是重新思考所有领域的认知现象的一种新的基本范式8。从此,分布式认知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原因有三1:首先,在智能活动中,计算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认知活动的分布性质日益明显。在认知任务完成过程中既有个体的认知,也存在着个体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以及多个个体通过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其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 Vygotsky 的文化历史理论感兴趣。该理论认为,个体认知不仅与社会

9、和文化有交互作用,而是就存在于社会和文化情境之中;第三,人们已不满意于仅把认知视为脑内的活动,而开始寻求认知对临场和情境的依赖,即探查认知的分布性质。 2 分布式认知与个体认知 引入分布式认知的概念之后,个体认知并不会转而处于消极地位。分布的意思指的是缺乏明确的唯一的定位,如家庭责任或经济投资分布于不同的家庭成员;分布也有分享之意分享权威、语言、任务、经验及文化遗产9。因此,分布的认知元素共同发挥作用,但同时每种认知元素也在独自发展变化,以使其随后的共同作用更加智能化。 分布式认知依然需要考虑个体认知9。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智能都是或都可能是分布着的10,例如,高级知识和过程、技术等就是不可分布

10、的,无论在个体中还是在环境中都没有它们的合适表征11。其次,即使在最基本的情景活动模式中,也无法忽视个体表征的作用。即使当个体表征的作用降到了第二位,也不能舍弃个体表征。因为当个体不能顺利地执行其行为时,就要运用个体表征进行反思。最后,若没有个体的认知,临场的分布式的认知就会陷于僵化的境地,既不发展也不成长。在 Perkins 提出的“个人加环境”系统中,个体作为认知的主体,处于该系统的中心11。而每个个体都出现在他所参与的所有“个人加环境”的交叉点。因此分布式认知和个体认知应被看作是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 Salomon 提出一个个体认知与分布式 认 知 的 交 互 模 型 ( the Rec

11、iprocal Interaction Model) ,如图 3 所示9。在该模型中,每个反应物既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同时它们之间又交互影响,甚至赋予意义于其他的反应物。这就产生了一个螺旋发展的过程, “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变化自身最终要受到变化结果的影响而发生改变”12。 -150-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年 Hatch 和 Gardner 就教室中的认知活动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的同心圆模型(the Concentric Model) , 该模型也强调个体的作用, 如图 4 所示13。 同心圆模型中的三个圆表示三种力: (1)最外围的圆是文化力,代表惯例、活动及信仰,超越了特定的情境,影响许多个

12、体。中间的圆是地域力,是持分布式认知观点的人最关心的。它强调在一个特定的本地情境中的资源及直接影响个体行为的人物。 (2)本地情境包括一些典型场所,如,家、教室及工作场所。 (3)最里边的圆是个人力,表示个体带到许多本地情境中的倾向及经验。这几种力相互依赖,缺一不可。个体的智力和兴趣等是在与同伴、家庭成员及老师的交往中形成的,受当时所提供的资源的限制,受文化价值和期望的影响。儿童带入情境中的技巧和兴趣则会使老师或父母重新安排本地情境并提供不同的物质资源。文化价值和期望会随着时间、个人兴趣和技巧、本地情境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在同一文化中,这些力对不同个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图 4 影响认知的各

13、种力的同心圆模型 惯例 活动 信仰资源 人物 物理约束倾向经验个人力地域文化3 分布式认知的应用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有: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分布式知识(Distributed Knowledge)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8、情景认知(Situated Cognition)和外部表征(External Representation)14。它们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传统认知强调个体认知,而分布式认知提出了一种考虑到认知活动全貌的新观点,给心理学研究提

14、供了新的研究思路15。首先,分布式认知的分析单元不是个体,而是以共同参与认知加工的各元素间的功能性关系为基础的认知过程。这种新的观点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研究发现,把诸如驾驶员座舱等功能性系统看作分析单元能明显地提高工作绩效16-18。其次,分布式认知从更广的角度研究认知加工机制,而不再局限于个体内部。在分布式认知观点中,认知任务分布于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之中,分布式认知活动源于二者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外部表征有助于解决河内塔问题19和解决几何问题20。哪些信息被外部表征,以及如何表征,均对问题解决有影响21。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大脑内。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社会第

15、10 卷第 2 期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 -151- 性。 基于大脑的学习是以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22。 该理论把人的学习过程与大脑的自然学习过程类比, 强调要设计合适的学习环境以使人类学习过程与大脑的自然学习过程相一致。认知在大脑内分布的思想可以充实这种新的学习理论,并在其对应的新的教育方式中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间。这已被应用于家庭建设中。Moll 等认为,家庭是以文化为中介的知识系统,即生活知识系统。某个具体家庭的社会结构由各种因素决定,包括家庭的个人史、劳动史、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文化及它们所属的社会网络。家庭成员对外界压力不是做被动反应,而是积极地运用智慧,运用各种分布于家庭社会中的知识储备来调节外界压力并进行预测23。 分布式认知观点认为,认知分布于媒介、环境中。分布式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