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谚语式家教让我受用终身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06672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亲的谚语式家教让我受用终身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母亲的谚语式家教让我受用终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的谚语式家教让我受用终身(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子父亲放风筝杜健华南通老龄南通市民政局、南通市老龄办联办 中国人寿南通分公司协办2017 年 5 月 19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王金霞 校对:李婧21母女 母亲的谚语式家教 让我受用终身李吉林我5岁时,父亲病逝,丢下了母亲和 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临终时对 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 “ 吉儿是个 聪明的伢儿,一定要给她上学成人。 ”父 亲最后的嘱托,让母亲为心了大半 辈子,生活的艰难,更是可想而知。 我无限怀念,无限感激母亲,她的 谚语式的家教,让我终身受益,永铭 心中。谚语印入童年小时候, 我母亲不止一次地对我 说: “ 孩子,人穷志不穷,人家就是有个 金人儿,你看也不要看。 ”还

2、告诉我: “ 有 的人,不教自成人;有的人,教了就成人; 还有的人,教死了也成不了人。 ”母亲的 话,我不仅听懂了,而且永远地记住了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作 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理解到母亲的 教育,是培养我自尊的人格教育。 在母 亲的教诲下,一个穷孩子的自尊,一个 小学教师的自尊,在我成长的历程中逐 渐形成。 我深感母亲的自尊教育,不仅 引领我立志,而且引领我成人,支撑了 我的精神世界,给我无形的力量。 我渐渐地长大, 母亲又常常嘱咐 我,一个人从小品行要端正。 记得她曾 经给我讲 放羊的孩子,故事的情节久 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放羊的孩子两次撒 谎,都喊 “ 狼来了”,大

3、家闻声来救他,而 当真的狼来了,他再三呼救,就再也没 人信他,结果放羊的孩子被狼咬了。 这 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从小就知道要做诚 实的孩子。 母亲还跟我说: “ 要想人不 知,除非己莫为”、 “ 白天不做亏心事,夜 半敲门心不惊。 ”这些通俗的民间谚语, 让我从小依稀懂得做人要堂堂正正。 直 到现在,无论是介绍经验,还是写文章, 我很自然地做到说真话,写真言,对人 真心真意,做真人。 加上母亲常说的 “ 受 人之托,忠人之事”,使我在生活中形成 了对人、对工作、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小学二年级时, 我开始练写毛笔 字,母亲又提醒我 “ 三天打鱼,两天晒 网”是不行的,做事要有恒心。 这些片言 只语

4、渐渐影响了我做功课从不肯马虎。而且从上学到后来探究情境教育,做课 题,写专著遇到障碍,决不望而却步、半 途而废。“ 小学里读大学”1956年我师范毕业,考虑到赡养母 亲, 在同学们纷纷走进大学的时候,我 毅然走进了小学。 穷孩子的自尊,让我 非常自觉地在 “ 小学里读大学”,下决心 搬到学校住宿,以便挤出更多的时间自 学。 独处时,我总会想起小时候母亲给 我讲的 “ 匡衡凿壁借光” “ 头悬梁” “ 锥刺 股”古人苦读的故事。 这种影响形成了 我自我约束的意志力,让我在60来年的 小学教师的生涯中始终坚持“ 终身乐 学”。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可能让我在情 境教育的探索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 记得

5、母亲还给我讲过“ 孟母三迁” 的故事,这让我从另一侧面,体谅到母 亲教子的苦心。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易于 理解,易于接受母亲的教育。更没想到的 是,在情境教育探索的过程中,不止一次 地联想到 “ 孟母三迁”实际上就是优选孩 子成长的环境, 生动具体地表明了情境 教育中运用的“ 环境与人的行为一致性 的”哲学原理,让我加深了理解,丰富了 自己的感受。 在那场民族的浩劫中, 我作为修正 主义的黑苗子“ 挨整了”。 一下子乌云遮 天,年轻的我难以承受。 母亲总是安慰我 “ 天无绝人之路” “ 天从人愿”,让我在挫折 中对生活有了信心。谚语开启 “ 寻根之旅”改革开放后,我投入到改革的大潮 中。 渐渐我

6、有了收获,情境教育一步步 向前发展,国家给我很多荣誉。 当时母 亲已年迈,看我出名了,仍不忘对我教 诲,她郑重地告诫我 “ 人不知己过,牛不 知力大” “ 君子之过,如同日月” “ 人言可 畏”, 让我懂得在顺风顺水中如何对待 成绩,自觉地检点自己。 母亲还说 “ 宰相 肚里能撑船”, “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要我加强自我修养, 对人要有同情心。 母亲特别嘱咐我,人不可忘恩,记住 “ 人 情大似债”,还说 “ 小人得志乱猖狂”。 我 记着母亲的话,直至现在,一个个帮助我的专家、领导和老师都记在我心上。而 且我在一次次取得成绩, 获得各种荣誉 后,仍然像平常一样,在成绩面前绝不沾 沾自喜,

7、“ 不做小人”。 我深感,一个人懂 得感恩,就绝不会妄自尊大,感恩的意识 丰富了自我,必然会谦虚谨慎。让我总能 做到脚踏实地向前迈步, 从不夸大个人 的作用, 良好的道德观渐渐地渗透到我 的精神世界。 前些年, 当我在资料上读到中国教 育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学日本, 后引进欧 美,到五十年代全盘照搬苏联教育,指明 中国教育必须走自己的路。 让我联想到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的岳飞 “ 精忠报国”的 故事,播下国家至上的种子。 我深知,中 国的教育之路, 必须由中国教师自己去 走。 我不断地从民族文化经典 “ 意境说” 中吸纳理论滋养,渐渐地找到了 “ 根”,使 情境教育打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 岁月已无情

8、地把我推到老人的行列 里,时代的使命感更为迫切,我很自然 地联想到母亲曾常说的“ 年怕中秋,月 怕半”,做什么都得抓紧时间。 尤其是 母亲当年对自己说的“ 牛拴在桩上一 样地老”更是提醒了我。 心想:我现在 也成了 “ 老牛”,何必拴在桩上 “ 终日无 所事事”呢?不如继续推磨、耕田。所以 我每天仍然照常到校上班, 集中全部 精力, 在几十年情境教育实践研究的 基础上进行深度研究。 回顾古稀之年 后的这十年里, 我给自己粗略地算了 一下,先后出版了两部 ( 四本)专著,在 教育研究发表四篇论文,可以说是 情境教育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天道酬 勤,没想到这两部专著和一篇论文分别 在全国获三个大奖。

9、专著和论文都从不 同的角度阐述了情境教育吸纳了1000 多年民族文化的理论滋养,创造性地应 用于当代的儿童教育,构建了 “ 中国式 儿童情境学习范式”, 探索出儿童快 乐、高效学习的一条路径。 其中 情境 教育三部曲将在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斯 普林格出版,在国际传播。 我欣喜地感 到,自己在中国教育的路上又前进了一 步, 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人生价值, 不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创造的快乐, 对此,母亲的教诲功不可没。周末,闲着没事,就陪着父母去市民 公园散步。阳光温煦明媚,在和风的吹送 下,一只只造型独特的风筝扶摇而上,飘 曳在蔚蓝的天空中。 孩子们三三两两聚 在一起, 手持梭子般一团长线, 举目

10、仰 望,一拉一放之间,那色彩斑斓、形象逼 真的风筝在广阔无垠的苍穹下灵动翻 飞,轻盈飘摇,随着视线越飞越远、越升 越高,直入云霄 看着空中翩然丽影, 父亲笑着说: “ 健华,你还记得小时候放风筝的事吗?” 怎么会不记得呢?忆起儿时,队里的孩子 满地放风筝,田野里到处是孩子的脚印。 记得父亲给我做的第一只风筝非常简 单,一张正方形的硬纸,对角线上各插一 朵芦花,再用棉线拴住芦苇的交叉点。当 然这样的风筝飞不高, 而且几次摔下来 就坏了。 后来, 父亲用细竹条绑扎成蜜蜂 形状的骨架,将油纸缝在骨架上,把彩 纸黏贴在油纸上,还拉上一个皮筋,漂 亮的蜜蜂风筝做成了,形象逼真,色彩 绚丽。 我和父亲来到

11、田野, 父亲拿线,我 把风筝扔向高处,不久,蜜蜂风筝高高 地飞翔在空中。白云悠悠,清风凉爽,伴 随着皮筋的 “ 呜呜”声,我跑啊跳啊,不 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有一次,我一个人 在田野里放风筝,放累了,把风筝系在 树上, 结果一只小狗的脚拌在线上,棉 线给扯断了,风筝挣脱了束缚,飘摇直 上,最后杳无影踪。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 伤心地哭起来。 父亲知道后, 笑着说, “ 不就是一只风筝吗? 回家给你再做一 个。 ” 时光流逝,40年一晃而过。当年的孩 子如今已是不惑之年, 当年英俊的父母 如今已经衰老。 我转头望着满头白发的 父母,鼻子一酸,说, “ 爸妈,咱们一起放 风筝吧! ”父亲乐呵呵地说:

12、 “ 好啊,好久 没放风筝了!”母亲则说, “ 怕跑不动了。” 眼里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我去不远处的风筝摊挑了一只大风 筝,来到父母身边。 我让父亲拿线,我拿 着风筝向远处跑了几步,我松开手,风筝 飞了起来。父亲边抖动风筝线,边仰望着 天上的风筝, 空中的风筝像得到神助似 的兴奋地放胆往高处蹿升。 父亲放着风 筝,脸上露出舒心的微笑,并不停地对母 亲说, “ 你也放一会儿吧! ” 母亲说, “ 不 了,看着你把风筝放高,我很快乐。”几个 孩子看见父亲放大风筝,都围了上来,在 父亲身边不停地跳着笑着, 一如儿时的 我。几个青年拿着手机给父母拍照,并发 送朋友圈。 阳光洒落在父母身上,望着父母满 头的银发,望着父母满脸的皱纹,望着 父母欢乐的微笑,泪水慢慢模糊了我的 双眼。李 老 师 母 亲 教 重 孙 识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