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506496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6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新课程回顾与展望(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新课程 回顾与展望王 磊 新课程实验区进展2004年个省(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5年个省(江苏) 2006年个省(福建、浙江、辽宁、天津、安徽) 2007年个省(北京、湖南、陕西、黑龙江、吉林) 2008年 个省(河南、山西、江西、新疆自治区、新疆兵团 ) 2009年 4 个 省(河北、湖北、云南、内蒙) 最晚2010年全部进入面对新课程的设计形态课程标准 新课程的物化形态新教材 新课程的实施形态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评价形态考试与分数大家感受到、体验到、思考到很多 大家从开始对新课程的激动、兴奋、期待或怀疑、排斥、畏难到平静下来认真思考、理性认识再到认真实践、积极探索

2、;大家从开始对新课程的简单理解、片面认识到能够全面地理解新课程的变化;辩证地认识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地处理教学与评价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大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新课程实施经验我们依然面临着观念上的冲突与困惑 认识与操作之间的矛盾与落差 教学与管理之间的不协调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之间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 新课程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尚存在 的突出问题主要涉及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设置与结构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与教材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考试与评价 新课程的课程管理和配套系统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设计与要求核心宗旨和目标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使课程结构具有更强

3、的选择性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使课程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综合体现化学学科发展、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对高中化学课程的需要;与国际水平接轨;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取向 使课程实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各种资源的整和与综合利用;开 放灵活的管理保证选择性 使课程评价具有更强的发展性改革重点一切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要学化学,不同学生可学不同的化学; 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三条内容线索支撑三维教学目标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 揭

4、示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功能化 注重观念建构,促进认识方式转变基本理念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必修选修 多样性领域模块 选择性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化学 1化学 2有 机 化 学 基 础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实 验 化 学化 学 反 应 原 理化 学 与 技 术化 学必修 模块选修 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 学 与 生 活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变化特点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内容的结构化和建构性整体认识坐标定位不同模块内容维度水平层次高考 选修 必修教材 章节 顺序元素化合物知识 概念原理知识

5、 过程方法内容 STS类内容化学1 化学2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实验化学必修化学核心知识方法策略STS内容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核心知识STS内容方法策略实验化学STS内容方法策略核心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 物质结构与性质核心知识方法策略STS内容新课程的教材特点 以北师大新世纪”山东科技版教材为例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最大的突破内容组织结构化 更加符合学科本质 内容呈现建构化 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内容要求层次化 更好地解决差异问题 栏目设置教学化 更好地解决操作性问题教材是范式、是资源、是传送带、是发展的阶梯学 习 活 动 过

6、程 栏 目联想质 疑 活动探 究观察思 考交流研 讨 迁移应 用 本章自我评价知识点击正文和活动栏目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身边的化学拓展视野追根寻源资料在线知识支持历史回眸化学前沿方法导引工具栏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基于观察-思考-讲授的教学 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教学 基于交流研讨的概念建构与转变教学 案例教学 基于课题的综合与开放教学 学生自主性学习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三维目标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教学内容深广度哪些是更重要的?哪些是高中才学的?哪些是选修才学的?联系实际和探究的内容也应注意深广度 建议初中老师阅读高中新课程必修教材和化学与生活教材 ;

7、 建议高中老师阅读初中教材和选修教材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水平要求从去情景的知识教学到将“裸露”的知识“包装” 起来从具体性知识传授到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从定义中心到基于认识转变和发展的概念教学从内容讲解问题驱动活动展开从低水平的探究式教学到高水平的探究式教学从线性处理加法减法到整合设计(乘法)从课时教学设计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用最合理的时间以最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开放性与实效性相统一二、基于实践调查的回顾与反思(一)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改革回顾、反思与展望被调查的学校中100%开设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67.4%的学校开设了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 6.3%的

8、学校开设了实验化学模块; 4.1% 的学校开设了化学与技术模块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目前取得的积极进展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层级结构已经全面实施; 从全国范围看,化学6个选修模块都已经开设; 从全国范围看,6个选修模块的选修模式已经具有多样 化特点; 省里、地市和部分地区学校的课程自觉意识大为增强; 很多学校和地区探索实施了多样化的课时安排和学习顺 序方案。 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通过选修模块得到 进一步加强,而文科取向的学生普遍对化学与生活模块 表示出积极的学习兴趣,表明课程更加适合他们。无论是教育部的高考考试大纲还是各实验省的高考 方案以及新课程的试卷试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 了选择性,支

9、持了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像北京市一批示范高中做到了轮开或挂开实验化学 、化学与技术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等任选模块,让学 生在高一和高二自主选修任选模块;已经有学校开 出全部8个课程模块;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出现了像深圳中学这样能够真正 让学生自主选择模块的数量、种类以及学习顺序的 学校.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改革方面, 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实验区没有将选择选修模块的权利 交给学生,甚至都没有给学校,而是由地市或省 里统一; 第二,选择选修模块的模式基本都是以文科和理 科两分法,文科生统一学习一样的模块,理科生 统一学一样的模块,从而导致理科生要么学习的 模块数偏少,要么偏多负担重,且导致像实验

10、化 学、化学与技术的开设率太低,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要么全省都学要么全省都不学的畸形状况。 第三,省里高考方案中给予选修模块的学 生选择空间(无论是分值比例还是可选择 的模块数量)都比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 大纲低,具有象征性走过场的特点,甚至 有个别省设置了必考和“选考”,但是选 考内容完全取消了模块的选择性,全省的 理科生在化学的选考中将回答统一的模块 和内容。关于课程结构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之模块式课程设计 的利与弊?43.4%的老师认为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 不同学习需求; 32.2%的老师认为每个模块根据定位不同具有各自的系统 性,便于组织教学; 24.8%的老师认为模块的划分

11、拆散了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利于知识的衔接; 15.7%的老师认为反正都是由学校指定了学生所选的模块 和顺序,那还不如不划分模块。课程结构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之 应该由谁来选课?现状是80%是由省里统一,20%是由地市统一,5%左右是由学 校决定,0.1%是由学生来选。而调查结果反映的是,87%的老师认为应该由学生来选;55% 的老师认为应该由教师来选;只有17%的老师认为应该由省里或 市里统一。说明,课程选择的主体应该逐渐打破集权和统一的模式。课程结构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之选什么模块以及 选多少模块?现状是98%的学校文科生都是学化学与生活模块,而且90%的学 校也只开设化学与生活模块给文科生。7

12、0%左右的地区只给理科生开设2个选修模块,而且对于 80%的地区单位和95%的学校单位来说,理科生学习的模块和 顺序都是统一的。而对老师看法的调查反映:82%的老师认为文科生不应该只有化学与生活一个模块可 以学,而应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权利。88%的老师认为理科生应该选学3个选修模块。课程结构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之是什么限制了选 修模块的开设率和选择权的下放呢?调查结果表明: 25%的老师认为是学校太小或教室不够,30%认为是观念没有转变,50%认为是老师不够,40%认为是缺少排课选课的思路,20%认为是缺少进行课程结构改革的决心,80%的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担心高考。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这次课程结构改革的

13、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 必修课程的模块数与学时数到底多少合适? 选修课程模块设置的数量、类型、功能价值及其关系? 开设模块、学习模块、学业水平考试模块以及高考考试 模块之间的合理关系? 选修模块的开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教育监管部门允许实验区和学校的改革实践与课程结构 方案之间的差距是否应该有底线,底线又应设在何处? 由于课程结构是课程功能的核心保证,也是课程内容选 取与组织,特别是教学要求深广度制定的前提,同时更 会与考试评价相互制约和影响,对于课程改革的成败以 及整个高中教育模式的走向具有非常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所以这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二)关于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教

14、材的 改革进展与反思 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为高中化学的课程内 容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以往的课程相 比,有了许多重大变化: (1)课程内容的选取维度和设置线索从单一到多 元化、主题化; (2)课程内容一方面更加体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课程内容的组织编排从线形化到螺旋上升、 分流处理; (4)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处理从单一化到多样化 和层次化; (5)课程内容的整个空间(纵深宽窄)比以往的 课程有了较大扩展,但对于某一位同学而言,学 习化学的路径、线索和纵深宽窄又会因学习的课 程模块不同而不一样。 (6)

15、对于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程模块中都有可 能出现,但组织的线索和思路以及系统性和深广 度又不同。 (7)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弹性增大,不同版本 教材对于内容标准的处理各具特点、不一致的程 度加大。 这些变化同时也使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 价时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参加调查的老师中43.2%所在实验区使用山东科技版 教材,39.2%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17.5%使用 人教版教材71.7%的老师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21.6%同意: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 与组织和具体呈现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突破和创新 ,使本教材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体现了可 操作性。 71.5%的老

16、师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27.37%的老师 同意,教材的内容选择综合反映了社会发展需要 ,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发展需要对于 高中化学教材的要求,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时 代性和选择性。 68.5%的老师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28.7%的老师 同意,教材在内容组织方面将“科学探究和化学 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映化 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 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STS内容”三条内容线索 贯穿,使教材具有更好的整合性和发展性。66.1%的老师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29.1%的老师 同意,教材采用丰富多样、功能强大的教材栏目 体系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既体现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