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灰胸竹鸡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灰胸竹鸡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1 姚银花1,王定江1,2,杨汉远1,2,余志彪2,吴朝斌1,2,吴智涛2,艾晓杰3 1. 凯里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凯里(556000) 2. 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凯里(556000) 3.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1101) E-mail:yaoyinhua@ 摘摘 要:要: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和血液生理生化特点等方面介绍了灰胸竹鸡生物 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对灰胸竹鸡的人工驯养与繁殖,以及保护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灰胸竹鸡,生物特性,经济价值 灰胸竹鸡 (Bambusicola thoracica) 为鸟纲, 鸡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竹鸡属俗称竹鸡、鸡头鹘、泥滑滑、山菌子和竹鹧鸪等,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主要分布于仅分布于我国陕西以南,四川盆地以东的广大地区[1,2]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丹寨、施秉、雷山、锦平和黎平等县均有分布由于未列入保护动物, 自然界中遭受乱捕滥猎, 加之其生存的环境日益减少或被破坏, 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3]。
因此,研究竹鸡的生物学特性,开展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利用和开发竹鸡的有效途径,对保护竹鸡的自然种群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1. 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灰胸竹鸡为中等型雉鸡类,体重在 200~350g,体长 274~350mm,翼长在 150 mm 以内头颈的两侧以及颏喉等为栗红色,额、眉纹及颈项呈蓝灰色,向后几伸至背侧,与脸、喉及上胸的棕色成对比,虹膜为红褐色;喙黑色或近褐色,长为20mm 左右;胸部有一半环形灰色宽带,延及两肩成颈圈状,并往后转为棕黄色,肋部杂以较密的黑褐色斑;背部呈棕褐色,杂有栗红色大斑和白色斑点;肩羽与背略同,但白斑较多三级飞羽有较大的栗褐色圆斑;翼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布满棕色波状纹,外侧转为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缘淡栗色;中央尾羽呈暗肉桂栗色,密杂黑褐色虫状纹,并贯以5~6 道纯淡肉桂栗色横斑;尾较翅短,长约90mm,尾下覆羽呈棕色,外侧尾羽转纯肉桂栗色跗和趾为绿灰色,雌雄略有不同,雄鸡具长约10mm 的长距[3] 1.2 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1.2.1 活动规律活动规律 灰胸竹鸡分布于丘陵山地,多活动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及山间农田等生境,喜集小群活动。
栖息于山涧的灌丛、竹林或草地昼出夜伏,清早开始活动,夜间栖息于竹树之上,需借双翅扇动方能攀飞登临,同时还发出“pu!pu!”之声竹鸡喜隐伏,性情活跃,善奔走、跳跃,飞行能力不强,只能短距离低飞且不持久,笨拙而径直无季节性迁徙 1.2.2 种群特性种群特性 灰胸竹鸡喜群居,在非繁殖季节(约秋分~春分),通常三五成群活动善潜伏,往往1本课题得到贵州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4)的资助 -2- 人接近时才急速起飞,如遇敌害,一头扎进草堆或枯枝落叶中, 其尾部仍留在外面 天热时,喜欢在泥沫中洗“浴”[3]冬季常集成大小不等的鸡群同栖共歇,在气温不太低的夜里,个体之间睡眠的距离比较远,而在寒冬酷冷之际,整群竹鸡就相互紧挨、彼此靠拢、相互依偎在树枝上过夜 1.2.3 鸣叫鸣叫 竹鸡善鸣叫,鸣声尖锐而响亮,特别在早春至夏末的繁殖期早晨,雄竹鸡常常发生频繁而又宏亮的“xǔ jū qǔ…、xǔ jū qǔ…”鸣叫声[4]刚孵出的雏鸡“吱呀、吱呀”地叫母竹鸡,以求保护[5];个别幼鸡在2~3 周龄时开叫在清晨和天黑之前成年雄鸡以“bi bi wei”先起叫,随后雌鸡“bi bi”附和带雏时,雄雌竹鸡都发出“呱呱”的叫仔声。
竹鸡平常发出的是轻快的鸣叫声,当突然受惊时,则会爆发出一个或多个尖锐的“叽呀叽呀”的恐惧声 1.2.4 食性特点食性特点 竹鸡为杂食性动物,采食量小但次数多以植物嫩芽柔叶、草籽谷粒,及捕食小昆虫,如蝗虫、蝗蝻、蚂蚁、白蚁和蠕虫等为生幼雏主要以柔软的幼龄蝗虫、蚂蚁、毛毛虫、青虫等为食;成年竹鸡常啄食虫、粟、植物嫩叶及杂草籽等驯养后,可饲以配合饲料,并补充足量的青草嫩叶即可[3] 1.2.5 觅食行为觅食行为[6] 灰胸竹鸡繁殖期的觅食行为在白天的 6:00~19:00 均有发生,但在一天中呈现两个较明显的觅食行为高峰期,分别在 7:00~10:00 之间和 17:00~18:00 之间觅食活动主要集中在傍晚上架栖宿之前和次日下架之后,这段时间也是竹鸡求偶、 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相对集中的时候据观察,笼养灰胸竹鸡在繁殖期觅食频次在 26~39 次/d,累计时间 71~108 min/d 左右,占全天总活动时间的 20%~23%在觅食时,常常伴有成鸟唤食的叫声,以令雏鸟取食;饱食后,有在地上“擦”嘴的行为 1.3 繁殖繁殖 1.3.1 繁殖期繁殖期 竹鸡属季节性繁殖繁殖期通常从春季 3 月份开始,约 8 月份结束。
每年3月由群栖转为分散活动,雄竹鸡具有独个占地的领域行为,不许其他同类侵入,所以常发生争斗 1.3.2 筑巢筑巢 竹鸡通常以干草、树叶等为材料,在灌木丛、草堆、树林或竹林下地面凹陷处筑巢在人工饲养下, 有些个体仍然保持筑巢的习性, 在隐蔽的地面上扒一个直径约10~15 cm、 深2~4 cm 的圆坑,以少量干草、树叶作巢材,营造简单的巢[6] 1.3.3 求偶与交配 求偶与交配 在繁殖季节(约春分~秋分),竹鸡由群居分开,发生求偶行为,野生状态下形成 1 雄1 雌配对雄鸡每日清晨发出清脆的叫声,并拍打翅膀,此时,领羽蓬松,尾羽竖立,在竹林或茂密树林中迅速追赶雌鸡也有雄鸡一侧翅膀下垂,围着雌鸡做弧形快速转动,并同时发出“呱呱”的低吟声雌鸡若有配种要求,则让雄鸡爬跨至背上,雄鸡啄住其头顶羽毛,泄殖腔相互接触,进行交配 -3- 通常,竹鸡的交配往往与采食行为相联系当雄鸟发现食物后,发出呼唤叫声将食物送到雌鸟面前;而雄鸟和雌鸟在一起时,雄鸟面对雌鸟反复啄击地面的食物,同时发出呼唤声令雌鸟取食有时雌鸟也会主动向雄鸟求食求偶取食行为约占竹鸡日总活动时间的1.5%,从 6:00~19:00 都有发生,以上午 8:00 ~10:00 发生频次最多,持续时间也最长[6]。
1.3.4 产卵及孵化产卵及孵化 在 4~5 月份为产卵高峰期,在一个繁殖期内,通常产卵为 6~9 枚,笼养竹鸡平均可达到14 枚,卵重约为 15g,呈暗乳色或淡褐色,具棕色细点和浅灰色斑笼养灰胸竹鸡的产卵,发生在清晨(约 7:00 时以前),平均 1~2 d 产 1 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为 16~18d,最长可达 20d,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即可与成鸟一起奔跑、觅食,雄鸡帮着带雏 1.4 血液生理生化特点血液生理生化特点[7] 1.4.1 灰胸竹鸡血液生理指标灰胸竹鸡血液生理指标 经对 40 只笼养竹鸡(♀26,♂14)血液常规指标的测定:竹鸡的红细胞计数为3.10~4.02×1012·L-1,血红蛋白 76.00~115.00 g·L-1,红细胞压积 47.00~58.00%,红细胞平均体积 140.00~161.0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为 22.80~39.40 pg,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11.00~26.00 %,血沉为 0.50~0.80 mm·h-1,白细胞计数 13.00~29.00×109·L-1白细胞分类计数:嗜碱性白细胞占 0.00~11.00 %、嗜酸性白细胞占 3.00~14.00%、嗜中性粒白细胞占 73 24.00~40.00%、淋巴细胞为 41.00~63.00%、单核细胞为 0.00~4.00%。
1.4.2 灰胸竹鸡血液生化指标灰胸竹鸡血液生化指标 经对40只笼养竹鸡(♀26,♂14)的血清生化测定结果为:血糖 9.39~16.78 mmol·L -1,总蛋白30.50~72. 40g·L -1,白蛋白13. 70~33. 40 g·L-1,球蛋白9. 97~27. 52 g·L-1,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为1. 01~1. 42血清中几种重要酶的含量:碱性磷酸酶5. 85~12. 72 IU·L-1 ,谷丙转氨酶7.67~11.24IU·L-1,谷草转氨酶为502.46~582.53 IU·L-1血清中几种主要离子的浓度:[K+ ]为1.23~6.58 mmol·L-1,[Na+]为113.50~176.12 mmol·L-1,[Ca2 +]为2.35~5.04 mmol·L-1,[Cl-]为103.42~136.69 mmol·L-1,[P3 +]为1.03~2.32 mmol·L-1 2. 灰胸竹鸡的经济价值灰胸竹鸡的经济价值 2.1 直接利用直接利用 灰胸竹鸡作为一种经济禽类,集观赏、肉用、药用价值于一身如果进行人工规模化饲养,可以进行综合开发,包括食用(肉、卵) 、供填充材料用(绒羽) 、肥料用(鸟粪) 、药用和观赏用等,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① 食用:竹鸡体格健壮,肉厚实,骨脆,内脏比例小,味道鲜美,肉含丰富的牛磺酸,是不可多得的珍禽美味竹鸡肉嫩味美如山间蘑菇(菌子) ,故有山苗子之称,据日本医科大学测定,竹鸡肉蛋白质含量为 30.1%,比鹧鸪、鹌鹑均高 6.8%,比肉鸡高 10.6%脂肪含量为 3.6%;比珍珠鸡低 4.1%,比肉鸡低 4.2%其肌肉含有 18 种氨基酸,体内 64%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特性,是优质野味滋补品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成为历代宫廷膳食重的珍品,素有:“野味之冠”、“益智之王”之美誉 ② 药用:竹鸡肉味甘而性温,具有补益心神、健脑益智作用在《唐本草》、《本草 -4- 纲目》等众多医学经典著作中,均介绍了竹鸡所具有的药用价值竹鸡的肉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的牛磺酸牛磺酸能调节神经组织兴奋性及体温,具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惊厥作用;还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促进脂类吸收,有降胆固醇、利胆、保肝及解毒作用,可预防视网膜病变及失明,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8] 据民间验方,竹鸡血可治尿血症,脚趾煅研成沫,可治中耳炎肉煲汤,可医肺气肿。
脂肪为难得的护肤佳品[9]据古代经典记载,竹鸡骨、肉具有开胃、健脾、有益心神、滋补壮阳、健脑益智等保健作用在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弟子孟冼所著的《食疗草本》中指出竹鸡“能补五脏,益心力”,清朝饮食专著《随息居饮食谱》中也指出“能开胃,益心神”常服可促使注意力集中、心情平稳[10] ③ 赏玩:竹鸡叫声清脆,可作观赏;雄鸡生性好斗,常被饲养为斗禽,具很高的观赏性 ④ 狩猎:野外竹鸡多成群活动,很容易捕猎,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猎用禽[7] 2.2 间接效益间接效益 野生的竹鸡以杂草种子、蝗虫、蝗蝻等为主要食源,因此,其自然的生长或放养与山林间,可控制或消灭害虫,间接起到保护森林和作物的作用,有益于农、林业的发展人工养殖可保护野生生态资源 2.3 观赏价值观赏价值 由于竹鸡羽毛亮丽,能发出特殊叫声,雄鸡生性善鸣且好斗,所以有人把它饲养调教成笼鸟或斗禽,供玩赏和观斗 3. 结束语结束语 作为我国特产鸟类, 灰胸竹鸡人工养殖竹鸡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关竹鸡的生物学研究刚刚开始,缺乏系统的材料,尤其是人工规模化驯养和繁殖的资料因此了解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人工驯养灰胸竹鸡,对于合理利用自然野生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郑作新,寿振黄,傅桐生. 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5. [2] 韩联宪,周伟. 中国鸡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