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0557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张世英内容提要? 从中西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的角度, 考察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可知: 先秦儒家以表现? 互倚型自我 之? 仁 德为美, 道家以表现? 无我 为美; 秦汉至唐宋时期, 以? 无我 为美的思想蕴含了以? 自我表现 为美的思想; 明末清初走向以? 独立型自我 的自我表现为美。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意识在未来若能多一点独立型的自我意识, 则更添光彩。关 键 词? 互倚型自我? 独立型自我? 无我之美? 自我表现之美? ? 我在!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一文( 载!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 2 期) 的第一部分中, 专门论述了中西自我观的区别: 西方文化培育了? 独立

2、型的 自我 ( independent self) , 中国文化培育了? 互倚型的自我 ( interdependent self) 。? 互倚型的自我 ,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某个个人本身, 而且包含父母等亲近的人在内, 这种自我观注重自我个人与他人之间( 包括亲人和权威势力) 的关系, 其中的自我个人往往倾向于倚赖他人的意志、 观点而 思想、 而行事。? 独立型的自我 , 其所指的只是自我一人, 这种自我观注重自我个人的独立自主性,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志、 观点而思想、 而行事。当然, 这样的区分只是大体如此, 不是绝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观也不只是简单的? 互倚型自我 所能涵盖的。我在那篇文

3、章中, 论述了 以表现独立型自我为美的西方美学观点的孕育、 发展的历史。现在这篇文章是该文的姊妹篇, 拟从自我观的角度,扼要讲讲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史。中国思想史上直接地、 具体地讲? 美 这个概念的文字很少, 但不能说中国古代很少美学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不爱简单地讲感性学意义下的美 感, 不爱讲单纯满足感官的愉悦之情, 而更多地爱讲感性形象之外的? 意 或? 境 。所谓?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 ( !周易#系辞上传) , ? 窥意象而运斤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 ? 意境 ( 王昌龄!诗 格) ,? 境生于象外 ( 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 都是说的感性形象之外的? 意 、 ? 境

4、。? 中国美学思想 , 从其主要方面来说, 是指对这种? 意 、 ? 境 的体悟和把握。中国美学思想所讲的这种体悟和把握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所讲的? 典型 说。后者基本上是在 ? 主体 客体 关系思维模式下主体 自我对超验的理念的认识; 前者基本上是在? 天人合一 思维模式下主体 自我与世界融合为一体的一种内在的体验。? 主体 客体 关系中的? 主体 是独立的自我;? 天人合一 中的人与世界万物融为一体, 自我尚未独立出来, 谓之? 无我 , 亦无不可。也就是 由于这个缘故, 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突出主体 自我的地位, 以自我表现为美(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论述, 请参见拙文!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 ;

5、中国美学思想主要强调把自我融化到? 天人合一 的? 一体 之中, 从而凸显了以无我( 包括? 互倚型自我 )为美的特点。 西方美学思想, 特别是它的? 典型 说, 由于强9调对? 典型 ? 理念 的认识, 因此, 在西方美学思 想中, 进入审美意识的主要途径是思维、 理智, 想像则最终居于从属地位。中国美学思想由于强调对? 天人合一 之? 一体 的内在体验, 因而在中国美学思想中, 进入审美意识的根本途径是? 妙悟 ,? 妙悟 的内涵类似西方美学思想所讲的想像, 但比它更丰富。? 妙悟 含有对? 无 的最高原则的体 会。!老子第一章?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审美意识在于对以? 无 为内涵之?

6、 道 的? 妙悟 。先秦儒家以表现? 互倚型自我 之? 仁 德 为美和道家以表现? 无我 为美的美学思想儒家思想主要讲伦理道德, 美从属于善。孔子谓? 韶 : ? 尽美矣, 又尽善也 ; 谓? 武 : ? 尽美矣, 未尽善矣。 ( !论语#八佾) 这段话说明孔子对善与美作了区分, 同时也说明孔子强调美要服从伦理道德即善的要求, 才算有真正的美的享受, 所以,? 子在齐闻%韶 所及者生, 似仁 刘向!说苑#杂言)荀子从他的? 天人相分 、 ? 制天命而用之 的 哲学基本观点出发, 认为美之为美在于人为, 用他的术语来说, 就叫做? 伪 。? 性者, 本始材朴者也;伪者, 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

7、所加, 无伪则性 不能自美。 ( !荀子#礼论) 荀子显然有美出于个人自我创造的思想。但荀子仍然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强调美之服务于伦理道德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形象外表之? 形式美 、 ? 自然美 不足 以代表人之美, 人之美在于? 心术 善。荀子在这里简直把美混同于善。?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荀子#劝学) 这里的? 全 与? 粹 ,102008.5主要是指的道德学问, 而非纯粹意义的形式美。 荀子在其对墨子? 非乐 的批判中, 更明确地提出了他的? 美善相乐 ( !荀子#乐论) 的思想。? 乐 可以起到? 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 ( 同上) 的政治社会作用。归结到本文所讲

8、的主题上来说, 荀子最 终似乎更突出了美之以? 互倚型自我 为依归的儒家特点。!易传直接谈美的文字很少, 但它所包含的 美学思想在整个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上占有比一般儒家美学思想更重要的地位。!易传的美学思想虽有儒家的成分, 但我以为更多地属于道家范畴。所谓? 易老之学 , 在美 学思想方面特别明显地表现了易老相通的特点。!易传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观物取象 。观察外界事物以取其形象, 这就有西方模仿 说之模仿、 再现的含义。但这种模仿又非简单复制现实事物, 而是? 取 其形象, 这就隐含了人的自我的创造力。柏拉图的模仿说也有这层含义。? 观物取象 中所隐含的自我创造力, 是一般儒家 美学

9、思想所忽视的。后者强调自我的? 互倚性 (? 仁 ) 之美, 而不讲个体自我在? 取象 中的作用。!易传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二是? 立象以 尽意 。? 言 总是抽象普遍性的东西, ? 象 则是个别的, 却又是内容具体而丰富的。通过形象, 可以充分地表达深远的旨意, 这就有了美。? 立象以尽意 , 可以说把美学上的模仿说发展到了? 象征 说 。? 立象以尽意 的命题, 为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以显露之象表现幽隐之意的? 隐秀 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立象以尽意 当然也包含有儒家强调的? 仁 德之意, 但它的主要内涵不在这个方面, 而是 在自然变化之? 神 。? 知几其神 , ? 神以知来 。? 知几

10、、 ? 知来 都是讲的由显知隐, 由著知微。这里包含有个体自我的自由想像力。 不过, !易传所讲的? 立象以尽意 , 其所象征之意, 既非西方柏拉图式的? 理念 , 那是自我的理性思维的产物; 也非基督教的上帝, 那是有人格意义的神。而!易传所讲的? 意 、 ? 神 , 不是人格 神。西方的? 理念 和? 上帝 都有主客二分思想的成分,!易传的? 立象以尽意 则以? 天人合一 为其思想基础。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相比, !易传尚缺乏自我的理性特点。 !老子一书从字面上谈到美的地方很少, 但他的哲学思想却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如果说儒家重善, 那么, 老子所奠定的道家哲学则是重美; 如果说儒

11、家是以互倚型自我为美, 道 家则是以无我(? 无己 ) 为美。比起孔子来, 老子更明确地提出了不同于? 善 之? 美 的概念。所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 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 !老子第二章)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 美 , 应是指与丑(? 恶 ) 相对立意义下的美, 也许相当于西方所说的纯粹意义下的? 形式美 。但老子对这种美的评价是否定 的。? 斯恶矣 之? 恶 , 既有简单的形式上不美( 丑) 的含义, 也有? 恶 即不善的含义。!老子第六十二章: ? 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老 子第八十一章: ?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这些都是讲的? 形式美 , 而且都是在

12、贬义下、 在不善的意义下谈到这种美的。!老子在谈到? 五色 、 ? 五音 等形式美时, 也是从不善的意义下加以否定的。 但老子又非对形式美一概加以否定。!老子第八十章在描写其理想社会时说到? 甘其食, 美其服 , 足见其并不笼统地否认形式美。老子所否定 的形式美, 从其整体思想观之, 似乎是指矫揉造作之美。这就涉及到老子美学思想中比字面上的? 美 字更高的美的概念。这一更高的美是一种与? 道 合一的境界, 这是老子的真正的审美境界。 老子对于这一最高审美境界倒不是在字面上用? 美 字来形容, 而是以? 道 、 ? 自然 、 ? 真 、 ? 妙 、? 无 等概念来规定。其核心是? 道法自然 之自

13、然而然, 是? 无为 。 宇宙的本体 ? 道 乃自然而然, 故在老子看来, 最高的美在于自然而然。整个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重在自然( 自然而然, 其中包括质 朴、 真实等) , 而反对人为( 其中包括雕饰、 虚伪等) , 其源盖出于老子。老子反对? 伪 。? 伪 者,人为也。人在有了自我意识之后, 往往会失去自然而然之本性而巧饰雕琢, 这就是? 伪 ( 人为) 。 真正的美就是要去伪。去伪即? 无为 。? 无为 意即顺其自然而为。真正的、 最高的美, 是顺其自然而为的产物( 不事雕琢) 。实际上老子的美学思想11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并没有简单地、 笼统地反对自我的创造性, 其所反 对的人为

14、(? 伪 ) 只是指违反自然而然之妄为( 雕饰、 虚伪等) 。但老子没有做出这样细微的分析,他在表述上把自我之一般的人为功能等同于雕饰、 虚伪。这就为庄子的? 至人无己 ( 无我) 的思 想留下了余地。中国传统美学的? 意象 说, 其思想根源除!易传外, 还有!老子。!老子第二十一章:? 道之为 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第四十一章: ?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老子的这些话, 是后世所谓通过? 象 以表现? 道 或? 意 的? 意象 说的先声。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 道 或? 意 , 都不是柏 拉图式的? 理念 或基督教的超感性的上帝的神意, 而是一种天人合一、 我与非我不分的高

15、远境界, 这种境界不是靠自我的理性思维所能认识到 的, 而是靠内在的体验才能悟到的, 所谓? 涤除玄鉴 ( !老子第十章) 是也。老子的美学思想与西方的美学思想相比, 缺乏自我的理性特点。庄子在老子道论的基础上, 把老子关于? 道 和? 天人合一 的本体论发展成了?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齐物论) 的? 天人合一 的精神境界。!老子还没有字面上直接的境界之 说, 庄子则更多地从人的主观方面讨论如何悟道的问题。庄子把一般人所讲的美或者说西方所讲的形式美看成是与丑相对而言的, 可以相互转化的、 以 致最终是没有差别的。? 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庄子#齐物论) 。这就是说, 美与

16、丑一气相通,没有绝对的鸿沟。!庄子#知北游: ? 故万物一也,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 其所恶者为臭腐, 臭腐 复化为神奇, 神奇变化为臭腐。故曰: 通天下一道耳。圣人故贵一。 悟到了? 一 ( ? 道 ) , 则? 丑 亦是美。关键在于悟道。庄子在这里似乎否定了形 式美的独立地位。但他的这种否定, 有其积极意义, 就是把人的审美注意力引向对? 道 、 ? 一 的赞美, 庄子称后者为? 大美 , ? 大美 才是真正的美、绝对的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庄子#知北 游) 。? 大美 指? 道 和? 一 之美。能? 游心 于? 道 , 则? 至美至乐 (!庄子#田子方) 。庄子所谓因? 游心 于? 道 而达到的? 至美至乐 的境界, 乃是一种物我不分的天人合一境界。 他的? 蝴蝶梦 是对这种境界的最生动的描绘。庄子认为: 只有在这种境界中, 人才能超越自我与他人、 他物之分, 摆脱世事的纠缠( ? 外天下 ) 、 物欲的诱惑( ? 外物 ) 、 生死的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