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0530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古代汉语练习(词汇部分) 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 ”的词语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A)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D耳目不聪明(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B) A憔悴 经济 颁发 B仓卒 参差 流离 C匍匐 辗转 男女 D琵琶 清静 组织 (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C) A犹豫、参差、蝉娟 B扶摇、磅礴、逍遥 C霹雳、窈窕、徘徊 D纷缊、荒忽、萧瑟 (4)下列各句中加“ ”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是(D) A登大坟以远望兮 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2、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的词义项相同的是(B)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故君臣多间B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 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 C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的词不属同一义项的是(A) A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 B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生也 C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君子知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D而士大夫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滋民,渐不可以长 以尊宗庙,重朝廷,防微杜渐

3、(7)下列各句中加“ ”的词,未用本义的是(C) A玉不琢,不成器 B禽之以乘其车,系桑本焉 C齐高固如晋师,桀石以投人 D以釜甑爨以鉄耕乎 (8)下列各句中加“ ”的词,用本字而不是用假借字的是(A) A男有分,女有归2B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 C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2解释下列各句中解释下列各句中加“ ”词语的句中义:词语的句中义: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仰视的样子(393 页) (2)后稷教民稼穑。 稼穑:泛指农业生产。 (407 页) (3)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齐

4、:调和。 (431 页)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開而弗达。 道:引导(382 页) (5)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贼:杀害(338 页)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统治(401 页) (7)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屡次、多次(334 页) (8)齐师乃止,次于鞫居。 次:驻扎(345 页) (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379 页) (10)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觳觫:恐惧战栗的样子(397 页) (1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爱:吝惜、舍不得(397 页) (1

5、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就:趋向、接近(412 页) 3指出下列各句中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 ”的词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倍:背叛。本义。 (参考 409 页) (2)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比:排比、并列。本义。 (411 页) (3)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 ” 饿:长时间缺乏饮食。本义。 (341 页) (4)此城濮之赋也。 赋:军队数。引申义。 (346 页) (5)解狐乃引弓迎而射之。 3引:拉开。本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6)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6、” 益:增加。引申义。 (论语) (7)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竟:边境。引申义。 (343 页) (8)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趋:快步走。本义。 (341 页)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道路。假借义。 (孟子梁惠王上) (10)问者曰: “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 徒:只有。引申义。 (韩非子) (1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 闻:名声。引申义。 (525 页) (12)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逆。假借义。 (334 页) 4问答题: 4问答题: (1)连绵词从语音上可划分为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2)怎样判定同

7、义词?辨析同义词主要有哪些方法? (3)什么是同源词?举例说明同源通用现象? (4)什么是系源和推源? (5)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5.阅读下面短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 ”词的意义。5.阅读下面短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 ”词的意义。(P379)(P379)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 “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学学半: 一年视离经辨志: 九年知类通达: 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其此之谓乎: 旨: 反: 长: 比: 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