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按诊手法和部位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499570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按诊手法和部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一`按诊手法和部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一`按诊手法和部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一`按诊手法和部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一`按诊手法和部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按诊手法和部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诊实验 按诊实验 实验一、按诊的手法和部位 实验目的 1.了解按诊的意义; 2.掌握按诊的基本手法和部位。 实验意义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通过按诊不仅可以进一步探明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同时也使一些病证表现进一步客观化,它是对望闻问切所获资料的补定和完善,为全面分析病情,判断疾病提供重要的指证和依据。通过本实验的训练,以期让学生达到掌握基本手法和部位的目的。 实验内容 一、按胸胁 胸胁的部位:胸胁即前胸和侧胸部的统称。前胸部即缺盆(锁骨上窝)至横膈以上。侧胸部又称胁部,即胸部两侧,由腋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端的区域见。 (一) 按胸部虚里 虚里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为心尖搏动处

2、,为诸脉之所宗(见图 1-1)。诊虚里是按胸部的重要内容。按虚里可测知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尤以危急病证寸口脉难凭时,诊虚里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正常情况下,虚里搏动不显,仅按之应手,其搏动范围直径约 2 一 25Cm,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为平人无病的征象。 诊虚里时,病人取仰卧位,医生站其右侧,用右手平抚于虚里部,注意诊察动气之强弱,至数和聚散。 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 (二)按胁部 肝胆位居右胁,肝胆经泳分布两胁,故按胁肋主要是了解肝胆疾病。按胁部除在胸侧腋下至肋弓部位进

3、行按、叩外,还应由中上腹部向肋弓方向轻循,并按至肋弓下,以了解胁内脏器等状况。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为肝虚。胁下肿块,刺痛拒按为气滞血淤。右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应注意排除肝癌;疟疾后左胁下可触及 痞块,按之硬者为疟母。 二、按脘腹 烷腹各部位的划分;膈以下为腹部。上腹部剑突的下方,称为心下。上腹部又称胃烷脘部。脐上部位称大腹。亦有称脐周部位为脐腹者。脐下部位至耻骨上缘称小腹。小腹的两侧称为少腹(见图 1-1). 按脘部主要是诊察胃腑病证。脘部痞满,按之较硬而疼痛者属实证,多因实邪聚结胃脘所致。按之濡软而无痛者属虚证,多因胃腑虚弱所致,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中有水饮

4、。 凡腹部按之肌肤凉而喜温者,属寒证;腹部按之肌肤灼热而喜凉者,属热证;腹痛喜按者多属虚证;腹痛拒按者多属实证。 检查腹部肿块要注意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硬度、有无压痛和能否移动等情况。凡肿块推之不移,肿块痛有定处者,为瘸积,病属血分;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 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多为肠中有宿粪;右少腹作痛而拒按,按之有包块应手者,常见于肠痈等病。 肿块大者为病深;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者为病重;坚硬如石者为恶候。 若腹中结块,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或按之形如筋状,久按转移不定,或按之手下如蚯蚓蠕动者,多为虫积。 三、 按肌肤 一诊寒热 按肌肤的寒

5、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的轻重。一般来说,肌肤寒冷、体温偏低者为阳气衰少;若肌肤跃厥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象。肌肤灼热,体温升高者为阳气盛,多为实热证;若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征。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雍盛,格阴于外所致,属真热假寒证。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为表邪已解;皮肤无汗而灼热者,为热甚。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久按其热反甚者为热在里。 局部病变从按肌肤之寒热可辨证之阴阳。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多为阴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者,多为阳证。 (二)诊润燥滑涩 通过触摸患者皮肤的滑润和燥涩,可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

6、情况。一般来说,皮肤千燥者,尚未出汗;千瘪者,为津液不足;湿润者,身已出汗;肌肤滑润者,为气血充盛;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不足。新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为气血未伤之表现。久病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两伤;肌肤甲错者,多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三)诊疼痛 通过触摸肌肤疼痛的程度,可以分辨疾病的虚实。一般来说,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为虚证;硬痛拒按者,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四)诊肿胀 用重手按压肌肤肿胀程度,以辨别水肿和气肿。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四、按手足 是通过触摸病人手足部位的冷热,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表里内外顺逆。一般来

7、说,凡手足俱冷者,是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俱热者,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但亦有因阳热 太盛以致阳气闭结于内,不得外达而手足厥冷的里热证,即热深厥亦深的表现,应注意鉴别。热证见手足热者,属顺候;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逆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诊手足时,还可做比较诊法。如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若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即东垣十书辨手心手背说:“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 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手心热与额上热比较,若额上热甚于手心 热者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 在儿科方面,还有以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指尖独冷者,为麻

8、痘 将发之象。 此外,诊手足寒温对判断阳气存亡,推测疾病预后,亦具有重要意义。若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病虽重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多预后不良。故伤寒论少阴病篇说;“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少阴病,恶寒身踌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五、按腧穴 是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判断内脏某些疾病的方法。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因此,早在灵枢背腧中就记载,“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 按腧穴要注意发现穴位上是否有结节或条索状物,有无压痛或其它敏感反应,然后结合望、闻问诊所得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内脏疾病。如肺俞穴若摸到结节,或按中府穴有明显压痛者,为肺病的反应;按上巨虚穴有显著压痛者,为肠痈(阑尾炎)的表现;肝病患者在肝俞或期门穴常有压痛等。这些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定腧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有十二原穴,曾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背部俞穴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有: 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心病:巨阙、膻中、大陵。 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脾病:章门、太白、脾俞。 肾病:气海、太溪。 大肠病:天枢、大肠俞。 小肠病:关元。 胆病:日月、胆俞。 胃病:胃俞、足三里。 膀胱病: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