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铸山东地方戏的声腔和剧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88122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4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鼎铸山东地方戏的声腔和剧种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鼎铸山东地方戏的声腔和剧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鼎铸山东地方戏的声腔和剧种(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23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 编辑: 向平青未了 人文齐鲁高鼎铸: 山东地方戏的声腔和剧种唐诗宋词之美, 有人认为在其意境, 读 来有身临其境之情, 充满了浓重的浪漫主义 色彩。 有人说是因为作者用语轻巧, 易懂易 记, 反映出唐宋两代文人生活的松弛, 意象 随意。 而从本质上讲, 唐宋诗词反映的是人 们对残缺世界完整性的追求, 因为残缺, 所 以追逐唯美。 唐宋两代也是中国茶道从兴起 到完美, 又到衰落的时期。 茶道兴起亦如唐 诗宋词, 也是唐宋两代文人生活环境松宽、 意识奔放无羁养成。 中国茶道的文化底蕴是 儒、 道、 佛三教高度融合为一, 其精神核心是 “和” , 和为贵被视作处世为

2、人的价值理念。 在繁盛昌和的大唐时代, 读了一点书的士 人, 经济生活已经达到了无可畏惧的随兴之 境, 基本是随心所欲, 大开大合。 宋代延续着 这种士人狂欢的国之境况, 茶道即人道, 饮 茶即为道, 道茶为和, 贵为茶心。 齐鲁大地处南北交辖东西汇聚之咽, 是 儒家学派的诞生之地。 耳濡目染, 滋润千秋, 造就山东人以仁爱为原, 以淳厚为立身之 本, 以中庸入世为核心理念。 讲究平和、 礼 让、 谦恭、 正派, 有豪爽、 大气、 无所畏惧之风 气。 其实, 中国的南茶北移正是启自山东。 唐 代有一位叫做封演的先生, 写了一本 封氏 闻见记 , 其中就说:“南人好饮之, 北人初不 多饮。 开元

3、中,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 大兴禅 教。 学禅, 务于不寐, 又不夕食, 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 俗。 自邹、 齐、 沧、 棣渐至京邑, 城市多开店 铺, 煎茶卖之” 。 长江以北的人喝茶始自泰山 之下的灵岩寺, 茶叶的渐次北推也是由灵岩 寺发力, 可见灵岩寺在中国茶叶史上的地位 是多么重要。 在这里隆重推介一下灵岩寺。 灵岩寺地 处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 东岳泰山西北麓, 是泰山山脉的延伸区域方山的中心所在。 始 建于东晋, 唐代达到鼎盛, 与南京栖霞寺、 湖 北江陵玉泉寺、 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天下 “四大名刹” 。 玄奘师傅曾经在寺内翻译从印 度带回的经文

4、, 唐高宗以后的历代皇帝到泰 山封禅, 也大都到灵岩寺参拜。 千佛殿中有四 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 其中三十二尊塑于宋 代, 八尊塑于明代万历年间。 1912年著名国学 大师梁启超游览至此, 惊叹殿中泥塑雕像之 美, 将其誉为 “海内第一名塑” , 并题写碑碣。 与大多数的寺庙相同, 灵岩寺的僧人们也是 种茶喝茶, 禅茶一味, 至今飘香天下。 但是, 更 为值得书写一笔的是灵岩寺对茶叶北进的推 进作用。 近五十年 “南茶北引” 在山东取得丰 硕成果, 放置历史长河, 其实这是自唐代以来 山东人对茶叶发展的又一份贡献。 是不是自 南往北也有一条绵延数千里的 “茶马古道” , 而灵岩寺是这一千年古道

5、上的一个曾经热 闹非凡的运茶驿站? 或许这是我的一厢情愿, 在很多人的想 象中, 热情、 奔放的山东人是大碗喝酒大块 吃肉的。 点点清香, 温文尔雅, 在花丛树枝中 品茗闻香, 实在不是山东大汉之所为。 在济 南的古玩市场看到一个粗不拉几的瓷罐, 打 眼便知那是山东土窑的东西。 山东瓷器的特 点就是一个 “粗” 字, 可以用但看上去没有景 德镇、 德化、 醴陵瓷器的细腻之美。 可就是这 么一个 “土妞” 却吸引了我的眼球, 来回三趟 花了50元人民币归为己有。 她哪里好? 因为 瓷罐上有 “寒夜客来茶当酒” 几个手写字, 如 此意境让我晃来荡去, 憧憬不已。 拿回家摆 在我茶室的最显眼之地,

6、夜晚之时闲坐无 聊, 看着看着欲仙欲醉, 就入了这美好的诗 境:“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 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 这首诗的 作者是杜小山, 此公怎么如此兴致盎然诗兴 大发呢? 茶与酒是个性迥异之情物, 却同时被文 人们喜欢上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 婉约女子 李清照受家乡山东斗酒启发, 到了南国发明 斗茶令, 很好地把茶与酒搅和在一起。 山东 人好客, 自然好酒, 爽饮, 喝起酒来壮语豪 言, 有一股不把自己灌倒绝不罢休的鲁莽英 雄气。 到台湾说起山东, 人家就两样: 山东大 馒头又大又白; 山东大汉人高酒也高。 陆羽 说:“至若就渴, 饮之以浆; 蠲忧愤, 饮之以

7、 酒; 荡昏寐, 饮之以茶” 。 话至此, 当是十分明 了, 什么时间喝茶, 啥时饮酒, 是有区别的。 酒 为 诗 , 茶 是 哲 学 , 性 情中的山东 人 , 是 哲 学 起家而非以 诗言志。山东的传统戏剧历史悠 久, 品种繁多, 是山东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大家族中的主要成员 之一。 山东戏剧艺术的孕育期可 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齐、 鲁诸 国。 从山东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石 中, 可以反映出汉代百戏在山东 流行的情况。 金末元初, 在我国 北方产生了一种用北曲演唱的 戏曲形式, 即元杂剧, 或称元曲。 而山东正是元杂剧的主要流行 地区之一。 至明清两代, 山东戏 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山东的戏曲同

8、全国一样, 明清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梆子 腔形成后传入山东各地, 与当 地语言和民间艺术相结合, 产 生了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各种 梆子腔剧种。 至二十世纪四五 十年代, 在山东各地流行的戏 曲剧种有30余种。 这些戏曲剧 种, 既有所谓 “山东味” 的共性, 又异彩纷呈, 艺术上各具特色, 从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山东地 方戏。 梆子腔在山东的流传 与发展山东境内流行的梆子腔剧 种, 有山东梆子、 莱芜梆子、 枣 梆、 平调、 东路梆子、 河南梆子、 河北梆子等多种。 其流行区域 包括菏泽、 济宁、 临沂、 枣庄、 泰 安、 济南、 聊城、 德州、 莱芜、 滨 州等十余个地市, 约占山东总 面积的

9、三分之二。 山东梆子最早流行于菏泽 以及济宁、 汶上等地。 因菏泽旧 称曹州, 所以山东梆子亦称 “曹 州梆子” 。 而流行于济宁、 汶上 一带的山东梆子, 群众则习惯 称其为 “汶上梆子” 。 清代中叶 以后, 山东梆子得以迅速发展, 亦开始向山东其他地区流传。 先后流传到泰安、 临沂、 聊城、 济南等地。 至清代后期, 山东梆 子已成为山东境内辐射面较 广、 影响较大的梆子腔剧种。 清乾隆末年, 正值梆子腔 在济宁等地盛行时期, 进京献 艺的徽戏班社, 亦经大运河流 传进入山东境内。 为了适应商 贸发展及朝泰山、 赶庙会等活动的需要, 一些徽商和徽戏班 社, 由运河码头、 商贸重镇济 宁,

10、 转水路为旱路, 向泰安方向 流传。 这样一来, 就为徽班和梆 子腔这两个源自外地的戏曲声 腔, 提供了艺术交流和相互浸 融的机会和条件。 梆子腔和徽 戏的合流, 加之泰沂山区方言 土语的滋润, 孕育出了风格独 特、 地方色彩浓郁的莱芜梆子 剧种。弦索腔剧种弦索腔剧种, 是指由元明 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民间的俗 曲小令所衍化而成的戏曲声腔 剧种。 我省的弦索腔剧种主要 包括柳子戏、 大弦子戏、 罗子戏 等。 柳子戏是目前流传的我省 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在我国戏 曲史上曾有 “南昆、 北弋、 东柳、 西梆” 之说, 东柳即指流行于山 东一带的柳子戏,至今已有五 百余年的历史。柳子戏属曲牌 体剧种,

11、至今仍保留各类传统 曲牌600余支。主奏乐器为笛 子(曲笛),与笙、小三弦构成 剧种伴奏的 “三大件” 。 除弦索 类唱腔曲牌外,还吸收昆调、 乱弹、高腔、罗罗等唱腔,属 于多声腔剧种,是丰富的传统 遗产。 大弦子戏,其流行区域主要 是鲁西南、 豫东、 冀南一带, 也 属于曲牌体, 主奏乐器为锡笛(锡杆高音唢呐); 罗子戏的主要 流行区域是山东、 河南、 河北三 省接壤地区的莘县、 阳谷、 冠 县、 范县、 清平、 南乐、 广平、 肥 乡等十余个县, 主奏乐器为大 笛(唢呐), 也属曲牌体结构。 近 几十年来, 大弦子戏和罗子戏 都无专业剧团, 只有个别业余 剧团偶尔有演出活动。 近两年 来,

12、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 院承担起了大弦子戏这一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任务, 使这一古老剧种得到了 抢救和传承。肘鼓子声腔的剧种肘鼓子腔, 是在流行于民 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 以 “姑 娘腔” 为其主要腔调而逐渐衍 化而成的戏曲声腔。 所包含的 剧种有柳琴戏、 五音戏、 茂腔、 柳腔、 扽腔(或称灯腔)、 东路肘 鼓子等。 柳琴戏,原称 “拉魂腔” , 主 要流行于鲁南、 苏北及安徽、 河 南的部分地区, 在安徽称泗州 戏, 在江苏淮海一带称淮海戏, 其音乐唱腔属于板腔体, 主要 唱腔板式有二行板、 慢板、 快 板、 散板等, 另外有专用唱腔曲 调20余种, 如四句调、 叶里藏

13、花、 连扳起、 叠句花腔、 雷嘚调、 茂调长腔等, 从而形成了柳琴 戏清脆活泼、 清新亮丽的音乐 风格。 五音戏, 原称西路肘鼓子,曾称 “五人班” 或 “五人戏” , 主 要流行于淄博、 章丘、 历城、 济 南、 潍坊、 惠民等地。 五音戏原 无文场乐队伴奏, 新中国成立 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才逐渐 增加了文场乐队, 现在的主奏 乐器为 “齐胡” 。 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 的戏曲剧种山东的民间说唱和歌舞艺 术, 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 清代 中叶以后, 随着这些民间说唱 和歌舞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山 东小型地方戏曲剧种蓬勃兴 起, 并且展示出强劲的生命 力,成为山东地方戏曲的一个 重要组成

14、部分。由说唱发展成 的戏曲剧种有吕剧、 坠子戏、 渔 鼓戏、 八仙戏、 蓝关戏等; 由民 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有 两夹弦、 四平调、 一勾勾、 王皮 戏等。 吕剧是近百年来发展形成 的一个年轻的地方戏曲剧种, 由山东琴书衍化而成。 其发祥 地在山东东北地区的广饶、 博 兴一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 吕剧的发展非常迅速, 其流 行区域很快遍及了山东大部分 地区, 在东北、 新疆以及江苏等 省区, 亦曾有吕剧的专业剧团 建立, 使其成为山东具有代表 性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其代表剧目有 李二嫂改嫁 、 姊妹易嫁 、苦菜花 、补 天 、百姓书记 等。 蓝关戏、 渔鼓戏、 八仙戏, 都是

15、由说唱形式发展而成的小 型地方戏曲剧种。 蓝关戏主要流 行于胶东地区的掖县(莱州)、 招 远等地; 八仙戏流行于临淄五路 口村一带; 而渔鼓戏则流行于路 北地区的乐陵、 沾化一带。 山东是一个戏曲大省, 戏 曲品种繁多, 地方特色浓郁。 近 年来,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开展, 使部分濒临消 亡的剧种得以重生, 许多剧种 重新焕发了生机, 创作出了一 批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 优秀作品, 为建设文化强省做 出了突出贡献。【问茶齐鲁之二十九】 寒夜客来 茶当酒许志杰大众文艺讲堂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 省文化厅、 省文联、 省作协主办, 省图书馆、 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 的大型系列公益

16、讲座。 4月19日, 原山东省艺术馆馆长、群众艺术 杂志主编, 戏曲音乐理论家、 作曲家高鼎铸先生 做客大众文艺讲堂, 与大家一起 “欣赏山东地方戏剧” 。投稿信箱: 夏庄, 我思念的方向【行走齐鲁】姜成娟从那个地方返回济南已经 两周, 而我心里, 那一股子气啊, 依然, 还是工作在琐碎里, 扯着我 的心肺, 把我扯回那个地方。 就 想, 天下所有的文章, 最初的来 源, 都是这一股气吧, 因为意难 平, 因为有牵念, 所以要形成文 字, 所以, 荡气回肠。 那个地方, 叫夏庄。 返回济南的第一个周末, 偶 然看电视, 中央二套正在重播 闯 关东 , 正是最后两集, 播到朱家 人在茫茫白雪中继续漂泊 我的眼泪流下来, 给 闯关东 的 文学编辑、 山东影视集团的李九 红打电话, 我说, 让我流泪的影视 剧, 只有 闯关东 , 再就是 沂 蒙 。 她说, 你身上是有一些大的 东西的, 就是家国情怀。 我说是 的。 你也是。 2009年冬天, 12月底, 大学食 堂的电视每天中午播放电视剧 沂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