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女教师扎堆生育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8469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0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让女教师扎堆生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让女教师扎堆生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让女教师扎堆生育(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教评论2016年3月2日星期三02主编: 张树伟编辑: 杨国营张贵勇设计: 王星舟校对: 郭诚德 电话: 010-82296619邮箱: 日前有记者调查显示,家长们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校开家长 会” ,因为不少家长会要么信息冗 长、无休无止,要么开成了“训诫 会” “送礼会” 。那么怎么开家长 会,才可能受欢迎? 需要明确的是,学校召开家长 会在态度上要虔诚与谦卑,多从家 庭和家长的立场出发。多数家长对 学校和老师是心怀敬仰的,因此教 师开家长会时,要主动想到家长们 的感受。一个学生对学校和老师而 言,也许只是几千、几百、几十分 之一,但对一个家庭而言却是百分 之百。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好本

2、来就 很纠结,家长会时还要面对个别教 师的训诫,作为家长能不担心和害 怕吗? 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在人 格上是平等的。家长会需要的是诚意,是平等的对话。无论是教师还是 家长,都应坦诚相待,相互交流,相 互包容。一方面,老师要正确对待学 生的缺陷、家庭教育的不足。如果老 师真的想帮助家长们改善家庭教育, 就需要通过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家庭实 情,为家长们改善家庭教育提供建设 性的意见和建议。居高临下,往往适 得其反。 另一方面,家长同样需要对自 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是自己 的,老师的职责其实是帮助自己达 成教育期待。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和建议,家长要做的是理解、沟 通,而不是抵触与害怕。当然,

3、对那 些不合理的举措与要求,家长也要理 直气壮地说“不” 。 如果家长会在内容上有一个系 统化的设计,将每一次家长会视为 家长学校课程系列中的一个具体内容,或许可以避免想怎么开就怎么 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无序状 况,也能防止出现高高在上的训诫 倾向。要知道,无论是学校管理者 还是教师,都不应命令家长去做什 么或家长应配合学校把孩子管成什 么,更不能利用家长会获取有违师 德的个人私利。 家长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 学生家庭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 待。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 同分工,学校和老师要利用家长会 这个平台与家长们理性探讨,达成 共识。经验告诉我们,在孩

4、子的教 育上,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需 要的是相互了解,求同存异,达成 共识,形成合力。 使家长会受欢迎,学校还要在形 式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绝不能只有开会,也可以是 联谊、沙龙、对话,还可以一种教育 行走,但死板的形式恐怕老师自己也 不喜欢。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毕竟是教育 的专业人士,有责任在适当的时候提 醒家长,教育是一项使人走向美好的 活动,是一个慢的过程,要拿出诚意 和行动来证明老师是学生心灵的守护 者,是他们前行道路上的帮助者。当 家长们感受到老师的诚意,看到老师 的付出,自然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增添 一份尊重。 总之,面对家长们对家长会的担 心与害怕,学校和老师们应该

5、反思的 是如何构建新型的家长会模式,如何 提高家长会的效率和受欢迎程度,同 时杜绝训诫、送礼等乱象。而得到家 长信任的学校和老师,才可能发挥正 面的、有效的影响。家长会怎么开才受欢迎凌宗伟据媒体报道,河南一所私立学 校在制式合同里,明确规定学年内 育龄女教师最好在下学期怀孕, “如果在上学期怀孕导致下学期不 能继续工作者或中途辞职者,需承 担其他老师的代课费和招聘费共 2 0 0 0元” ,并称合同签订为双方自 愿。同样是女教师怀孕问题,山东 的一些公办学校校长则差点被“逼 疯”了。一所初中近一半女教师有 生二孩的计划,给教学安排带来了 极大困难。 如果将眼光放至全国,情况 并无太大不同。全面

6、二孩政策的 放开,给女职工偏多的单位带来 难题,其中就包括学校。校长们在被“逼疯”后做出一些侵害女职 工生育权利的举动,也确实“愁死 宝宝了” 。生育权利和教学秩序本来 并非对立的矛盾,但在当前的特殊 时期,造成了短期的困局。但在两 者都不可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教育 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应共同探寻 有效的方式,缓解冲突所带来的不 利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放开全面二孩 政策,不仅是对女性个体的尊重和 权利的实现问题,也是落实国家政 策的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不能为女教师 生育二孩设置障碍,还应多做研究 调整,为女教师的二孩计划提供适 当的支持和便利。一些学校专门为 女教师设

7、置生育障碍的“自愿选 择” ,无疑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政 策,应当进行改正。 另一方面,由于近些年教师招考 上的特殊性,许多学校的新教师中女 性占了大半,而这部分女性教师又多处于生育年龄,正值国家政策调整, “扎堆”生育对教学的暂时影响自然 难免。尽管如此,却不用太悲观。比 如新闻中的山东某校,近半数女教师 备孕,但有多少准备今年内生育,又 有多少准备在近一两年内生育,这个 信息并不清晰。一些学校因男女比例 的原因,可能不会受到影响。而在细化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完全可以通过 政策调整、临时措施、超前布局,把 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育行政主 管部门应承担起主要职责,不能把压

8、力都丢给校长。一直以来,多数学校 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工作量一 直超出应有程度。那么,在女教师生 育意愿被激发的当下,首先要做的是 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在编制不足的 情况下,探索其他形式的聘用方式, 在数量上先有足够的积累。 同时,可考虑在学区内临时调整 教师的配备,对个别因育龄教师比例 较高、受影响较大的学校进行倾斜调 整。教育部门也应及时研究和支持学 校内部的师资调整。比如,学校要激 发退居二线教师走上讲台的意愿,教 育部门应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如课时 费。笔者以为,这只是教师绩效工资 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一些地方以“不 乱发补贴津贴”为名取消了,其实是 恢复了“大锅饭” ,不利于激发教师

9、一线教学的热情。一些五十岁左右的 教师正是家庭负担轻、教学经验丰富 的黄金年龄,却退出教学一线,造成 了人才的浪费。 对于学校和女教师来说,保障生 育权利与维护教学秩序并非完全对 立,这里同样有可调整的空间。比 如,学校可根据有生育意愿女教师的 年龄、家庭、身体状况,结合学校的 教学安排,与计生部门一起,制定一 个生育建议方案。科学的计划不仅是 对教学的科学安排,也是满足女教师 生育意愿的有效解决方式。通过诚 恳、科学、积极的主动服务,学校与 女教师之间完全可以达成合情、合 理、合法的共识,这其实也是新时期 学校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突破口和重 心所在。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和女教 师三者间的共同努力

10、,既不用“愁死 宝宝” ,也不用“逼疯”校长,女教 师的生育权利和学校教学秩序之间的 矛盾就能有所缓解。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别让女教师 “扎堆生育” 难倒学校廖德凯评今今日/ 漫话 /科学的计划不仅是对教 学的科学安排, 也是满足女教 师生育意愿的有效解决方 式。通过诚恳、 科学、 积极的 主动服务, 学校与女教师之间 完全可以达成合情、 合理、 合 法的共识, 这其实也是新时期 学校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突 破口和重心所在。/ 一家之言 /回应回应石向阳石向阳绘绘凌宗伟专栏很多时候, 恶性案件已经 发生, 就不宜把太多精力耗在 就事论事或人云亦云上。而 积极有效地做好善后慰藉与 疗伤, 或许才

11、是痛定思痛的可 取之道。/ 快评 /据报道,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 的村庄薛屯村,从上世纪 8 0年代开 始,每年都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 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 上升,一条街上甚至有多名博士生。笔者以 为,一个小乡村居然培养出那么多的大学 生,有力回击了当下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 “读书无用论” 。 而今, 我国教育整体上取得了巨大成 绩, 但与此同时, 在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双重 冲击下, 尤其在 “读书无用论” 的负面影响下, 乡村教育日趋式微。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不 断衰亡, 优质生源逐渐流失, 优秀教师严重稀 缺, 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成为新时期乡村教育 的痛点。但

12、是, 河南卫辉这样一个 “大学生 村” , 却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与坚守的力 量。正是这样一份坚守, 一批批孩子走出乡 村, 成为国之栋梁、 社会精英。 知识改变命运, 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度激发无数乡村孩子 “跳龙门” 的动因, 而 2 1世纪后,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却成了许多村 民心中新的疑惑。不可回避的是, 读书并不 一定带来高收入和体面的工作, 甚至几年大 学下来, 不少家庭可能 “因教致贫” 。究其原 因, 是大学扩招后, 毕业生人数剧增, 大学生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短期内待遇还不如 进城务工人员。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读书无 用论” 卷土重来。 可喜的是, 薛屯村没有陷入 “

13、读书无用 论” 的认识误区, 村民们依然坚信读书能让孩 子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可以改变命运。如 报道所言,“在这里, 家家户户比的不是吃穿, 而是看看谁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学” 。其实, 就 是这种朴实的坚守使一批批大学生从乡村走 出, 甚至在撤点并校过程中, 这个乡村的学校 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扩建了, 这足以显示当地 对乡村教育的重视。 “大学生村” 的形成固然离不开乡村领导 的重视、 家长们的 “攀比” 以及当地的民风淳 朴。但更重要的是, 这样一种尊师重教的文 化氛围和大学生的榜样激励作用, 让乡村文 脉薪火相传, 人才辈出。其实, 诗书传家不仅 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也是上个世纪一段

14、 时期 “大学生村” 不断涌现的根本原因。在农 耕为主要生产形式的时期, 由于没有其他出 路, 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 但到了信息化社 会, 还能如此坚守, 难得可贵。 笔者以为,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更需要 对美好事物的坚守。薛屯村对教育的重视、 对优秀的文化传承等,无疑折射出一种可贵 的文化坚守,也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教育 改变命运仍未过时。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助 理研究员)“大学生村” 折射 可贵的文化坚守姜朝晖不久前,中国教育报 中教评论版刊登 了 谁动了学生的 “现实快乐” 一文。作者认 为,“读书总归要刻苦的。刻苦 不是 苦 , 它 是一种努力的状态; 学而 无趣 、无果

15、才是 真正的 苦 。所以, 真正令人心痛的并非学 生的早起, 而是相当多的学生将要开启一天 无趣 甚至 无果 的学习” 。 当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的口号天天被提 及, 当 “刻苦努力, 踏实上进” 的教诲被挂在嘴 边, 学生自然只能在此种教育氛围中上进。既 然要 “天天向上” , 学生就不得不每天保质保量 地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对于身心正 在发育的中小学生而言, 要做到父母及老师口 中的 “天天向上” , 吃苦是免不了的。 对于 “刻苦” 是一种努力的状态, 笔者很赞 同。不过, 如果说学而 “无趣” 、“无果” 才是真 正的 “苦” , 显然是把学生 “苦” 的矛头指向了学 校

16、教育。实际上, 当孩子的现实努力与父母期 望之间存在差距时, 这本身就会带给孩子一种 “苦” 的感受。如果要追问是谁剥夺了学生的 “现实快乐” , 就不该只纠结于学校教育。 作者在文章首段就指出:“学生最大的快 乐是学习没有障碍并愉快地获得新知。 ” 学习 障碍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简单归因于教材太 难、 老师要求过多等, 显然有违实际。在中小 学的各门学科中, 即便是音乐、 美术、 体育等 课程, 也并非人人都喜欢, 更何况语文、 外语 等科目。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与其承受 的巨大学习压力不无关系, 有些课程本身就 不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如果非要拿学生的 “现实快乐” 作为当下教育的评判标准, 显然 没有多少说服力。 教育者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 “现实快乐” , 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 确实值得鼓励, 但学生 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一定量的任务也无可非 议。学生快乐不起来虽然和 “无趣” 、“无果” 的 学习有重要关系, 但 “无趣” 、“无果” 的学习, 究 竟是学校教育的问题, 还是学生自身努力的问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