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_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471782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_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_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_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_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_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陈 方一、新城市主义的背景及涵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公路交通, 而城市环境由于人口膨胀、 地价飞涨、 工业污染等原因而急剧下降。伴随着汽车私有化的进程, 大量富有的城市居民乃至中产阶层开始从城市迁往郊区, 这种现象称之谓“ 郊迁” , 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中心区的衰败与萧条, 城市税收的锐减。为重振城市中心区, 西方学者及城市行政当局提出了一系列的城市重建及更新计划, 这便是通常观念上的 “ 新城市主义” ,“ 新城市主义”运动体现了西方世界对于城市人文价值的一种回归与追求。但是新城市主义的意义还体现在另一方面: 在 “ 郊迁”过

2、程中, 城市郊区的自然风光被破坏, 建设呈现无序状态, 居民点任意散落。此时人们开始倡导居住小城的模式, 重拾居住文化中的城市情结, 出现了一些颇有情趣的小镇, 比利时的布鲁日小城由此成为闻名遐迩的观光胜地。新城市主义有关此方面的内容在 美国人 Peter Katz 的“New U rbanismto the Architecture ofCommunities”有着较为详尽的表述。二、中国边缘社区的发展与新城市主义风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住宅改革进程的深入, 城市边缘地带因在用地、 环境、地价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已经成为城市居住开发的重要场所, 而边缘社区研究中引入新城市主义的概念, 有

3、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 东方文化中城市情结: 与西方人相比, 东方人更愿意在城市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可以从东亚、东南亚遍布繁华都市的现象中得到佐证。在拥有较高经济水平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 皆未产生明显的 “ 郊迁”现象, 一定程度上也与东方文化中的城市情结密不可分。( 二) 提升郊区素质: 配套设施不全、 治安不好已成为阻碍边缘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规划控制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将城市规划控制的某些观念引入边缘社区,对于约束复杂而又疏于管理的城市边缘地带, 是未雨绸缪必不可少的一环。三、万科四季花城小镇主题的街区型社区( 一) 概述:1. 长期以来, 我们居住社区的分类一直沿

4、用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这种分级体系, 新的居住社区开发往往以这种概念为前提, 但事实上城市住宅一直存在着另一种更具城市形态的居住形式 街区型社区。街区型社区由城市街道, 城市街区等基本构架单元组成, 比起一般居住社区, 更强调具有城市味的序列公共空间体系及商业公建系统。对于缺少城市人气及配套治安的边缘社区而言, 街区式社区应是一种值得探讨的居住模式。2. 万科四季花城是运用新城市主义概念与城市居住 “ 郊迁”相结合的一次较为圆满的试验。深圳作为中国东南沿海较为发达的城市, 人均 GN P 业已超过了 3, 000USD, 并拥有领先于全国的私车占有率及较为完善的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体系, 已初

5、步具备了西方国家发生 “ 郊迁”的相应背景, 但配套设施、治安、东方文化中的城市情结依然阻碍着当地居民向城外进发。万科四季花城地处深圳梅林关外约2Km处, 占地23ha, 建筑面积 35万m2, 采用街区式社区概念及小镇主题, 成功地弥补了边缘社区的缺陷, 其自成体系的居住小城式的公共空间序列、 居住街区及温馨的小城生活给购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市场销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入住的业主大部分来自于深圳市区, 从此方面来说, 其对于中国城市住宅 “ 郊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实例与经验。3. 万科四季花城是一次从 “ 控规” “ 详规” “ 建筑设计” “ 环境设计”一次难得完

6、整的经历, 这对于边缘社区的规划控制研究而言, 尤为可贵。一般而言, 边缘社区的规划控制力度薄弱、土地使用显得较为凌乱或者说难以确定, 这亦增加了开发商对于风险的担忧。万科四季花城在开发之初,便由开发商、设计师及当地国土部门相互配合, 共同制定了类似控规性质的 “ 万科四季花城规划与指引” 。开发商严格执行控规、自我约束,这对于大型边缘社区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事实上, 万科四季花城现在已开始进行了第三期的设计, 每一期的划分、规划布局、交通系统及居住形态一直是依照这个“ 规划与指引”来进行的 ( 图 5、6) 。( 二) 万科四季花城中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实践1. 小镇主题及街区型住宅的引入

7、主要包括序列型公共空间体系公系统及 “ 围而不合”的城市街区邻里( 1) 序列型公共空间系统: 与一般居住区 “ 拥有中心大花园”的概念不同, 万科四季花城设计中, 采用 “ 化整为零” 的手法, 提倡小尺度、人文空间序列, 使得社区空间层次更为丰富。这条公共空间序列包括入口广场、开放式步街 (Open Mall) 、中心广场( 四季广场) 、小树林、网球公园、体育运动场等 ( 图 1) 。( 2) 公建系统: 完善的配套设施是边缘社区吸引业主的重要一环。万科四季花城超越了 “ 配套”的常规概念, 试图通过营造与公共空间紧密结合的城市商业气氛, 使住户摒去对未来配套的担忧, 其中主要的公建包括

8、: 入口超市、 骑楼商业购物街、 社区会所、观景塔、社区诊所、幼儿园、小学、体育设施等 ( 图 2、3) 。( 3) 城市街区邻里 “ 围而不合”的流动空间万科四季花城采用城市街区邻里的概念, 每个街区邻里由23 栋住宅楼围合而56建筑学报 200111 社区广场2 超市3 步行花园购物街成, 通过12 个配备保安的步行入口, 内有较为安静的邻里花园, 在邻里花园内, 儿童可以安全地玩耍。但考虑到朝向、气候等因素, 采用了 “ 围而不合”的手法, 以增加空间的流动性及夏日的通风等。从公共序列空间到街区邻里, 乃至私人院落, 不同私密性的设计带来了交往空间层次的多元化, 相对于深圳市其它商住楼盘

9、较为重视封闭式管理, 万科四季花城的开放与私密共存, 给访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而这对于边缘社区解决 “ 开敞吸引”与 “ 封闭治安”这对矛盾是十分重要的。2. 人车共存主题人车水平分离交通体系深圳市这几年由于私有车辆的急剧上升, 居住区内停车问题尤为突出, 人车分流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士的共识。但不顾具体情况, 刻意追求人车完全分流, 亦难免带来矫枉过正的弊病。具体表现在: 多层停车库无人停, 地下停车位销售的未尽如人意, 室内停车位的建设成本分摊给住户形成售价的提高, 业主就近沿路停车等。人车水平分离目的在于从总平面入手,采用周边车行环路尽端与路的车行体系; 与贯穿社区东西的公共步行序列空间系统

10、相结合, 从而使得车行与人行在同一个水平层面进行分离, 从而达到人车基本分流的宗旨。但尽端车行路及沿路停车位与通向邻里庭园的步行尽端路, 于街区邻里的步行入口附近相融合, 从而体现了人车亲和、车为人存的城市人文思想。 人车共存的价值观还体现在通过组织交通手段来增加单行路, 从而有效地缩小了路幅的宽度, 减少车辆交汇时易产生的噪音, 同时宜人尺度的路幅使人联想起居住小城亲切的街道。3. 新城市主义” 中的文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新城市主义”运动下的城市复兴或重建, 一般都非常注重城市文脉的构建及传统文化的宏扬。在万科四季花城的设计中, 亦希望做些尝试。( 1) 客家土楼与街区邻里 “ 围合封闭,

11、 内幽而外安”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这对现代边缘社区住宅治安与空间布局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 图 4)。( 2) “ 带阳台的牌坊门楼” 中国传统建筑常常以牌坊、 门楼等来揭示入口及内外空间的过渡。设计者在街区邻里步行入口大量地借且此语汇, 并赋予通向主卧室的阳台功能, 笔者称之为 “ 带阳台的门楼”( 图 7) 。( 3) 大进深的骑楼商业空间 岭南民居语汇骑楼无疑是南方建筑中的重要语汇, 笔者在设计中将进深由常规的 2m 加深至3. 3m, 在顾及功能的同时, 亦强化了这一语汇的力度 ( 图 10) 。( 4)现代构成主义与传统 “ 粉墙、黛瓦”双坡项的结合 ( 图8) 。( 5) 自建式屋

12、顶复式单元 当地居住文化的投射 ( 图 9) 。与西方人乐意住在遍远而又静谧的自然郊区不同, 深圳许多富有业主因治安、配套设施等原因, 更乐意选择热闹、安全的城区, 在集合社区住宅中享有别墅住宅空间,并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室内装修。万科四季花城顶层单元, 通过坡屋顶空间, 形成了自建式顶层复式单元, 是对当地这种居住文化的一种投射。( 6) 现代与传统的冲突社区会所的建筑风格在欧洲的新城市主义运动中, 新建的城市公共建筑常常以纯现代的、决不妥协的强烈对比方式, 与周围的古典主义建筑发生对话。这种方式甚至波及到刚刚中标的法国安4 邻里庭园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方案。万科四季花城中, 纯现代主义建筑

13、风格的社区会所, 亦是笔者对这种城市文脉构建方式试图作出的一种理解与尝试 ( 图 11、12) 。四、结 语中国现代城市尚未经历西方都市衰落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新城市主义” 显得并不确切。但对于边缘社区研究而言, 西方的 “ 新城市主义”理念对于开拓中国当代城市边缘社区理论、研究创造新的居住行为模式, 尤其在中国当代城市化与居住郊区化背景下, 无疑极具现实意义。以此为设计理念的万科四季花城所提供的实践与经验数据, 对于我国在此领域的居住研究与发展希望能有所裨益。( 此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57建筑学报 2001112 社区会所之二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收稿时间: 2000 年 5 月58建筑学报 20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