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69584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9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求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 11 月日星期三第9151 号今日十二版官方网站:http:/19 农历甲午年闰九月廿七统一刊号 CN110035 邮发代号 110ZHONGGUO JIAOYU BAO读名校是 一种追求, 读 技校也是一种 选择, 二者本 该并行不悖, 目标都指向个 人成长和国家 发展, 区别仅 仅在于路径不 同。今日焦聚值班主编: 张晨值班编辑: 杨彬设计: 李坚真校对: 唐晓华新闻线索征集邮箱: ?发行热线: 010-82296886?广告热线: 010-82296888今日 导读2学术抄袭怎可轻飘飘私了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该不该鼓励5如何保证学业考试结果可信可用8随着我国 城镇化进程的 加快

2、, 越来越 多的农村人口 转移到城镇。 农村学龄人口 的主动流出与 自然减少,导 致一些农村学 校教师与学生 比例失调。 部 分农村学校教 师的绝对数量 出现富余, 但 又出现教师结 构性缺编的现 象。农村生源减少,师生比例失调,部分农村学校教师总量富余但专业师资缺乏 求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本报记者纪秀君身为湖南益阳马迹塘镇一所偏远村 小的教务主任, 王老师常常为255名学 生的学业而苦恼。 全校教师满打满算只 有12人, 包括8名在编教师和4名代课 教师。 虽然学校规定音体美等课程必须 开好开足, 但因为缺乏专业教师, 这一 规定往往停留在纸面上。 同样面临这样窘境的村小, 在全国 还有

3、很多。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 快,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 农村学龄人口的主动流出与自然减少, 导致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比例失 调。 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的绝对数量出现 富余, 但与此同时, 又出现教师结构性 缺编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保证小规模学 校开足开齐课程, 倒逼教师编制标准和 核算方法迎来新的变革? 中国教育报记 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单一的 “ 生师比”标准, 存在城乡倒挂问题据了解, 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 策, 曾历经1984年和2001年两次重 大调整。与1984年的政策相比, 2001 年的政策有两个重要变化: 一是将 编制标准的计算方式由原来的“ 班 师比”改为

4、“ 生师比”; 二是按城市、 县镇、 农村, 确定生师比分别为小学 191、211、231;初中13.51、161、181, 呈现出农村较县镇、县镇较城市编制 三级递紧的特点。 “ 但从目前来看, 这一编制标准 存在明显的城乡倒挂问题。” 教育部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 任汪明介绍说, 在新形势下, 继续执 行原来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标准, 将 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方面, 随着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近年来农村 义务教育学生数量总体回落, 虽然农 村教师总量可能富余, 但结构性短缺 问题难以解决; 另一方面, 随着农村 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逐步规范, 农村 小规模学校数量有所回升,

5、 小规模学 校教师数量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提供的 数据显示: 在农村地区, 学生为211人 至240人的学校, 生师比为17.211;学 生为181人至210人的学校, 生师比为 16.251。 随着学生人数减少,生师比呈 递减趋势。 学生为10人以下的学校,生 师比仅为4.241。 这意味着, 学生少于 240人的学校, 几乎全部严重超编配置 教师。 但数据同时显示, 农村学校周课时 超过20节的教师比例超过14.31%, 农 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显然过大。 “ 这一突 出矛盾显示, 基于生师比单维指标的教 师配置方式并不合理。” 东北师大农村 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刘善槐表示,

6、现行的 教师数量配置依据的是学校规模, 但事 实上,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课程却与 学校规模无关, “ 因为不管规模大小, 每所学校都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 在刘善槐看来, 2001年的编制改 革,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定历史时期 精简多余编制的需要, 但实质是在城乡 二元结构下城市中心取向的改革。 由于 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存在城乡差距,以 生师比作为标准的教师配置方式, 加剧 了中小学教师编制的 “ 城乡倒挂”问题。针对农村教育出现的新情况、 新变 化, 农村教师配置标准的调整势在必 行。 2012年颁布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 出: 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

7、中小学编 制标准, 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 斜。 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 配齐体育、 音乐、 美术等课程教师。 重点为民族地 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 养和补充紧缺教师。 然而, 记者采访了 解到, 实际上各地落实进度相对缓慢。 在公平与均衡导向下, 因 地制宜调整编制政策据统计, 2012年, 我国农村地区学 生少于240人的小学 ( 含教学点) 有16 万余所, 在校生数占农村小学学生人数 的68.06%; 学生少于120人的小学 ( 含 教学点 ) 有11万余所, 在校生数占农村 小学学生人数的24.87%。 教师短缺是这 些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 以生师比为标准的教师配置方

8、式, 对这些农村教师最直接的影响是“ 同酬 不同工”, 小规模学校的教学及其相关工 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 容易引发焦虑和 职业倦怠, 影响身心健康。 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 林估算, 如果一所小学每个年级有一个 20人的班, 那么6个年级配6名教师就超 编了。 “ 由于教师人数少, 但该上的课 却不少, 于是就出现了一人每周上二三 十节课的情况。 教师长期疲于应付, 教 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 我们曾经考虑采用班师比来核算, 如果一个班配2.5名教师, 基本能保证正 常教学。” 袁桂林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 农村小规模学校多、 班额小, 用班师比 核算更合适, 但同时要对教师的周课时

9、、 授课门类等做出限制, 还要考虑音体美 等“ 小科” 教师的编制单独核算。 比如, 教师的周课时上限为20节, 授课门类方 面, 低年级尚可教两门主科, 高年级最 多教“ 一主一副”。 “ 教师编制标准应当以公平、 均衡和 弱势补偿为基本价值取向, 要将教师编 制标准中的城乡倒挂转变为城乡统一, 并向农村倾斜。” 汪明认为, 编制标准应 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保证基本的教 育教学需求; 二是要因地制宜、 区别对 待, 不搞“ 一刀切”; 三是要考虑经济发 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 汪明表示,在以 “ 生师比”为主的基础 上,引入 “ 班师比”有助于缓解小规模学校 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引入 “

10、科师比”有助于 缓解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 题,因而值得探索。 ( 下转第二版 )中教论评“ 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张杨3年前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 工业技师学院, 从众人艳羡的名校高材 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 从北大生命科学 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 术工人, 周浩遵从内心选择的经历见诸 报端之后,一度引起坊间热议。 周浩的经历虽然是个非典型事件, 却有着典型意义和样本价值。 在每年跨 入大学校门的数百万学子中,身在名校、 心系技校者也许不乏其人, 但能像周浩 一样勇敢迈出这一步的却很少见。 在接 受记者采访时,周浩称如今 “ 毫不后悔, 很庆幸”, 想必也是肺腑之

11、言。“ 毫不后 悔”是因为遵从了内心, “ 很庆幸”是因为 他最终成功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一过程中的纠结、彷徨,甚至是痛 苦,恐怕只有周浩自己知道,也恐怕不亚于当年 “ 被逼着”上北大。 据报道,在 当年的高考中, 他本来想报考北京某 工科类高校, 但遭到家人、 老师的一 致反对, 认为考了高分不报考清华、 北大, 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周浩最终 妥协。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 家长的 心态不难理解, 毕竟放弃北大这样的 名校, 转而就读名不见经传的技校, 恐怕没几个家长能接受孩子如此“ 离 经叛道” 的选择, 家长和学生本人也 很难平静面对亲友、 同学的“ 悠悠之 口”。 好在这次是周浩的父

12、母妥协了, 的确是“ 很庆幸” 的事, 但这个过程 几番周折、 成本太高昂, 也给我们留 下太多反思。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 技校只能算 是 “ 四等学校”,从事技工是 “ 低人一 等” 的工作, 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去 做。 寒窗苦读十几年, 目标就是要叩 开名校大门,上名校才是 “ 人间正道”, 才能获得名与利, 才是所谓的成功。 殊不知, 此种传统观念已落后于时代 发展。 从现实来看,国家对职业教育 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未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技校学生 大有可为, 其发展空间由于打破天花板 的制度设计而变得无比广阔。 而且,在 价值日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 成功的定 义已经不

13、再仅仅局限于获得物质与名 声,更是一种追求人生梦想、实现自我价 值,从而获得的内心幸福感。 根据麦可思对部分国内高校2013级 新生的调查, 近四成本科生和近三成高 职高专生并未就读最理想的专业。 38% 的本科生和36%的高职高专生想转专 业。 与此呈鲜明对比的是, 欧美发达国 家从小学开始, 就有计划地开设人生规 划与职业指导课, 如德国的中小学通过 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操作等方式,使 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 并做 好了生涯规划, 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 业指导课程,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这 些孩子往往能钻研所爱,循着兴趣发展, 即使是转专业, 也是一种理性而非盲目 的选择。因此,

14、无论是在职业选择还是生 涯规划上, 我们该更深刻地反思传统的 择业观,警惕狭隘的人才观,重新定义成 长、成才和成功。避免类似周浩的曲折经历,教育者尤 其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内心,多从作为个 体的孩子角度出发,认识到唯有依凭兴趣 作出的职业选择, 才是最理想的职业选 择, 也才是一条最可能通向成功的路径。 少一些越俎代庖,多一些沟通交流,更有 助于孩子的职业发展。 同时,整个社会也 需要从过于功利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 在人才选择上不要过于迷信名校、高学历 等硬指标, 而是回到以综合能力衡量人 才,回到遵从教育规律和教育常识的轨道 上来,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平心静气, 倡导行行出状元, 营造一种

15、尊重个人选 择、提倡多元成才途径的舆论氛围。 “ 弃北大读技校” 本应是一个人的正 常选择, 不该成为新闻。 读名校是一种 追求, 读技校也是一种选择, 二者本该 并行不悖, 目标都指向个人成长和国家 发展, 区别仅仅在于路径不同。 它之所 以轰动, 恰恰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树 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学生还不能 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我们期待, 越来越多的学子能怀着满腔热忱, 理性 选择人生, 从容走向社会。提高 “ 三区”支教教师待遇 中央下达2.96亿补助资金本报北京11月18日讯 ( 首席记者高靓 ) 记者今 天从财政部网站获悉, 为提高边远贫困地区、 边疆民 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16、( 简称“ 三区” ) 教师水平, 近日, 中央财政下达2014年“ 三区” 教师选派工作中央补助 资金2.96亿元, 比2013年增加1.58亿元, 补助资金专 项用于“ 三区” 教师工作补助、 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 买意外保险等支出。 据了解, 2012年, 教育部会同中组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实施“ 三 区” 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 计划2013年 2020年每年选派3万名优秀幼儿园、 中小学 ( 含普通 高中 ) 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 三区” 支教一年。 选 派到“ 三区” 的支教教师, 支教期间人事关系保留在 原单位, 支教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 原工资福利待 遇不变, 并按月发放工作补助、 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 买意外保险等补助。 受援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选派工 作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 共同分担, 其中西部省份由中央财政负担; 中部省份 由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按1:1比例分担; 东部省份由 省级财政自行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