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黄祖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6566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1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静致远黄祖洽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静致远黄祖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静致远黄祖洽(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刻62013 年 7 月 26 日星期五Tel押 (010) 51949401主编: 刘丹编辑: 郝俊校对: 张晶晶E-mail押黄 祖 洽 1924 年 10 月 2 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理论 物理学家。 1948 年毕业于清华 大学物理系; 1950 年清华大学 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同年 8 月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80 年起, 任北京师范大学低 能核物理研究所教授。主要从 事核理论、 中子理论、 反应堆 理论、 输运理论及非线性动力 学等方面的研究, 是中国核武 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主要学 术带头人之一。 1980 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2、) 。如果五四以及五四以降的历史有朝一日用 文言文来书写的话, 那么参照纪传体的体例,儒 林列传 应该是其中最为必不可少的一章, 同时 也应当是最为华彩的一章, 而 儒林列传 里排第 一名的, 毫无疑问应当是胡适。 这倒不是因为胡适年纪轻轻就爆得大名, 不 到 30 岁即已成为北大教授。也不是因为胡适的 思想深刻, 虽然他处处以藏锋示人, 处处 “但开风 气不为师” , 但还是名副其实的 “当代第一人” 。 最为人所不及的, 是就交友而言, 胡适的触 角伸展的距离太远、 范围太广, 他的圈子和影响 力太大了, 时人以能结交胡适为荣, 所以有所谓 “我的朋友胡适之” 的说法。 胡适是个性情中人,

3、 虽然这份性情常常被他 严谨的常识理性所掩盖, 别人给他看手相说其受 感情和想象的冲动大于受理论的影响。 留美时的 胡适可以说无所不记,包括自己最为隐秘的私 事, 可到了晚年却不得不把日记中的要紧句涂涂 抹抹, 为的是不想在身后让别人看到全貌。但即 便如此, 胡适的真性情还是无处不在: 对亲人, 胡 适会给大儿子起名为思望, 为的是纪念刚刚去世 的母亲。1927 年 2 月 5 日, 胡适在母校哥伦比亚 大学演讲,当天下午忽然梦见早逝的女儿素斐, 胡适忍了一年半的眼泪竟在大洋彼岸哭了出来。 在当天写给江冬秀的信中说:“眼泪也是奇怪的 东西。 你记得, 我母亲死后, 我接到电报, 手直抖, 但没

4、有眼泪。后来走到路上, 在饭店里, 忽然哭 了。 到中屯, 进外婆家的门, 方才大哭。 ” 对挚友徐 志摩, 胡适一生都很怀念, 他写过一首小诗:狮 子悼志摩 ,“狮子”是徐志摩生前在胡适家 住时最喜欢的猫, 徐志摩死后, 胡适睹物思人, 诗 中写道:“我正要推他下去, 忽然想起来死去的朋 友狮子, 你好好的睡罢。你也失掉了一 个好朋友。 ” 直到身在台湾, 胡适还能时时想到徐 志摩, 顺便勾出同时的郭沫若, 表示他对后者的 不佩服。 对恋人曹诚英, 胡适只有无奈和苦衷, 总 是躲在诗里凭吊曾经的爱情,一首情真意切的 旧梦 可以概括:“山下绿丛中, 露出飞檐一角, 惊起当年旧梦, 泪向心头落。

5、 对他高唱旧时歌, 声苦无人懂。我不是高楼, 只是重温旧梦。” 胡适对于同时代的千家驹、 许德珩、 张申府 等人都有所照顾, 为了接济同侪, 他以 “北大培养 基金”的名义不断送钱给远在美国的林语堂, 此 事他从未向任何人提及, 也没有记入日记, 直到 林语堂回国后才知道; 为了培养后辈, 他可以把 自己重金购得的珍贵孤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 戌本借给当时身为燕京大学学生的周汝昌, 周 汝昌和周祜昌把甲戌本誊抄一份,使其发扬光大。 后来周汝昌写的 红楼梦新证 还博得了胡适 的赞赏, 称他是自己在红学领域最得意的弟子。 沈从文一向以 “乡下人” 自称, 1929 年, 经徐 志摩推荐,他认识了当

6、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 适, 被其聘为中国公学讲师。第一次登上大学讲 台的沈从文很是紧张, 望着台下的学生竟然十几 分钟说不出话, 只好在黑板上写板书:“我第一次 上课, 见你们人多, 怕了。 ” 后来胡适听说此事, 笑 道:“上课讲不出话来, 学生不轰他, 即是成功。”后来沈从文每当提及被聘为大学讲师一事, 总 说:“适之先生最大的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 尝试 集 ,他把我这位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 大学里来教书, 才是他最大胆的尝试!” 李敖可谓狂矣, 据统计有名有姓的人他大约 骂过 3000 多个,并说整个台湾只有三个人的文 章可以看, 分别是胡适、 殷海光和李敖, 其他人连 提都不要提。

7、 这个声言找个佩服的人就照镜子的 叛才, 却曾经在多种场合坦承自己对于胡适的崇拜。 最近, 已经年近 80 岁的李敖说对于自己一生 影响最大的人有两个, 胡适和蒋介石, 一个是他 的朋友, 一个是他的敌人。 李敖总说自己是现在唯一能和五四时代的 人搭上线的作家, 他并没有夸口: 学生时代的李 敖即已迷上胡适, 胡适在 1953 年赴台中演讲, 听 讲者中就有青年李敖的身影。 他说自己第一次拜 访胡适时, 胡适因为胃疾正在喝橘子汁, 称呼他 为李先生。此后二人不断有书信联络, 李敖还请 胡适写字送他。 到老了发现原来自己和当时胡适 家里的众多宾客一样,算是消费了他宝贵的生 命。李敖服兵役回来,

8、租到台北县新店狮头路十 七号的一处像是碉堡的房子, 每月两百元钱的房 租。那时他穷得裤子进了当铺, 胡适得知后马上 寄去了一封信, 在信中约他去南港玩, 随信附上 一千元支票一张, 并言这只是 “给你赎当救急的, 你千万不要推辞, 正如同你送我许多不易得来的 书, 我从来不推辞一样” 。 后来这笔钱没等到李敖 还, 胡适就已去世。 李敖写过一篇名文 播种者胡适 , 编过一套 胡适选集 和一本 胡适语粹 , 在 胡适语粹 的 新序中他写道:“在启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 最优秀、最高瞻远瞩、最具潜德幽光的哲人智 者。” 这样极端的钦佩之情在李敖的人物评论中 极为罕见。 张爱玲把她最后一次见到的胡

9、适之描述为 “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 ,使她觉得一阵凛 然, 发现伟人自有伟人相。她说胡适是摩西式的 人物, 因为犹太人杀了摩西, 又反过来供奉他。 晚年的胡适睡在病床上, 护士把他露在外面 的一只脚放进被子里, 胡适在睡梦中道谢。第二 天护士和他提起此事, 他竟完全忘记, 私下里称 自己在睡梦中还不忘谢谢别人的帮助, 这真是好 习惯。 胡适写过一首 诗与梦 :“醉过才知酒浓, 爱 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 做你的梦! ” 或许有一扇门通往胡适的内心世界, 但是他却很少对人开启过, 这些只鳞片爪或许只 是这位德智兼隆者的冰山一角。Senior 先 生在缔造 “两弹一星” 伟业

10、的诸多科学家中, 中 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有着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 上世纪 60 年代初,我国核武器研制进入理 论设计阶段。当时的黄祖洽, 是唯一同时参加原 子弹和氢弹两方面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 在 2004 年黄祖洽 80 岁寿辰的纪念活动上,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这样评价: 黄祖洽对原子 弹和氢弹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 那天, 前去给他祝寿的人中不乏德高望重的科学 界泰斗, 更有曾与他共事的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获得者。 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 黄祖洽总会被问起这 样一个问题: 与 “两弹一星” 元勋的荣誉失之交 臂, 是否觉得留有遗憾? “不是因为可以当功臣, 我才去做这件事

11、。 它 是国家的需要, 也是我个人的兴趣。 ” 黄祖洽的回 答总是平静如水。 每一次面临事业抉择时, 上面这句话, 也的 确是黄祖洽所遵循的朴素原则。1980 年, 正处于 科研事业巅峰期的他, 决定在自己迈向花甲之年 的人生旅途中开启全新的事业走上大学讲 台, 开始默默无闻的教书生涯。 从核武器专家到大学教授,有人说黄祖洽 “一生两辉煌” , 并用 “殚思求火种, 深情寄木铎” 来总结他科学人生的两大阶段。辉煌背后, 是他 对人生的不懈思考与追求。倾心物理的 “文学少年”在黄祖洽出版的一本名为 三杂集 的书中, 收录了他中学时期所写的 “少年作文十篇” 。 这些 作文均来自 60 多年前的两

12、本作文簿,由黄祖洽 的母亲留存、 珍藏下来, 直到母亲辞世前才最终 转交给他。 月明之夜 、爱国贵于自爱说 、论建设心 理国防之重要性 单从篇名来看, 当年那个 心系天下的少年黄祖洽便已跃然纸上。 作文簿上, 一篇题为 读庚信小园赋书后 的 文章后,语文老师写下这样的评语:“骈散一炉, 文情俱胜。 使季绳而专研文学, 不难出人头地也。 勉之望之!” “季绳”是黄祖洽的字,老师建议他专攻文 学, 并寄予极高期望。 然而, 初露文笔锋芒的黄祖 洽其实对理科更感兴趣, 特别是物理。 1943 年高中毕业时,黄祖洽听说西南联大 物理系云集了当年最好的教授, 便决心前往内地 投考。他未曾料到, 原本并不

13、算遥远的一段投考 之路, 却因战乱充满了艰辛坎坷, 直到一年后他 才如愿走进理想的大学。在西南联大的 4 年生活, 用黄祖洽自己的话 说, 就是 “游进了知识的海洋” 。 期间, 有数学老师 曾建议他转入数学系,但他还是坚持最初的选 择物理系。 “学了物理,能够解释许多原来说不清楚的 事情。” 黄祖洽说, 他为物理学的精确性着迷。 抗战胜利后的 1946 年,黄祖洽随复校的清 华大学北上, 继续选入物理系, 1948 年毕业时恰 逢解放前夕。他回忆, 当时北平的政府机构和有 钱人纷纷南迁, 市场萧条, 就业困难。 “我不愿放弃物理,又没能在北平的学校或 研究机构找到合适的工作, 唯一的选择是考

14、研究 生。 ” 在老师王竹溪的建议下, 黄祖洽最终报考了 刚刚留学回国任教于清华的钱三强的研究生。 进入清华研究院, 黄祖洽先是跟随钱三强研 制核乳胶,一年后又改跟彭桓武研习理论物理。 彭桓武比黄祖洽大 9 岁, 做黄祖洽的导师时刚刚 34 岁, 已是国际物理学界的知名学者。此后, 两人一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特殊情谊。 1950 年硕士毕业, 黄祖洽离开清华园, 被分 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室工作。“半导体” 书写传奇走进近代物理所没几天, 黄祖洽就经历了他 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次事故遭遇严重车祸。 有半个多月时间,他躺在医院病床上昏迷不醒, 以至有人说:“黄祖洽从此做不了理论工作了。”

15、 “我并没有就此趴下。” 黄祖洽回忆道, 尽管 车祸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但他当时非常性 急, 疗养半年后就重新投入研究工作中。 头上缠着纱布条, 行动迟缓, 步态蹒跚, 不少 人叫他 “黄老” 。黄祖洽觉得奇怪, 明明自己还年 轻, 怎么一下子就被称作 “黄老” 了。在后来的一 篇回忆文章中, 他写道:“我从 12 岁开始离家。 以 后相当一段时间, 心理上总觉得自己还是 12 岁,没有意识到在不断长大。考虑问题也老是保持 12 岁的少年心态。” 随着身体慢慢恢复,黄祖洽承担起越来越 多的任务, 开始与同事们一起调研核理论。 忙碌 的工作中,他说自己早已没有功夫去纠结年龄 的问题。 1953

16、 年初, 按照钱三强的部署, 黄祖洽开始 从事核反应堆理论研究。两年后, 彭桓武调至中 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兼任理论研究 室主任, 时隔 5 年, 二人从师徒变为战友, 并肩成 为我国核反应堆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也正是在两人开始共事的 1955 年,苏联答 应向中国援助 “一堆一器” , 即重水反应堆和回旋 加速器。 于是, 黄祖洽被分配到反应堆组, 跟随钱 三强、 彭桓武等前往苏联接受援助项目培训。 “在莫斯科, 我们住在十月宾馆, 当时我正好 和彭桓武住在一个房间。每天早上, 我们一起到 莫斯科郊外的一个研究所学习反应堆理论。 除了 苏联研究人员开办讲座以外, 我们还一同研读资 料, 并且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 黄祖 洽回忆, 正是在这种频繁的研讨中, 他们发现了 对方的设计方案存在着巨大失误。 “苏联专家介绍, 该反应堆需要 63 根铀棒才 能达到临界大小, 而我自己计算的结果是 56 根, 中间相差百分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