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过程与信息收集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646457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创作过程与信息收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建筑创作过程与信息收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创作过程与信息收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创作过程与信息收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学报8 4建筑论坛 ARCHITECTURE FORUM一般来看, 可以将狭义的建筑创作过程理解为人们习惯上认同的从收集有关信息开始到形成完整设计图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思维最为活跃,创造能力表现得最为充分,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而作为构思前必要准备过程的收集信息的工作却较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理论性的探讨。也许大多数人认为, 收集信息的工作只不过是为了形成对项目的总体认识而不得不进行的程序性工作, 其中既不需要创造性的表现,也毫无技巧可言,只要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了。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教学工作中有时学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资料, 但到头来还是没有形

2、成对设计项目清晰的认识,所谓的信息变成了速写本上的数据;或是埋头于各种信息的分析整理,到设计构思展开时才发现, 准备过程中丢掉了更为重要的信息;还有将已经过时或并不重要的信息作为构思时的重要依据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收集信息绝不是一件毫无创造性的工作, 相反当建筑师通过仔细的观察、 反复的体验、认真的思考终于发现那些开始没有注意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时,也无异于灵感的闪现,就像德国心理学家玛克斯德索所描述的“创作者似乎已经从远处听到了微微的声音, 然而仍然不能推测这声音的含意, 但他从微小的迹象中窥见了一种希望” 。1 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是保证收集信息的质量和效率的先决条

3、件。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机械性很强,可能会给人枯燥无趣的感觉,这时如果创作者把收集信息当作一种负担,很容易产生尽快完成任务的想法,从而造成收集信息的工作浅尝辄止、避重就轻,没有真正达到对项目的总体认识便草草收场,或是丢掉可能会对设计构思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积极调整好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当创作者不是把收集资料当作一项必须履行的程序,而是作为创造性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时, “调查”必然会变成一项充满乐趣的工作。保持开放的心态还意味着创作者要投入更多的热情, 全身心地去感受。寻找信息的工作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需要努力、细致和耐心, 但有些时候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还需要充分利用创造性直觉去

4、发现一些隐含的信息。譬如在进行现场考察时, 如果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被动地”观察记录,那么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到那些有可能对设计项目产生制约的局部信息。 而对整体的个性特征的把握,特别是一些潜在的, 看似微小但可能对设计构思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则必须依靠一定的直觉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得以把握。 以天作建筑工作室设计辽宁葫芦岛海滨公园时的切身体验为例, 当建筑师初到现场考察时:基地周边多为待开发的空地,少有制约。也许是由于基地条件过于宽松的原因, 建筑师虽然又多次赴现场考察却一直没有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 直到有一天建筑师再次沿基地周边的海滩信步时, 突然注意到有零散的废弃的渔船经风吹雨打只剩下锈迹斑斑的骨架

5、半掩于沙土之中,它们与远处夕阳下归港的渔船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这一看似与设计制约不直接相关的信息却在建筑师的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以至于在现场的照片和记录直至第一张构思的草图中, “渔船”都作为重要的信息反复出现,并最终成为构思的中心立意。从这个例子可以使我们认识到, 对设计信息潜在价值的发现必须有赖于创作者以一种近乎“亢奋”的状态去不断地发掘。2 收集必要的信息收集必要信息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保证搜索信息的广度,不要缺失一些重要的信息;二是对收集信息“量”的控制,不收集过量信息和无用信息,减少收集信息的负担。为了保证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不遗漏需要加载的主要信

6、息内容, 许多设计方法论学者建议在资料收集以前制定一份核对表,按表进行搜索。如表1 为某事务所收集信息时所需的核对项目,原为6 大项,3 3 中项,2 1 3 小项,这里只是摘录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采用核对表的确是一种比较严谨的信息搜集方法, 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简单有效地保证信息搜索的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核对表的作用应该只是对需要加载的信息起到提示作用,切不可机械地填写,并要随时地对信息进行综合和判断,继而明确进一步信息收集工作的重点, 要避免将重要和次要的信息混杂在一起, 泛泛的收集资料;核对表的内容应该根据具体的设计项目灵活地加以拟定。上面的实例中,核对表虽然全面

7、,但其中的多项内容在实际的创作中难得应用, 无形中会给信息搜集工作带来负担,这是我们要加以避免的。收集必要信息的另一个要点是对所收集信息的“量”的控制。对于收集信息很多人都抱有一个片面的认识, 那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潜意识地认为占有的资料越多, 为完成任务所作的准备工作也就越充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背景信息是重要的,但是人们必须从中解脱出来。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收集信息的“量”加以控制,常常会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情况。一是对于那些常规性的, 体现共性特征的基础信息如功能要求、常规做法、成功案例等,应该采取收敛的方式加以收集。 所谓收敛的方式是指对类似信息的收集应该在不影响对项目总体认识的前提下,有

8、意识地缩小搜集的范围。查阅手册或是现行规范所获得的基础信息更多地是用来认识和解决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的, 在准备工作刚刚开始时对其不分细枝末节地过量收集有害无益;适度地收集同类项目的成功案例加以分析,可以从侧面帮助建筑创作过程与信息收集赵伟峰 张伶伶8 5建筑学报创作者形成对项目的认识,但如果过量收集将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这些资料信息的收集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地归纳、总结、删减,在满足总体认识的前提下,适可而止。另一种情况相反,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对于那些独特的、体现个性特征的信息如环境特征、历史文化、人文背景等,应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或强化搜索。 这部分信息通常外延较广,在实际的信息收集过程中对其

9、深度的控制具有较大的弹性, 因此容易使人认为收集得多一点,少一点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由于正是这些信息才使设计项目具有了与其他项目区别开来的个体特征, 因此对它们收集得是否全面,认识是否深刻,或是认识到某一细节的潜质,都有可能对创作的方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以一个学生课程设计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设计的题目是某高校体育馆,学生拿到题目后查找了有关体育场馆的资料,对基地条件进行了理解和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初步的构想。但一些更为重要的信息该学生却没有注意到,在老师的建议下,学生制作了扩大范围的基地模型,继而发现了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特殊的城市肌理, 并认识到这才是建筑形态研究时最重要的制约条件。从

10、后来据此修改的草模来看,显然要比最初的构想更适合于基地的整体环境。3 信息的积极内化收集工作刚开始时得到的信息往往处于单独、具体、个别的层次上,必须借助理性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才能在大量的信息资料中发现和提取有价值的东西, 才能保证搜集的信息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搜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注意对资料的理解和内化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搜集资料的过程绝不是简单地将资料复印、拷贝或是在速写本上记录下来,而是要边搜集边整理,积极地思考和总结,将前人的知识经验内化为创作者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将“死”的资料变成被创作者所利用的“活”的信息;另一方面, 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对诸多资料信息的即时判断

11、。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信息,其实质是对前人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但要知道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一次认识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背景, 那时适用的现在不一定适用,那种情况下适用的这种情况不一定适用。因此我们要对诸多的信息首先加以判断,辨明其适用性,就像台湾学者王锦堂所强调的“对统计的数字应加以正确的判断和评估,多数并不一定代表正确” 。4 借助草图对信息分析和归纳借助于文字和图表,通过逻辑的分析、 归纳将信息条理化是理性思维的优点,但在这个信息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中,许多模糊的、不确定的、矛盾的信息也很容易随之失去,而借助图示思维可以对其加以弥补。 利用草图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或是将

12、收集信息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即时地记录下来, 可以促进感性思维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来, 使信息被条理化的同时依然保持其鲜活的一面。 草图在表达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同时总是允许矛盾、 不确定的因素并存,而恰恰是这些“不确定”才为构思阶段对问题的再认识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如在一次与甲方会谈时的纪录里,建筑师除了记录下谈话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外, 还运用图示记录下由谈话引发的一些模糊的想法,这样就为可能的构思埋下了伏笔。5 扩大化的信息源信息的来源不只是通过文字和图片,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实际上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 在交流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对不清楚的地方直接提问,这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收集信息的

13、质量, 扩大信息加载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创作者对各种复杂的信息“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这对于加快信息的理解和内化过程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扩大访谈”的形式将专家、同行、业主、使用者等不同的人群作为直接的信息源。 这对于缩短信息加载的时间,促进信息的内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人群知识层次的差异可能导致对问题的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通过访谈积累信息的过程中对纪录的信息要及时地整理、分析和概括,并进行必要的判断和辨别, 找出对建筑创作有重要影响的部分,而不是泛泛地记录和接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建筑创作过程

14、是一个开放巨系统的作用过程。这就决定了“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是其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在建筑创作过程中, 虽然在真正的创造性工作开始之前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信息加载过程, 但从整体来看,在创造过程结束以前,获取信息的工作永远不能停止。 在构思阶段之前的信息准备工作一定要保证收集信息的广度,不遗漏主要的信息内容,同时,又要对不同的信息区别对待,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具有独特性的,有可能对后面的创作形成较强的制约或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加大搜索的强度,而对其他方面的信息可以先做一个粗略的了解,一些具体的更为详细的内容随着创作过程的深入,再作进一步的补充。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天作建筑研究所( 哈尔滨,1 5

15、 0 0 0 6 )收稿日期:2 0 0 6 - 1 1 - 2 3表1 某事务所建筑设计部分核对表A基地计划1 、 技术资料之收集、调查、整理、研究a . 一般计划:都市、地域或地区之沿革,基地附近之地势,基地附近之气象,都市或地区之人口动态,都市或地区之产业动态,都市或地区之产业现状。b . 一般基地资料:地形图及地政纪录, 现有建筑物, 计划路线, 地上权与地役权, 与邻接基地的关联。 c . 一般设备设施资料:自来水、煤气、电气、与能量工厂之关系、与共用排水设施之关系、烧垃圾设施。d . 一般基地法规:用途地域、容积限制、防火地域、地区之指定、事业之限制。e . 一般地盘调查资料:地下

16、探查、土壤试验、地盘种类、容许承载力、地下埋设物、地下水位、基地筑造补强。f . 一般基地环境调查:大气污染现状、噪声现状、地震现状、景观现状。 g . 一般基地利用计划:交通计划与基地利用度、扩展计划与基地、 近邻水面之利用。h . 一般工程:预定开工时间、预定竣工时间。2 、 经营资料之收集、调查、整理、研究a . 一般经济:总工程费预算概况、资金概况、保险、损失补偿。b . 基地利用计划:基地价格、基地之经济利用度。c . 建筑物利用计划:计划面积、预定租金额、收支计划。 3 、 都市计划之研究( 以下略)参考文献 1 张伶伶, 李存东. 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与表达.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1 . 2 王锦堂. 体系的设计方法初阶. 台北: 远东图书公司, 1 9 7 6 3 ( 德) 玛克斯 德索. 美学与艺术理论. 兰金仁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 9 8 7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筑创作论”资助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