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46382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张立东(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关键词:李济;西阴村;夏文化探索摘 要:李济的晋西南考古调查与西阴村发掘,带有探索夏文化的目的。徐中舒提出的仰韶文化即夏文化说,与李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阴村的发掘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以比照的考古资料,从而导致了夏文化探索历程中第一个小高潮。Key words : Li Ji ; Xiyincun; the Search for the Xia CultureAbstract :The research for the Xia Culture is in part the purpose of Lijis survey in sou

2、thwestern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subsequentexcavation at Xiyincun. Inspired by Lijis field works and thoughts ,Xu Zhongshu proposed the well - known theory that the Yang2shao Culture is the Xia Culture. The excavation at Xiyincun produced comparable archaeological data for scholars ,and resulted in

3、 thefirst high tide in the search for the Xia Culture.郑杰祥先生选编的夏文化论文选集,收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夏文化的26篇文章,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该书前言对夏文化的探索历程进行了总结。在谈到早期的夏文化探索时说:“本世纪二十年代,以田野发掘为基础的我国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为探索夏文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三十年代初期,徐中舒先生首次利用田野发掘的考古资料研究夏文化,说从许多传说较可靠的方面推测,仰韶似为虞夏民族遗址,依据中国史上虞夏民族分布的区域,断定仰韶为虞夏民族的遗迹,提出仰韶文化为夏文化说。这个意见在三十和四十年代的我国史学界一直居

4、于主导地位”1。这是关于早年夏文化探索很有代表性的说法。尽管徐中舒曾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学习过考古,但他毕竟没有参加田野工作,应属历史学家之列。同样力主仰韶文化即夏文化的丁山2、吕振羽3、翦伯赞4,更是典型的历史学家。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当时主要是历史学家努力进行夏文化的探索。难道当时没有以探索夏文化为目的的考古工作吗?考古学家们没有探讨过夏文化吗?最近读到李光谟先生编李济与清华的几篇文章5,获悉李济发掘西阴村的一些背景材料,始知西阴村的发掘不仅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6,而且是首次以探索夏文化为目的的田野工作。西阴村的发掘在夏文化探索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仰韶文化即夏文化之

5、说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李济晋南考古的动因李济去山西南部进行考古工作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这就是探索尧、舜与夏代遗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戴家祥先生是1926年成为清华研究院第二届研究生的,他在59华夏考古 2003年第1期1989年致李济之子李光谟先生的一封信中, 回忆说李济从山西回到清华之后,梁启超建 议开个欢迎会。 “那次欢迎会,李老师首先 说明,选择山西为工作对象的动机,是史 记上讲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些行政名城都在山西” 。依此,李 济山 西 之 行 应 是 冲 着 尧、舜、禹 的 都 城去的,只是当时还没有明确将夏文化探 索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 。 这在 山西南 部汾河

6、流域考古调查 一文里交待得比较清楚。 这篇类似游记的文章记录了1926年初 在山西南部调查的全过程。从中不仅可以了 解这次调查过程中的主要活动,而且会明白 为什么首先选择晋南进行田野考古工作。此次调查中的主要活动有:介休人体测 量;考察介休的绵山;在姑射山的石灰岩洞 穴探寻旧石器遗迹;考察尧陵;发现交头河 仰韶遗址;去绛州的古董铺以获取关于古物 的信息;在中条山探查;寻访舜陵;参观安邑县博物馆的藏品;寻访夏代诸陵并发现西 阴村遗址;寻访安邑县的三处碑碣;考察稷 山县小宁村的所谓唐代壁画。这些活动显得 有些庞杂,不像今天的专题调查,这说明最 初的目标可能是多方面的。无论旧石器、新石器还是尧舜禹的

7、遗迹,都可能成为下一步 田野发掘的对象,而在人体测量和古代建筑 方面的活动,则很可能只是因为个人的兴 趣。李济在美国学的是体质人类学,回国后 虽然改行搞了考古,但“他始终未能忘情于体质人类学”7。他之所以在介休进行人体测量,仅仅是因为他看到当地居民“很像是 一 群 异 种 系 的 人”,显 然 是 临 时 的 决 定。 虽然这次调查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但其 主要目的应是探寻尧舜禹与夏代遗迹。李济写道:“霍州与临汾县之间有很多历史遗迹, 但是我不打算在临汾以北作什么细致的考 察,因此我们就很快通过这个地区,于25日抵达临汾县。 ”这就充分说明此次山西之 行是直奔临汾以南去的。在临汾以南的工作 虽然

8、项目较多,其核心却是尧、舜和夏代诸 陵。这在下面的几段文字中是很明确的。 “临汾县(平阳府) ,这是一个勾起人们的历史遐想的城市 尧帝的古都!我们在 临汾县休息了一天, 27日早晨前往这个县 西部的姑射山进行考察” 。 “我个人考察这个 地方的意图,是要探寻一下石灰岩洞穴 我怀着发掘一些旧石器时代遗迹的希望,探查了其中的五个洞 晚上,我跟袁先生就 我们应该走的确切路线进行了长时间的讨 论,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我个人的工作 而言,我应当部分地以历史遗址、部分地以 可能的史前定居点作为我前进的路标。这样,在3月2日上午10时,我们便动身前 去尧陵” 。 “我们回到曲沃后的下一步行程是尽快 越过中

9、条山 关于舜帝和夏代的一些古老 传说都集中在这座山脉四周,因此我决定在这里花费些时间” 。 “我们在17日傍晚抵达运城, 18日进 入县城, 19日开始寻访传说中的舜帝陵墓, 途中又在运城的一些庙宇作了逗留” 。 “我们于21日离开运城, 22日到达夏县 传说的夏朝王都。据传大禹庙以及禹 王后裔和许多著名大臣的陵墓都在这里。所 有这些我都去寻访了。不过说实在的,从外 表上判断,我根本无法肯定这些是或者不是 真正的陵墓。它们看起来都像是普通的坟冢,只是稍大一些。可是,在我们寻访这些 陵墓的途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当我们 穿过西阴村后,突然间一大片到处都是史前 陶片的场所出现在眼前” 。 这里明

10、确记载西阴村是在寻访夏代陵墓 的途中偶然发现的。现在想来,当初李济很可能希望在夏代诸陵及其附近发现一些古代 文化遗存,但在传为夏陵之处无任何有价值 的发现,却在西阴村意外发现了一处仰韶文69学者 学术史化遗址。可以说,西阴村遗址的发现,是李 济探索夏代文化过程中的一个收获。关于这 一点,李济在西阴村史前遗址的发掘中 说得比较清楚:“西阴村的史前遗址,是1926年3月24日我和地质调查所的袁复礼先生在寻访夏代皇帝陵墓的途中发现的。 ” 杜正胜先生也认为李济对西阴村的发掘具有 明显的史学倾向,西夏村的史前遗址是在寻 访夏代陵墓的途中发现的,之所以决定发 掘,部分是此地正处在传说中夏王朝王都地区的中

11、心8。二、关于“仰韶文化即夏文化”说“仰韶文化即夏文化”说是徐中舒先生 在再论小屯与仰韶中首次提出9,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若细究,他对夏文化的这 种看法很可能来源于李济。 李济应聘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特约讲 师,是在1925年的暑假后,而徐中舒几乎 同时考入该院,成为第一届学生,二人有师生之谊。苏云峰先生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述 略中曾经谈到李济与徐中舒的师生关系: “李济 在研究院讲学的时间每学期不过 数周。参加研究院教务会议次数最少,所指 导的学生也仅徐中舒、吴金鼎二人。 ”10尽管徐中舒先生仅在清华学习一年,但他是在 提交论文后提前毕业的,要在一年内完成几 年的学习内容,其刻苦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12、 当李济去山西调查之时,他正在清华。1930 年徐中舒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又与李济成为同事。徐中舒在学术方面 受到李济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他在再论小 屯与仰韶中写到:“最后我要感谢李济之 先生,他给我许多正确的知识,并以这可贵 的篇幅给此文以发表!”从未参加田野发掘 的徐中舒能够写出专门讨论考古问题的文章,而且能够在李济主编的安阳发掘报 告中发表,与其考古方面的老师李济的帮 助是分不开的,所谓“许多正确的知识”之中,也许就有仰韶文化可能为夏文化的想 法。陈力先生论述徐中舒先生的夏文化研究 时,明确指出再论小屯与仰韶是在李济 的启发下写成的11。 仅仅根据篇名,即可知徐中舒的再论小屯与

13、仰韶显然是李济小屯与仰韶的 续篇。二者在内容上也有不少关联之处。李 文仅断定“仰韶与小屯两种文化,不但有地 域上的分别,大约很有时期的先后不同 殷商文化之代表于小屯者或者另有一个来源,仰韶与它的关系最多不过像那远房的叔 侄,辈分确差,年龄却甚难确定”12,徐文 则明确指出:“小屯与仰韶两遗址的文化, 必各有其源流 仰韶似为虞、夏民族遗 址。 ”在有关西阴村的几篇文章中,可以看到 李济曾经设想仰韶文化可能就是夏文化。李 济在西阴村史前遗址的发掘一文中指 出:“选择西阴村这个史前遗址,主要是因 为它覆盖的面积比交头河遗址为大;部分地也是由于它的位置正处在传说中夏王朝 中国历史的开创时期 的王都地区

14、的中 心。 ”尽管只是“部分地”由于西阴村位于 夏朝王都地区的中心,也足以说明李济已经 考虑到这里的仰韶文化为夏文化的可能。梁思永在英文本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 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鉴于当时李济 西阴村史前的遗存的英文本尚未刊行, 曾对其中文版进行“扼要地摘译”:“西阴村 史前遗址在山西省西南角的夏县境内(即黄河入海前最末一个大河曲处) ,为传说中的 夏代(公元前2205年)文化中心地区,据 传说大禹庙和他的后人的陵墓以及当代名臣 们的坟墓都在此地。此外,历史传说中的尧(公元前2285年)、舜(公元前2257年)古都,相传也都在山西这一西南角,前者在夏县北面,后者在夏县西南。所以这个地方至 少在

15、传说中是具有悠久的历史的。 ”13这段摘译对西阴村遗址与夏文化的关系,比李济79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的原文交待得更为清楚。梁思永不仅明确指 出晋西南是“夏代文化中心地区”,而且将 尧、舜古都列在“此外”之中,显然他认为 西阴村发掘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夏代文化。经 查,李济与清华收入的西阴村史前的遗存中文版没有上述一段话。或许梁思永 此处所说是对李济有关思想的综述。 李济在西阴村史前的遗存第二节 挖掘的经过中更进一步指出:“近几年 来,瑞典人安特生考古的工作已经证明中国北部无疑经过了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因为这种发现,我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 上的兴趣就增加了许多。这个问题的性质是 极复杂的,也包括

16、着很广的范围。我们若要 得一个关于这文化明了的观念,还须多数的细密的研究。这文化的来源以及它与历史期 间中国文化的关系是我们所最要知道的。安 特生在他的各种报告中对于这两点已有相当 的讨论。他所设的解释,好多还没有切实的 证据。这种证据的需要,他自己也认得很清楚。所以若是要得关于这两点肯定的答案, 我们只有把中国境内史前的遗址完全考察一 次。不作这种功夫,这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自然,因此发生的问题不止这两个;其余的 也是同等的重要,具同样的兴趣。我们现在的需要,不是那贯串一切无味地发挥;我们 的急需是要把这问题的各方面,面面都作一 个专题的研究。这个小小的怀抱就是我们挖 掘夏县史前遗存的动机。 ”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两层意思:第一,我们最要知道的问题是仰韶文化的来源及其 与历史期间中国文化的关系;第二,要解决 这个两问题,必须把中国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