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锻造的青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6323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7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工程锻造的青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级工程锻造的青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工程锻造的青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青年新青年1919青年观R每周二出版第 213期 2018年 1月 2日 星期二青春派时代新人新担当R港珠澳大桥, 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 杂、 施工难度最大、 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被世 人誉为 “超级工程” 。项目即将完工之际, 记者来 到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现场, 随处可见 面庞年轻但皮肤黝黑的 80后青年建设者。他们 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 成为大桥建设的主力军。 7 年紧张建设, 7 年艰辛付出, 他们承受了什么, 又书写下什么?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硬汉能使 “绣花针” : 工匠 精神苛求每个细节“这是咱们国家第一次做这么深、 这么长的 沉管隧道, 所以我们每一个细节都要

2、小心翼翼、 精益求精。 ” 说这话的叫刘经国, 先后在港珠澳大 桥工程中负责沉管预制、 人工岛主体建设等项 目。他所说的 “沉管隧道” , 在我国乃至世界上还 都是新鲜玩意儿。此前, 我国已有的沉管工程总 共还不到 4公里, 而港珠澳大桥要造的沉管则长 达 6.7公里, 还要沉到 40多米的海底, 并满足 120 年的设计寿命, 对技术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在构件安装环节, 规范的精度在 5 毫米以 内就可以满足要求, 但实际上, 有 1 毫米的误差 我们都觉得不舒服, 非得通过各种办法把误差降 到 0.5毫米以内才行。 ” 刘经国说, 沉管预制时, 一 米八几的他每天都要钻进长 38米、

3、高 11.4米、 壁 厚仅 1.5米的钢筋笼里, 举着手电筒左右腾挪, 把 近 100根注浆管的安装效果一一检查到位, 确保 每一个焊接位置的密闭性能。“现在回过头看 云 淡风轻 , 但当时那种疲惫真是苦不堪言, 就想着 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可责任心又迫使你不得不认 真。 ” 刘经国说。 港珠澳大桥之所以能成为超级工程, 不仅在 于规模、 体量, 更在于对技术的追求, 对质量细节 的注重。这样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被建设者们自觉践行在大桥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预制完成后、 浮运沉放前, 沉管要进行舾 装。主管这个环节的杨永宏要确保沉管的每一 个螺丝、 每一个阀件不能出一点问题, 否则,

4、 沉管 安装就会受到影响乃至被迫取消。“为此, 我们要 对每个沉管做 3 到 4 次演练, 一遍遍地检查确 认。 ” 杨永宏说, 他至今还记得沉管里的每个细 节,“就像一幅地图印在了脑子里。 ” “经验是试出来的, 质量是磨出来的。 ” 为了 适应南方的海洋性气候、 保障使用寿命, 大桥人 工岛主体建筑、 挡浪墙采用了更高技术规格的清 水混凝土。“以前没有施工经验, 我们就一次次地 打模板、 做实验, 一次次地调整材料比例, 最终达 到了最佳效果。 ” 陈三洋说这样的过程十分煎熬, 但绝不后悔,“超级工程不仅是 产品 , 更是个 作品 , 每个细节都应该是完美的, 不能留一丝 遗憾。 ” 正是

5、凭借这股子认真劲, 大桥建设者们创造 了 “极限 3 毫米对接偏差”“最终接头毫米级偏 差” 等一项项震撼人心的纪录, 圆满完成了 33节 巨型沉管和最终接头安装的施工任务, 创造了外 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设奇迹。初生牛犊不怕虎: 条件艰 苦却激发出斗志2011 年夏天, 刚参加完入职培训的陈三洋 和同届学员们一起, 聚在公司等待分配消息,“大 家一知道我被派到港珠澳大桥后, 立马就投来羡 慕的目光。这么大的项目, 对搞工程的人来说, 真是可遇不可求! ” 那时, 年仅 24 岁的陈三洋对 超级工程满心向往, 而对即将到来的艰辛工作, 却 “一点概念都没有” 。 一到项目上, 陈三洋便被指派

6、参与人工岛工 程在海面上 “无中生有” , 建两座连接沉管的人工岛。由于离岸边需要坐两个小时船, 项目部 索性在施工水域附近安营扎寨, 在生活船上吃住 了半年多,“风平浪静还好, 一起风浪, 船就摇摇 晃晃, 有时吐得稀里哗啦, 睡不好觉是常事” 。人 工岛完成钢圆筒振沉后, 还要把中间区域海水排 干, 这一过程中需派专人实时监测水位。一天晚 上, 其他人都已撤回, 只留了陈三洋一个人漂在 “岛” 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荒凉、 孤独” 。 初生牛犊不怕虎, 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艰 苦的生活条件、 繁重的工作压力, 青年建设者们 没有畏惧, 反而被激发出更加昂扬的斗志。 身为技术员的陈三洋

7、, 除了每天完成审图 纸、 做方案、 定工艺、 审核查验、 协调施工等 “规定 动作” , 还自我加压、 钻研工艺, 先后为施工提出了 “冷却循环水可逆流式分流器” 等建议。每年 10 多项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让陈三洋成了同事眼中 的 “创新达人” 。6年过去, 他已不再是初出茅庐 的应届生, 而成了能 “挑大梁” 的项目技术骨干。 不同于陈三洋, 杨永宏来到项目之前, 已经 参与过苏通大桥、 京沪高铁等大项目, 在港珠澳 大桥, 过往的经验与持续的努力帮他实现了快速 成长。2013 年, 33 岁的他便要负责管理整个非 通航孔桥的施工,“虽然是小桥, 但质量、 安全我 自己要负总责, 压力和

8、责任完全不一样。 ” 几年 间, 他从工区工程部长、 助理到了工区项目副经 理, 如今已晋升为岛隧项目专业副总工程师。“成 长背后是付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 杨永 宏说, 相比而言, 无论是工程设计、 监理单位, 还 是房建领域的工作都比坚守在桥梁建设一线要 轻松不少,“可是人到了一定阶段, 首先应该追求 的是实现人生价值, 不是吗? ”好男儿志在四方: 这个行 业是讲究责任和奉献的在工程建设行业, 长年在外、 与家人聚少离多是常态, 一项耗时 7 年之久的工程, 更是成倍 放大着离愁别绪。一边是新组建的家庭, 一边是 刚起步的事业, 80后建设者在感受喜悦之余, 也 承受了许多压

9、力。 2011 年初到项目部时, 刘经国的孩子刚满 两岁。几年紧张施工, 完全没有周末, 虽然说原 则上每季度可以休息 5 天时间, 但作为主要管 理人员, 刘经国不得不放弃多数的休假机会。 “对家人的亏欠肯定是有的, 但是这个行业又是 最讲究责任心和奉献的, 这么多人每人负责一 块, 这么大的工程也不可能停下来” 刘经 国的眼里泛着泪光做起了 “检讨” ,“就算回到 家, 前两天很放松、 很舒服, 可呆个 3 天之后, 我的心里就开始发慌, 感觉空落落的, 总想回 现场。 ” 相较之下, 杨永宏和陈三洋则更幸福一些 他们的妻子和孩子都跟着一起到了珠海定 居。空间距离是近了, 可由于建在海上的

10、项目部 离市区很远, 见面机会依然十分有限。待到项目 结束, 他们又将举家迁徙, 四海为家。 说起家庭, 好男儿心怀愧疚、 欲言又止, 可 一说到事业, 他们又来了精神、 滔滔不绝。“咱们 做的这个沉管技术, 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里程 碑意义。从施工上看, 咱们的项目制度、 体系 建设、 风险控制、 现场管理在全国都是绝对的样 板工程。 ” 刘经国自豪地说。“我很庆幸职业生涯 能从港珠澳大桥开始。在这里, 我们和国内一 批最优秀的工程行业人才一起, 向世界展示了 中国工程不比任何人差! ” 陈三洋的脸上同样满 是骄傲。 项目收尾后, 数以千计的青年建设者们便将 各奔东西, 去往下一个项目, 开启

11、新一段征程, 把 在超级工程中收获的宝贵财富带往祖国每一个 角落。而屹立于伶仃洋上的这座大桥, 将永久镌 刻着他们奋斗过的青春年华, 任波涛汹涌, 任岁 月远去港珠澳大桥建设者, 80后比例超过一半, 他们抛家舍业, 专注每一个细节, 越是艰险 越向前 超级工程锻造的青春本报记者刘志强对于一直被视为 “未来” 的青 年们, 该如何接住这沉甸甸的过 去, 怎样才能不负这锦绣年华?如 果真的能时空变换、 身临其境, 我 们可以用来告慰前辈们的, 除了现 世安稳, 应该还有更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 一 幅描绘两个孩子隔空相望的暖心漫画, 让无 数人感动不已。漫画中, 一边是南京城破的 荒

12、乱光景, 赤裸着双脚的少女张着手臂, 惊恐 无助; 一边是南京新街口的繁华街景, 裹着厚 厚棉服的姑娘伸手相望, 岁月静好。“1937 2017: 那年乱世如麻, 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 华” 的字样, 让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相遇, 在 感同身受中唤醒人们那段不能沉睡的记忆。 备受推崇的暖心漫画, 固然有南京大屠 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创作背景, 但也彰 显 了 当 代 青 年 在 试 图 做 些 什 么 的 纪 念 方 式。作者在谈到创作历程时说,“通过这种 对比, 表达一种现在的人想帮战争中的他 们做些事情, 但却无能为力的心情。 ” 在时 间静止、 悲伤凝固的这一天, 汽车鸣笛、 交 警 脱

13、帽 、 降 半 旗 、 送 花 圈 人 们 都 在 用 力 所 能 及 的 方 式 缅 怀 亡 者 、 铭 记 历 史 , 那 么, 对于一直被视为 “未来” 的青年们, 又该 如何接住这沉甸甸的过去, 怎样才能不负 这锦绣年华? 和漫画中的当代小姑娘一样, 在时隔 80 年后的寒冷冬日, 年轻人早已穿上了时髦的 冬衣, 离那段国破家亡的时光越来越远。比 起考虑下一顿饭如何解决, 我们可能更关心 下一场演唱会在哪举行; 相比惊恐下一颗炮 弹在哪落下, 我们可能更在意热门游戏里能 否 “大吉大利, 今晚吃鸡” 。我们关注 “秃头” , 担心 “油腻” , 自称 “佛系” , 咆哮着 “我们是 谁

14、” 唯独少了些与历史勾连的基因, 缺了 些和时代同频共振的鼓点。 每一代人都会焦虑,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 的长征路。在 “乱世如麻” 的年代, 身处西南 边陲的一群年轻人齐声高唱,“同学们, 莫忘 记失掉的家乡, 莫辜负伟大的时代, 莫耽误宝 贵的辰光。赶紧学习, 赶紧准备, 抗战、 建国, 都要我们担当! ” 就像潘际銮院士说的那样, “那个时候, 国家都快要亡了, 我们读书的时 候, 哪里会想着就业、 赚钱啊这些事, 都是想 着学好了, 怎么才能救国。 ” 这是他们的呐喊 与担当。 当时光穿过硝烟弥漫的历史, 推开新时 代的大门, 我们这代人又当如何?在 南京暴 行: 被遗忘的大屠杀 中,

15、张纯如写道,“历史 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 ” 是 啊, 这个痛彻心扉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一 直在等待后人画上句号。这看似简单的一 笔, 实则重若千钧, 因为它意味着 “千秋耻, 终 当雪” 的救亡图存, 也是 “走向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的光明前景, 更是 “国家的前途、 民族的 希望” , 要靠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前进不止、 奋 斗不息。 在另一幅同样题材的漫画中, 有人这样 写道,“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 我一定会告 诉你, 山河犹在, 国泰民安。 ” 其实, 对当代青 年人来说, 如果真的能时空变换、 身临其境, 我们可以用来告慰前辈们的, 除了现世安稳, 应该还有更多。

16、莫负这锦绣年华盛玉雷年底是一个让人焦虑和惶恐的时节。 这个时候, 人们说得最多的话常常是:“时 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这一年什么都没做就过去 了! ” 微信朋友圈里也常常充斥着一股让人感到 紧张的氛围:“快过年了, 又要老一岁了” 就 在前几天, 我还在和朋友说着几乎一模一样的 话, 交换着彼此的焦灼。 是啊, 日历马上就要从鸡年翻到狗年 但是, 不是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嘛!有人说, 基 本养成一个好习惯只需要坚持 21天, 何况一个 多月呢 有趣的是, 在 1月开始时发誓立志、 精心规 划、 精神抖擞地生活, 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在年 底时能依然坚持如此的人, 只是极少数。 我们心里似乎常常对 “最初的几分钟” 情有 独钟, 而对 “最后的几分钟” 却习惯性漠视。比 如课堂上, 最后的几分钟容易 “人心不稳” , 一阵 阵窸窸窣窣收拾书包准备冲出教室的声音, 一 群竖着耳朵等下课铃声的孩子; 比如, 一本笔 记, 通常越到最后字越潦草; 再比如, 人生的老年, 不少人觉得凑合活着就可以, 追求生命质量 那是年轻人的事。 “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