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留下了一个独特故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6229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信留下了一个独特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信留下了一个独特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信留下了一个独特故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的灵感源自一段旅行新侨报:风和日丽 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艾伟:2006年, 我和朋友去福建的一个 小镇。 我们到达的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 那是一 座考究的宅子, 我党某高级干部曾在那儿战斗 过, 墙上挂着一个女人的照片, 非常贵气。 据说 这女人是当年高干的恋人, 解放后曾去过北京寻 “夫”, 后来一直未嫁。 最早的灵感就来自这里。 我当时想起京剧 “王宝钏和薛仁贵” 的故事, 想 起大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命运际遇, 我觉得这里有 中国人喜欢的乱世传奇在。 就想写这个故事。 在 写前, 我查看了很多的资料, 做了大量的准备, 小说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后来, 我看到我的责编 张懿翎女士把这部小说

2、概括为 “似传奇又似史 诗”, 非常正确。新侨报:风和日丽 写一个私生女的寻父 之旅, 而其生父是一位开国将军, 为什么想到从 这个具有戏剧性的个人角度入手开启一扇沉重历 史的大门? 艾伟: 刚开始准备这个题材的时候, 我的 重心其实是在杨小翼的母亲杨泸身上。 后来我把 重心转到了杨小翼身上, 我觉得 “私生女” 这个 角度虽然很小, 却像一把匕首, 可以刺破被革命 修辞术叙述出来的华美的历史图景。 整个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革命的世纪, 革 命几乎像一尊神一样笼罩在中国人的精神深处。 革命是壮阔的, 也是神圣的, 但同时也难免泥沙 俱下, 它的底部律动着个人的理想、 野心、 私 欲。 但革命成

3、功后, 因为合法性的需要, 对革命 历史必须重新书写, 这样的书写使革命历史变得 一尘不染, 革命者都变成了钢铁战士。 杨小翼作 为革命的私生女, 她在革命之外, 但又可以进入 革命的腹地, 那儿有真实的图景, 那儿有钢铁战 士盔甲下的血肉和人性, 还有杂草丛生的景象。 杨小翼的故事原型实际上是戏剧中金枝玉叶流落 到民间的故事。写出苦难人间的温情时光新侨报: 在我们接触的不少当代文学作品, 写文革、 知青生活等比较近的历史事件, 一般到 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就止步了,风和日 丽 却一直从1949年开始写到了千禧年, 长达 50年的时代画卷, 三代人的命运, 存在怎样的 写作难度? 艾伟:

4、要把1949年到新千年的50年历史用 小说的形式结构起来, 又要自然, 流畅, 不是生 拉硬扯, 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这是很考验一个 作家的结构能力的, 而这一点, 恐怕只有我这个 写作的人才知道其中的不容易和甘苦。 这部小说 写了3年多, 难度一定有, 但我现在都忘了。 写 作这本书最难忘的地方是在下半部, 尹泽桂将军 的外孙伍天安死于云南的一次车祸, 他瞒着杨小 翼收了伍天安的尸骨, 埋在香山一个军事基地 里, 并把早年情诗中的一句话献给了天安:“愿 汝永远天真, 如屋顶上之明月。” 写到这里, 我 真的有一种被照亮的感觉, 我知道, 我叙述的前 方不再是黑暗的了, 我只要写下去就成了,

5、 我快 抵达那个彼岸了。新侨报: 像杨小翼这一代人, 在现实生活中 被称为被 “耽误的一代”, 他们经历中国的动荡 时期, 在最好的年华经历文革、 当知青, 他们对 中国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怎么看她这一代人? 艾伟: 杨小翼最终也没有和父亲相认, 并 且, 她作为学者一直在探究 “父亲” 和革命的真 相, 以刺痛那个被革命塑造后穿上厚厚盔甲的钢 铁战士的肉身为己任。 当然其中有理解。 但这种 理解是把人放在历史洪流之中, 人只不过是时代 意志的产物。 即使是意识形态的创造者, 这套系 统亦规约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读过老鬼的 我 的父亲杨沫, 写到杨沫宁可儿女们受饿, 也不把 组织给她享用的特

6、供食品给儿女们吃, 已没有一 点正常的母性。 我在小说里说过, 将军如果生于 另一个年代, 可能是个在花前月下吟诗作乐的风 流雅士。 我一直说, 人是被时代所劫持。 从这个 意义上, 我愿意通过杨小翼去理解那一代革命家, 他们的冷酷和孤独以及深藏于内心的不为人知的 苦痛。 这一切至今仍然是谜团。新侨报: 如果把你的几部长篇做一个纵向对 比, 会发现你的笔调从冷酷愈来愈趋向温暖。 在 小说中, 杨小翼虽然遭遇了婚外情、 私生子等诸 多问题, 但其中也不乏人性的温暖, 不知道你自 己持什么样的意见? 艾伟: 我喜欢你这个问题。 我看到有人评 论这部小说, 说艾伟是带着含泪的倔强的微笑, 面对沉重的

7、历史。 我们的苦难是那么的深远和长 久, 但我想即使在苦难中, 依旧是有温暖的存 在。 人性中有善有恶, 这是人性结构, 人性中是 有神性和魔性的, 所以, 有上帝和撒旦。 这是相 互缠绕一起的, 难解难分。 但有一点, 向善的力 量从来是强大的。 所以, 我想写苦难中的温情时 光, 叙写爱、 友谊、 家庭的持久力量, 写出绝望 中的希望。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起了这么一个 充满希望的温暖的名字。 另一方面, 这个书名也有反讽的意涵在, 小 说的世界可以说风雨雷电, 而我用了一个完全相 反的词。自信留下了一个独特故事新侨报: 比如余华, 比如麦家, 还比如你, 浙江作家群一贯比较低调, 给人

8、的感觉就是自 己埋头写东西, 似乎与浙江人的商道文化也很 相似, 在平日的生活中, 你大概是一个什么样 的状态? 除了写作, 还有没有其他的爱好? 艾伟: 我平常的生活极度无趣, 喜欢呆在 屋子里独处, 有时候经常好几天不出门。 实在感 到寂寞了, 就找几个朋友去茶馆喝茶聊天。 我年 轻时爱好颇多, 组过乐队, 还谱写过流行歌曲, 现在写作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我写作一部小说, 会选择一张CD, 每天开 始工作, 就放CD, 听完两遍, 一天的工作就完 成了。 一部书写完后, 这张碟就听得烂熟, 几乎 可以倒背如流了。 我记得我写 爱人有罪 那会 儿, 听的是 红 的原声CD, 后来,爱人有 罪

9、 在电台连播时, 开头曲竟然是 红 的主旋 律, 太神奇了。 可见, 音乐已经以自己的方式融 入了小说之中。新侨报: 我注意到 风和日丽 中的人物 和场景, 很能引起读者索引的兴趣。 你在写作 过程中做何考虑? 你怎么看作家和读者的关系? 艾伟: 在网上看到一部分读者做这样的猜 度, 也感到很意外。 不过, 我想说: 这是题材决 定的。 你想讲一个时代, 并且如此直面它, 这恐 怕不可避免。 关于小说和读者的关系, 我的认知是, 一部 小说的生命力是读者给的。 一部小说只有参与到 一代一代人的精神人格建设之中, 这部小说才是 有生命力的。 像四大古典名著, 有力地塑造着中 国人的人格气质且不论这种塑造的好坏。新侨报: 您曾说过, 若没有一部书长销不 衰, 这个作家根本就不算成立。 那么,风和日 丽 获得了文学界和影视界的双重认可, 您认 为, 他会像 活着 一样长销不衰吗? 艾伟: 我不知道。 这里有运气在, 有时 代气脉在, 风云际会可能成全了某本书。 但我 觉得一个好故事很重要, 我相信我为共和国50 年历史留下了一个独特的故事, 一段共和国历 史之外的类似于 “余数” 的传奇。 我上面说过, 我相信以后会有人对这个故事感兴趣, 会把它 再一次影视化。本报记者徐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