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理咨询师 房兴达 社会心理学知识 冲刺串讲(3)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6461242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心理咨询师 房兴达 社会心理学知识 冲刺串讲(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心理咨询师 房兴达 社会心理学知识 冲刺串讲(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心理咨询师 房兴达 社会心理学知识 冲刺串讲(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心理咨询师 房兴达 社会心理学知识 冲刺串讲(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心理咨询师 房兴达 社会心理学知识 冲刺串讲(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心理咨询师 房兴达 社会心理学知识 冲刺串讲(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心理学 理论串讲 主讲老师:房兴达 第五节 态度形成与转变 第一单元 态度概述 态度概念: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特点:1.内在性;2.对象性;3.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 1.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 2.情感成分: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 3.行为倾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 由于上述三种成分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 C(cognition,认知) 、A(affection,情感) 、B (behavior tendency,行为倾向) ,因而有人把

2、态度的三成分说称为态度的 ABC 模型。 态度的维度:1.方向;2.强度;3.深度;4.向中度;5.外显度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 吸引力。 2.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 3.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 4.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 海德(F. Heider,1958)的平衡理论: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海 德提出了一个 P-O-X 模型来说明他的观点。 在 P-O-X 模

3、型中,P-O 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O 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 不平衡。而 P-O 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沟通概念: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 构成。 图 2-7 注意和 140 页图 2-5 的区别联系。 沟通的功能: 1.沟通是

4、获取信息的手段; 2.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3.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4.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5.沟通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人际沟通的分类: 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虚拟沟通是随着互连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形式。 第二单元 身体语言沟通(全部掌握) 目光与面部表情:眼睛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身体运动和触摸: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人际距离: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是社交距离。 第三单元

5、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人际关系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 1.个体性 2.直接性 3.情感性 自我暴露/自我开放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 4 个水平: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 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 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彼此没 有任何关系的人,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 2.交换性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平等原则。 人际关系与幸福: (二级掌握,专栏 2-14)

6、 心理学方面调查表明:关键人际关系的顺序依次为:亲子、夫妻、亲密朋友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熟悉与邻近;2.相似与互补;3.外貌;4.才能;5.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喜欢的最稳定因素之一, 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排在序列最前 面、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 从众 从众概念:是在群体压力下,

7、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多数人 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行为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确性、其他因素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全部掌握)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 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 社会干扰: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 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 1.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2.观众效应: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

8、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 显影响。 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 少的现象。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模仿的概念: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 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模仿的意义: 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2.适应作用; 3.促进群体形成。 塔尔德的模仿律 :塔尔德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 , “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 仿” 。 他在研究模仿在犯罪活动中的作用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 1.下降律; 2.几何级数率; 3.先内后外律 暗示的概念: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

9、、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 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 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龄、性别 与暗示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个体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时,往 往容易受暗示。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单元 爱情 爱情的概念: 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 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10、。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1.依恋;2.利他;3.亲密: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印度学者古普塔等研究表明:激情和浪漫能持续 5 年左右。 第二单元 婚姻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 婚姻的动机: 一般来说有三种, 即经济、 繁衍和爱情。 有的学者认为, 上古时代, 经济第一、 繁衍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 繁衍其次、经济第三。现代社会,由于妇女地位发生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 追求,爱情变成婚姻的主导动机,而后是繁衍和经济动机。 第三单元 离婚 第四单元 家庭 给出概念描述,要求选择术语 例如: 单选: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其气质属于( ) 。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单选: “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是一种( ) 。 (A)社会抑制(B)社会惰化 (C)社会感染(D)社会促进 答案:B/B 经典理论或事件的提出者、时间、地点 社会心理学易错题解析 单选、在态度的 ABC 模型中, “A”是指() 。 (A)人格 (B)认知 (C)情感 (D)行为倾向 正确答案:C 解析:态度的成分,情绪占主导地位,理论 P137,领会。 学习心理咨询师是缘于兴趣。 学习是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 应对考试则需要结合方法和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