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457500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2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 ,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 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三、劳动资源稀缺性的 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4、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

2、)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5、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3、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1、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 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2、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 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 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

3、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2、规范研究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 类: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1、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2、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3、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 弹性。其计算公

4、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 ES为劳动力 供给弹性,S/S 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 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S/S W/W 4、供给无弹性,即 ES=0。这时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5、供给有无限弹性,即 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 0。 6、单位供给弹性,即 ES=1。这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7、供给富有弹性,即 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8、供给缺乏弹性,即 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二)劳动力参与

5、率的生命周期 1、15-19 岁年齡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原因: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 经济结构升级,特别是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导致的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 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等原因。 2、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 3、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二、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3、需求无弹性,即 Ed=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

6、劳动力需求曲 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4、需求有无限弹性,即 Ed。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 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有无限弹性物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 5、单位需求弹性,即 Ed=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这时劳动 力需求曲线是横轴的夹角为 45并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需求富有弹性,即 Ed1。这种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 7、需求缺乏弹性,即 Ed1。此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 8、当工资率为 w0时,劳动力需求量为 l0,在需求曲线 D 上为 a 点。工资率由 w

7、0提高到 w1时,需求 量由 l0下降到 l1,在需求曲线 D 上由 a 向左上移动到 b 点。工资率由 w0下降到 w2时,需求量由 l0增加到 l2,在需求曲线上由 a 向右下移动到 c 点。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在区域,平均产量 AP 一直在增加,并且边际产量 MP 大于平均产量 AP。所以劳动投入至少要 增加到 a 点才能使平均产量最大。在区域,劳动投入的变动区间为 ab 点,这一区域平均产 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但劳动投入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只不过增加的比率是下降的。到 b 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在区域,劳动投入量大于 b 点,边际

8、产量为负,总产量 也在绝对减少。 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 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即 ab 区间。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1、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 2、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是: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 产物;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 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

9、 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1、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 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瓦尔拉。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 2、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3、劳动年龄组范围内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供给将比较充分;反之,劳动力供给将趋向减少。 4、在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差异。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10、。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1、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2、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A.马歇尔在其所著经济学原理 中提出来的。 3、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工资的决定 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劳动的负效用。 4、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要受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等。二、工资形式 1、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2、生产要素

11、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报酬,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 类别分配社会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3、货币工资受到三个主要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4、实际工资虽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但由于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它只能 是近似地反映了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5、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 6、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 支付。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1、就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劳动能力的重要条 件之一是必须

12、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 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1、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 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 (二)就业总量决定 1、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在市场 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 2、设 Z 为总供给价格,N 为就业量,总供给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为:Z=f(N)。 二、失业及其类型 1、通常情况下,在劳动年龄之内,有就业要求并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业

13、服务机构登记尚未工作的 人,均为失业者。失业类型为:磨擦性失业,磨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3、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 施职业技能开发。 4、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1、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 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三)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1、对策有两点:其一是依靠市场自

14、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其二是刺激总需 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1、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2、失业持续期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 3、失业的负面影响:一,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二,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三, 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1、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2、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 3、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 4、最低

15、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 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四)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2、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3、财政政策因其目标的不同,分为二种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4、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 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 5、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 转移支付水平,变动税率。 6、货币政策的基

16、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 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 7、货币政策也包括两种类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第二章劳动法 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 1、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法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对劳动法的定义是: “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 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 。 2、德国法学界对劳动法的界定是: “劳动法是关于劳动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者的雇佣关系的法律规 则的总和。 ”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劳动法的定义是: “适用于雇佣、报酬、工作条件、工会 及劳资关系的法律总称” 。 3、我国法学界对于劳动法的定义内容:一是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二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 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劳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