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6455044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3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卷 第1期 2001年1月人口研究Vol125, No11 January, 200147Population Research人口 资源 环境综合研究人口 家庭户对环境的影响: 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蒋耒文 考斯顿【内容摘要】 在人口-环境关系的研究中,多数的理论和模型对人口的理解停留在一般性和概念性的水平上。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研究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时,选择适当的人口参数和合适人口分析单位非常重要。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别应当考虑在内,人口分析单位的选择取决于人口中这种差别的显著程度以及所研究的环境影响的种类。在许多情况下,家庭户的变化比人口个体的

2、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更加重要。当研究家庭户变化的影响时,只考虑家庭户的数量是不够的,应当加强对家庭户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作者简介】 蒋耒文, 1966年生,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副教授;考斯顿,阿姆斯特丹大学环境学院教授。1 研究背景人类依赖环境,从环境中采取和转换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同时,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通过创造和排放对环境施加压力,造成影响。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其影响模式是多方位的,对这种关系的衡量更是困难。人口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讨论可见诸近年的许多相关的论文回顾和综述(例如, Harrison , 1992; Teitelbaum和Winter , 19

3、93; Lutz , 1994; Martine , 1995; Livernash和Rodenburg ,1998)。学术界在对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讨论中,引发了许多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在过去几十年间,人们构建了多个研究模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马萨诸塞技术研究院Donella Meadows等(1972)的全球系统模型,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院(IIASA)人口项目的人口-发展-环境(PDE)模型(Lutz , 1994) ;荷兰国家公共健康和环境研究所(RIVM)的人口-环境-资源(PER)模型(RIVMUNEP, 1997)。除了上述宏观模型之外,有些学者尝试着测度人口、消费、环境的

4、相互关系,并将他们的测度方法整合进大型的模型中。使用最多的测度方法是最初由Ehrlich P.和J. Holdren (1971)提出来的I - PAT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个地区环境的影响是人口(P)、人均物品和服务的消费水平(A)、以及技术的效度(T)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型显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人口的数量,还取决于人们资源使用的规模,以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安全程度。I- PAT模型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研究思路,它指出,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复杂的、交错的,而且是动态的。但这个模型存在一些缺陷,学术界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该模型不能清楚地反映

5、三个要素:人口、消费水平和技术的相互关系;第二,这个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舍弃了一些人类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第三,它没有考察环境变化对人口的反作用;第四,它选择总体人口规模作为人口分析单元,这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调整。下文主要就第四点展开进一步的讨论。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关人口-环境关系的讨论在对人口的理解方面都停留在一般性的、概念性的水平上,迄今为止只有很少的经验或理论研究能将人口当作可定量的参数,并结合其它因素,整合进相关模型之中(Ness , 1993)。近来,越来越多的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力图使人口能成为一个可定量化的参数,使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可以得到充分地检验(例如, G

6、rainger , 1993; Lutz , 1994 , MacK2eller等, 1995)。在对人口进行定量化的研究中,绝大多数人口-环境关系的模型、公式等都只是简单地将人口视为一个总的集合体。假如地球上的人类是均匀分布的,具有相同的生活模式,采取相同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处于相同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当然没有必要来识别人口中的差异。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均匀分布的人口。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同一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显著差别使其对环境的影响极不平衡。例如,当发达国家部分人倡导经济零增长时,亿万不发达国家的人们正生活在贫困之中,其对营养、医药等的基本需求还得不到满足。因此,“以控制消

7、费来减少环境影响”的观点并不能意味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同等地、甚至等比例地 降低消费。近年来,多数学者达成共识,认识到“人口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在哪里及如何生活” 。不少的研究都重视区域差别,并主要在中小区域水平上开展。例如,对Meadows的全球系统模型存在许多的争议和问题,对这个模型的批评最多的是认为这个模型没有考虑地区差别。80年代末, IIASA开始建构PDE模型。研究者认识到区域人口差异的重要性, PDE模型的研究是在区域水平上运行的。RIVM的PER模型虽然是旨在对全球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提供一个整合的评估,但负责该模型开发的研究者认识到有必要改进模型的方法论,使之“得到进

8、一步的发展,以适应不同区域的现实和要求”( RIVMUNEP, 1997)。我们认为,在研究人口-环境关系时,有必要考察人口内部在生产和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程度,根据所研究环境影响的不同内容,决定哪些人口特征应该加以识别,哪个(或哪些)参数应该被选定为人口分析单位。事实上, Lutz等在构建PDE模型时,已经关注到是否应当将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考虑在模型中的问题。最后,他们的人口模块只是将人口个体当作分析单位,而且其经济模块的消费模式也是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因为“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法能将个体的有关信息. . .直接转换为家庭户的信息,即使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起始年可相互匹配,但当预测未来的模式时二者的

9、一致性就无法保证了”(Lutz 1994 ,第140页)。本文中,我们基于对中国两个区域的研究,运用新近开发的多维动态宏观人口模型ProFamy (曾毅等,1997)预测得到的未来人口和家庭户变化的信息,讨论在人口-环境关系(准确地说,人口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中选择适当人口参数的问题。在分析中,我们将采用I- PAT模型,重点考察人口及其消费共同作用产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构是:在研究背景之后,是对两个研究区域的简单介绍。接着,对这两个区域的人口和家庭户进行了预测。由于篇幅的限制加上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文章省略了对预测过程的详细介绍。第四部分,我们应用预测结果提

10、供的信息,模拟研究区域未来水资源、能源消费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直观地显示出在人口-环境关系研究中选择适当人口参数的重要性。文章最后是有关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建议。2 研究区域简介我们选择泰和县和深圳市作为研究区域,因为两个地区在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条件等方面差别显著,能满足我们区域对比研究的需要。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得益于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的成就被人们誉为“深圳奇迹”,人均G DP高居全国主要城市榜首。作为一个新建城市,深圳接受了大量的迁入人口,多数迁入人口是作为暂住人口居住在集体户中,他们共同分担住房、水、能源等基本开支,因而平均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在经历

11、十余年人口的急速增长,深圳市在90年代初开始执行控制人口迁移的政策,且逐步将84人口研究25卷部分暂住人口转变为常住人口。过去十多年的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深圳市人类活动的废物排放大幅度上升,环境质量曾遭遇恶化的危险,尤其水环境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快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淡水供应将遇到严峻的挑战。泰和县位于江西省的吉泰盆地,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肥力较低的红壤类型、以及不均衡的降水分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直到90年代初,泰和还基本是一个农村地区,约95 %的人口以土地为生,随着耕地面积的日益缩小,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只得增大生产强

12、度,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向边际的山地和丘陵要粮食和柴草,加大了生态恶化的程度。由于缺乏显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泰和剩余劳动力大量移向沿海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向内地的倾斜,泰和将进入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新时期。同时,由于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上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向该地区的转移,泰和可能将面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泰和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传统矛盾中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3 人口和家庭户预测通过对泰和与深圳特区人口和家庭模式历史变迁的研究,考察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对这两个地区19902040年间的家庭户和人口变化进行

13、了预测。为了获得对家庭户和人口一致和同时的预测,采用ProFamy模型。我们从1990年人口普查获得深圳特区和泰和县人口数据,并转换得到运行ProFamy所需的起点人口;采用模型生命表和其它人口间接估计技术,建构了两地人口事件发生的分性别、年龄别标准模式;采用情景设计方法提出有关人口参数未来变化的假设。对人口和家庭户预测过程的详细论述超过了本文篇幅的限制,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相关文献(Jiang Leiwen , 1999)。图1 深圳特区未来人口变动预测结果显示,深圳特区的人口将在19902040年期间增长415倍,同时总人口中的集体户成员的比例将大幅度下降(见图1)。而且,年龄结构也将显著变

14、化,总体而言,将经历加速人口老龄化过程。如果只考察居住在家庭户中的人口,深圳特区家庭户数量在19902040年间将增加5倍以上,而人口只增加约315倍,因此平均家庭户规模将趋于缩小(见图2)。泰和在19902040年间也将经历持续人口增长,但人口增长率将趋于下降。家庭户数量的增长将显著快于人口规模的扩大(见图3) ,这使得泰和将出现所谓的“家庭稀释”或“家庭核心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还将反映在其家庭户构成的变化方面。预测显示,简单家庭户的比例将大幅度上升,复杂的三代家庭户比例下降;从家庭规模方面来看,小家庭户的比例将上升,而大家庭比例将持续减小(见图4)。941期蒋耒文 考斯顿 人口 家庭户对环

15、境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图2 深圳特区未来人口和家庭户增长比较图3 泰和县未来人口和家庭户增长的比较图4 泰和县家庭户规模分布的变化05人口研究25卷4 家庭户和人口变化对环境影响的模拟411 水资源消费统计资料显示,深圳特区居民日人均淡水消费量由1983年的0106 m3快速增长到1997年的约0125 m3。尽管其淡水日人均消费水平还低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平(室内消费013 m3,合计为0145 m3)(The Cali2fornia Water Plan Update , 1994) ,但却明显高于荷兰的01135 m3的水平(Van Diepen , 1994)。淡水的消耗与当地

16、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Van Diepen (1994)在荷兰的研究指出,居民水资源的消耗主要是以个体为单位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水资源的消耗有影响,主要差别是,老年人冲厕所和洗碗等耗水较多,年轻人淋浴耗水较多,综合各项水的消耗,人均水资源的消耗在老年和年轻人当中较多,而在中年人当中较少。未来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对水资源的使用产生影响。表1 荷兰日人均居民淡水消耗, 1992升年龄组合计淋浴盆浴洗脸冲厕所洗衣洗碗其它 15241325444332576 25341415073412966 35441263594412576 455413432133462696 556414133744928146 65 +13629954923166 平均13540844326106数据来源: Van Diepen , 1994 ,第369页。结合深圳特区人口和家庭户预测的结果,我们模拟了该地未来水资源消耗的情况。我们假定荷兰淡水消耗的年龄别差异模式适用于深圳特区(但人均淡水消耗水平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