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古船_两种历史观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430537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古船_两种历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古船_两种历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古船_两种历史观(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船的两种历史观汪晖古船对待历史 的态度是双重的,其 中并行着两种矛盾 的历史观。它一方面 集聚着让人把握不定 的宿命感,以及由此引起 的荒诞 感另一方 面又分 明地昭示着历史 演进 的艰难,个体的毁灭,轮回的苦难正是历史前进必将付出的代价。隋迎之 与隋抱朴、隋不召与隋见素,他们在血缘 的纽 带中又呈现着面对世界 的态度的相似前者深沉思考,后者对洼狸镇之外有着一种无法克制 的冲动然而,无论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命运抗争,失败与死亡却是注定了的。地震、探矿、战争星球大战、失落的铅筒 这一切 完全外在于个体的东西,一方面 对洼狸镇显得那么遥远、那么缺乏内在的联 系,而 另一方面 却又确确实实地操纵

2、和暗示 了洼狸镇 居民的命运。张炜似乎对“偶然”在人 的命运中的作 用感到无可解脱的困惑,并使得这种困惑在对“偶然”的强调中表现为一种人 的命运的荒诞。另一方面,抱朴、见素在性格上,在 对待世界的态度上似乎先天注定,宛若上 了发条 的机械,他们不由 自主地各 自走着人生 的路而四爷爷赵炳似乎能预 知一切,以至本能地预知并毫无抗拒地等待含章的复仇,这里的无可抗拒的“必然”就象那些“偶然”一样是荒诞的。然而还有另一面,古船又力 图告诉人们洼狸镇人 的悲剧是历史性的悲剧,背后深藏着的是历史前进的艰难步履和传统文化的古老沉积。小说浸透了一种深厚 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法家文化恰恰体现在抱朴

3、、不召、见素、赵炳 等人物的精神深处,他们面对世界 的态度正是和历史对他们 的熏陶联 系在一 起。土改、大跃进、文革直至新 时期的改革注狸 镇的命运和洼狸镇人 的命运似乎不过是历史发展所必须付 出的代价。当作者让那个显 然既 承担不起解释历史重任、也承担不起改变历史重任的抱朴,一遍又一遍 阅读共产党宣言时,我首先感到的是作者对于解开 自己设下的种种关于命运与世界 的怪诞之谜 的强烈欲求,感到的是寻找悲剧苦难的终极原因的内心冲动。然而,这些并不能真正减轻 读者内心的负担。古船给我的震动正在于作者的世界中并行着这样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前者相信历史既无 目的又无规律,它象生死轮回,像雷电风雨,象游乐场中

4、的“哈哈镜”,无论你怎样保持平衡,终将归于失败。个体命运的荒诞同时也嘲讽了历史本身。后者相信历史是一种 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的有规律的运动,从恶到善,从束缚到 自由,从坏到好 这就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历史过程中的悲剧无非是人类进步的代价,是一种必然,也必将被超越 的东西。这就是黑格尔的历史观和历史的悲剧观。在这种悲剧观中个体的毁灭恰恰证明了绝对者的尊严历史的无情。对于张炜来说,对个体的价值与命运的巨大关注使他不愿 承认历史的这种绝对权威,然而,不承认历史的这种权威又意味着较之悲剧更为残酷的荒诞在悲剧中,历史的演进毕竟为人类的解放提供 了渺茫的希望。张炜无法克制 内心的惶惑,从而真实将这两方面表现了出来。于是我们在同一部作品中看到了贝克特、加谬与雨果、巴尔扎克之 间的根本性的分歧。这种分歧我曾在马尔克斯 的百年孤独中感觉 到,而今天我又在古船中听到了二者的争吵。然而我无法居高于 两者之上作出我的判断,因为我 自己也正为此而困煎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