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化点亮雍和园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24304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文化点亮雍和园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意文化点亮雍和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文化点亮雍和园(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郑金武编辑: 周熙檀校对: 么辰E-mail押82012 年 8 月 25 日星期六Tel押 (010) 82619191-8126产 业社址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 猿 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19园 新闻热线院园员园原愿圆远员源缘83 82614597 广告发行院园员园原愿圆远员4586 82614588 传真院园员园原愿圆远员4586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京海工商广字第 8037 号 零售价院1援0园 元 年价院228 元 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本报讯 (记者郑金武) 日前, 全国农技推 广信息化建设与现代装备技术交流会在北京 召开。 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 京市农林科学院

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 主题是 “依托信息 技术装备,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 指出, 当前农业信息化面临重要任务, 农业农 村信息化基础需要下大力气夯实,农业生产 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 息化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政务管理还须 迈上新台阶, 农业信息服务要开创新局面。 为此, 应按照 “三化同步” 的要求, 以保障 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民增收 为目标,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 精心谋划 “三大工程” , 即 “金农工 程” 二期、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和农业信息服 务工程; 着力抓

3、好三项基础工作, 即农业信息 化评价、农业信息化标准和农业信息系统安 全。 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陈生斗在大会工作报 告中指出, 到 “十一五” 末, 我国农技推广信息 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农技信息业务 平台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省级栽 培、 植保、 土肥、 种子四大系统建立门户网站 69 个。86的地市级农技部门, 50的县市 级农技部门均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 先进的智能装备和信息服务手段加速进 入农技推广领域。 在智能装备方面, 自动墒情 监测仪,“温室娃娃” 或 “大棚管家” 、 3S 技术等智能信息装备的利用, 实现了对土壤墒情、 温室大棚环境,以及小麦苗情长势等的实时 监测、

4、数据传输和处理。 但陈生斗也指出,“十二五” 期间, 我国农 技推广信息化要强化农技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 农技信息系统开发应用, 现代装备的研发 利用,以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农技信息人 才队伍建设。 会议期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等国内知名的 24 位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就农业信息装备 技术、 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 自动化土壤墒情 监测、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业信息服务平 台、 设施农业环境监测, 以及物联网、 云服务 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等作了专题报告。全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交流会召开姻本报记者 周熙檀作为中关村一区十园中唯一位于二环内 的分园区,雍和园同时也是北京

5、市首批认定 的 10 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成立伊始,雍和园便具备了科技和文化 融合的先天特质,也在北京市范围内率先践 行着中关村模式下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双重身份” 的优势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是当下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选择, 因此, 有限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然而, 当当网、 光 线传媒先后上市,成为民营文化企业的佼佼 者, 聚焦它们背后, 都有一个共同的载体 雍和园。 成立6 年以来, 雍和园科技文化型企业集 聚效应凸显, 产业链条完备。园区内集聚了光 线传媒、 北广传媒、 当当网、 歌华文化、 中文在 线、 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一批科技文化融合特 点显著的重点企业,

6、不仅引领了数字传媒、 数 字版权、 移动新媒体等典型的 “以科技为手段, 以文化为内涵” 的核心产业, 也逐步构建起结 构完整、 交易成本集约的产业内部链条。 此外,以全新理念带动体制机制创新, 完 善服务平台, 也使雍和园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了文创产业的快速集聚和发展。 目前雍和园内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近 150 家, 2011 年收入突 破 300 亿元, 其中文化类企业超过半数。 在发展过程中,雍和园充分利用其同时 作为科技园区和文创产业集聚区的“双重身 份” 优势, 搭建融会贯通的政策和服务平台。 引导一批具有科技研发和应用能力的文化企 业加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使其与传 统科技企

7、业平等享受中关村各项先行先试政 策,并以此进一步激发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 活力。 同时, 雍和园还开创了 “定制化” 的公共服 务模式, 在结构上形成了园区、 重点楼宇和文 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多层服务平台, 在内容上紧 抓知识产权、 人才培育等对推动科技文化融合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核心环节。既坚持政府主 导, 又充分调动企业自主性, 以国际版权交易 中心为依托建设的版权和文化金融服务平台, 已经在北京市甚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雍和园已经初步确立了科技和文 化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符合区域和 产业发展双重要求的理念、 政策及服务体系。胡同里的创意工厂近几年,雍和园管委会一直积极因地制 宜地探

8、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强化品牌建 设。 如今, 京城黄金地段二环里形成了一批以 旧厂房为 “据点” 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并且衍 生出了一批以设计、 改造、 分租旧厂房, 运营 文创园为生的 “旧厂房改造” 企业, 充分地发 挥着这些老旧厂房的另一种价值。 自 2007 年以来,雍和园通过政府引导、 多主体参与的模式, 引导一批闲置厂房 “腾笼 换鸟” , 植入创意产业元素, 打造了独具雍和 园、 东城区特色的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 目前,在东城区范围内已形成包括方家 胡同 46 号、 人民美术印刷厂、 东雍创业谷等 在内的 16 家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 在充分尊 重历史遗存的基础上,

9、“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已吸引了超过 500 家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入 驻, 突破了原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 建立 起集创业服务、娱乐休闲和创意旅游等功能 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企业成长基地。 2010 年,“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被评为新 京味十大旅游名片,周边带动能力进一步彰 显, 通过统一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形成了 “小集聚, 大融合” 的良好格局。 嘉诚印象 藏经馆 17 号是雍和园中旧厂 房改造的典范之一。今年 7 月, 雍和园 20 多 位文化创意企业负责人和文化创意产业专家 齐聚这里, 成立了 “雍和园创意家俱乐部” 。 软 硬兼施的举措,不仅探索了城市核心文化创 意产业园发展的新模式,也为旧

10、城区保护与 升级提供了一个样板。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发展历程, 旧城区的保 护与升级始终是一个核心课题。 雍和园模式的 独特性, 在于其突破了传统科技园区以招商引 资为生命线的扩张型发展模式, 走出了一条通 过内部循环更新实现发展的新路径。 在产业结构上,坚持引进和培育空间占 用少、 附加值高、 产业张力强的科技文化融合 型企业,保证了对城市中心区宝贵空间资源 的集约利用; 在空间布局上, 始终遵循风貌保 护为先的原则, 以保护带动发展。 将文化产业 打造成为连接文物古迹、胡同风貌和工业遗 存的纽带, 激发创新创意活力, 促进了城市文 化自身的有机更新。 雍和园还十分注重区域文化氛围的培育 和品

11、牌建设, 每年一度的 “创意点亮北京” 文 化艺术节不仅为辖区文化企业提供了高端推 广示范平台, 累计超过 20 万人次的游客量也 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反哺于城市文化建设和 人民文化生活的终极价值。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北 京市积极施行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 动” 战略的背景下, 雍和园的发展机遇与瓶颈 并存。 一方面, 政策环境的共性问题依旧突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无论在力度上还是 针对性上较科技企业政策都有较大差距。推 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政策目前仍处于方向 层面, 缺乏可操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另一方面,雍和园本身发展也存在特有 的掣肘。 首先,有

12、限的空间载体阻碍了产业实力 的进一步壮大。雍和园现有面积约 3 平方公 里, 根据权威国土资源部门统计, 雍和园单位 面积生产总值在中关村 10 个园区中名列第 一。 但由于园区一半以上位于文物保护区内, 现有楼宇几乎爆满,可供文化企业入驻的空 间十分有限。 其次,周边配套服务能力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集中体现在重点楼宇周 边的餐饮、 娱乐、 市政设施落后, 不能满足文 化企业对于产业发展氛围和交流环境的迫切 要求; 同时,“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进一步发展 升级也要求加大胡同环境整治力度,将首都 风貌特色与文化产业活力有机融合。 针对这些发展问题,雍和园所采取的措 施主要包括加强自身对

13、政策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 积极引导企业多维度地申报各级、 各部门 的产业支持政策。 在空间限制问题上, 积极推 进中关村空间规划调整,以增量方式缓解空 间短缺;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有针对性 地腾退一批低端产业、 开发一批闲置物业, 为 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理空间。“河北环绕北京和天津两个特大型城 市。发展壮大环首都的中小城市,我认为 核 在北京,圈 在河北。 ” 日前在河北省崇 礼举行的 “2012 中国城市发展论坛” 上, 河北 省副省长宋恩华如是说。 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与小 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 院、 张家口市政府等共同发起主办。主题是 “城镇化进程中的环首都

14、经济圈问题” , 旨在 研究思考当前经济形势下城镇化进程中的 环首都经济圈现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而 推动环首都经济圈的城镇化发展步伐。“四不” 现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 在论坛上说,美国现在形成三大都市圈, 也 是三大经济圈, 包括大纽约经济环圈、 五大 湖经济圈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经济圈; 日本 也形成了东京、 大阪、 名古屋三大都市圈。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都 市圈,但是发展较弱。美国的三大经济圈占 GDP 的 68%, 日本三大经济圈达到了 70%, 而 中国三大经济圈仅仅占全国的 37.9%。 “下一步怎么做? 我个人认为, 当前的发 展无论是珠三角、 长三角

15、, 还是环渤海、 京津 冀都市圈, 都存在 四不 问题。” 魏建国表 示,“四不” 是: 战略定位不准, 城市发展不 均, 发展目标不明, 产业布局不分。 “这主要是领导、 专家、 学者对国外城市 经济圈的发展和结构了解不够。” 魏建国建 议, 应该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协调委 员会, 并建立一个市场化、 产业化的平台, 以 此来研究和推进都市圈的发展。融入意识“河北环绕北京和天津两个特大型城 市, 如何利用这样特殊的区位促进河北城市 化的发展, 是需要河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 宋恩华说,“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经过多年的 探讨和努力, 破解了很多的难题, 但还有很 多问题由于体制、区域等各

16、个方面的限制, 仍在努力之中。” 宋恩华认为,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 “核” 在北京,“圈” 在河北。 河北这个 “圈” 如何能够围绕 “核” 很 好地发展是关键, 所以河北省这些年来努力对接北京, 服务北 京, 和北京共同探讨合作, 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而且也得到 了北京的认同和大力支持。 河北省认真地梳理了 “核” 与 “圈” 的关系定位, 确立了 发展 “圈” 需要注意的三大问题。首先, 河北要有融入意识, 要和北京共同发展; 其次, 要有错位意识, 和北京错位发 展, 发挥河北的独特优势, 形成一个共同体; 第三, 要有品 质意识, 河北的发展尤其一些小城镇的发展, 一定要讲生 态、 讲品质, 不能 “萝卜快了不洗泥” , 发展最后的结果是造 成了很多遗留问题。 “关于 圈 的概念, 我认为空间上的距离是 圈 的优势, 特殊的资源也是 圈 的优势。” 宋恩华说, 河北发展环北京的 中小城市, 要坚持率先发展、 绿色发展、 特色引领、 智慧管理。“核” 要强“所谓都市圈, 里面要有 核 , 外头有个 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