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4641597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题名捷径导航》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高频考点(PDF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高频考点!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地图三要素$!高频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高频考点“ #% ) )#“ ) )#? #& ) )高频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图解天体系统# +图解法理解和记忆太阳系知识)!“ +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高频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 +表格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项目影响影响地球气候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 !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 黑子活动高峰年# 气

2、候反常的几率增多# 反之则气候状况相对平衡扰乱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 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通信# 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项目影响干扰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 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 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 磁暴)现象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 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 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如地震“ 水旱灾害等高频考点%!地球运动的特征和黄赤交角的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

3、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 ,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 , ,顺时针同左地轴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运动形式自转公转运动周期$ 现象周期!恒星日$# “时$ %分&秒%!恒星年$“ % $日%时(分! )秒%!太阳日2# &小时$ 昼夜更替现象周期%!回归年为“ % $日$时& 分& %秒$ 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 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如下图% 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的南北范围# 即# “ , # % A!# “ , # %

4、B之间# 上图反映了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轨迹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 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当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 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当直射点位于赤道时# 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高频考点*!时间计算和日期范围! +地方时定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同一经线# 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 $ ,# 地方时相差!小时& 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分钟计算方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在同纬度的地区# 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 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时刻就要早& 向东经度每增加! $ ,# 时间加!小时# 向西经度每增加! $ ,# 时间减!小时$ 简记为( 东

5、早西晚“ 东加西减) %参考时间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点&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点# 昏线 与 赤 道 的 交 点 所 在 经 线 地 方 时 为! 点& 赤道上日出时刻是%点“ 日落时刻是! 点& 其他纬度地区# 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 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时区与区时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 &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 $ ,时区的计算某地经度C! $ ,所得的余数若大于* + $# 则$ 商=!% 为时区数& 若小于* + $# 则商为时区数区时的计算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通用的时间#

6、 因而区时也叫标准时中央经线的度数2时区数3! $ ,同一时区# 区时相同& 向东每增加!个时区# 时间增加!小时# 向西每增加!个时区# 时间减少!小时& 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 日期始终相差一天# 即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天! #!北京时间我国的法定时2! # ) , .经线的地方时$ 注意不是北京所在的! ! % , .经线的地方时%2东八区区时世界时零时区的区 时 即) ,经 线 的 地 方 时# 又 称 国 际 标 准时间!“ +国际日界线与自然日界线的区别和联系国际日界线自然日界线界线! ) ,经线# 固定不变不固定# 可 以 是 任 何 一 条经线时间不固定# 从)!# &时固定#

7、)时或# &时日期日界线 的 东 侧# 为 旧 的 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 为新的一天日界线 的 东 侧# 为 新 的 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 为旧的一天示意图相同点都是经线# 两侧日期都不一样$ 一般%图解!当北京时间为时时# 全球今天与昨天各 占!+#& 当 北京时间为# )时时#全球属于同一天! $!高频考点!晨昏线及其应用! +判读* 随着地球的自转# 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 由白昼进入黑夜的 为昏线# +特点* 一般情况下晨昏线与经线圈不重合# 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时# 两者 才会重合“ +时间 $!% 晨线上的地方时介于)! #时之间# 当地方时早于%时说明昼长& 晚于%时说明昼短$

8、#% 昏线上的地方时介于! #!# &时之间# 当地方时早于! 时说明昼短&晚于! 时说明昼长高频考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 F区域面积?F-区域内降水量$#% 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水资源 F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F%&人口总量“ &!“ +我国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原因及对策高频考点!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壳运动的类型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使 岩 层 发 生 水 平 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 运 动 方 向 垂 直 于 地表# 使岩 层 发 生 大 规 模 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

9、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 高 原“ 断 块 山 及 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 非 大 裂 谷“喜 马 拉雅山台湾海 峡 的 形 成“ 意 大 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 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垂直运动为辅!#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 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 具体分析如下表*“ !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破坏地 表 岩 石# 碎 屑 物 残 留 在地表# 形成风化壳普遍侵 蚀 作 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沟谷“ 风蚀柱“风蚀蘑菇“ 戈壁“ 裸

10、岩荒漠等干旱地区流 水 侵 蚀冲蚀使谷底“ 河床加深加宽# 形成G型谷# 使坡面破碎# 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 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地下暗河“ 漏斗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 角峰“H型谷“ 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 海 蚀 崖“ 海 蚀 穴“ 海 蚀 平台“ 海 蚀 柱“ 海 蚀 拱 桥 等 海 蚀地貌滨海地带搬 运 作 用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干旱“ 半 干 旱 地 区 以 及 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 泥沙俱下)在湿润“ 半湿润地区明显冰川搬运海浪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滨地区“ (!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堆 积 作 用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

11、不分# 杂乱堆积# 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 成 冲 积 扇“ 三角洲“ 冲积平原风力沉积形 成 沙 丘“ 沙 垄和黄土堆积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沉 积 物 颗 粒大的先沉积#颗 粒 小 的 后沉积# 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滨海地带!“ +地壳物质循环$!% 图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要点“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岩浆是岩石转化的( 起点) # 也是三类岩石的( 归宿) # 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12、&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高频考点#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褶皱“ 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判 断 方 法从形态上岩 层 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 心 部 分岩层 较 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 较 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 面 有 明 显 的 相 对位移图示构 造 地 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 斜 顶部受张 力#常 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 蚀#常 形成山岭图示断层# 常 形 成 裂 谷 或陡崖# 如东非大裂谷断 层 一 侧 上 升 的 岩块# 常 成 为 块 状 山 或高

13、地# 如 华 山“ 庐 山“泰山& 另 一 侧 相 对 下降的 岩 块# 常 形 成 谷地或 低 地# 如 渭 河 平原“ 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 发 育 成 沟 谷# 有时有泉“ 湖泊!# +判定背斜“ 向斜的实践意义背斜一般是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储水构造& 沿断层易形成河谷# 常有泉水和湖泊& 大型工程如水库等应尽量避开断层# 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安全性和排水性不好% # *!高频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 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 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

14、一 个 区 域 的 变 化不 可 避 免 地 影 响 到其他区域# +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 分 异 $ 纬 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 东西延伸# 南 北 更 替% 低“ 高 纬 度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 分 异 $ 经 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中纬度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 替 $ 水 平 延伸# 垂 直 更 替% 高 山“ 高 原地区明显#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高频考点# #!人口的自然增长! +不同人口

15、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差异类型特点地区分布原始型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一些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个 别地区传统型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提醒* $!% 人口增长模式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转变的$#% 部分发达国家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是因为发达国家老龄人口比重大# +人口问题$!% 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国家问题影响措施发展中国家人 口 出 生 率高#人 口 增 速快&青 少 年 及儿童比重过大加大了经济“ 就业“资 源 和 环 境 的 压力# 限

16、制 经 济 发 展速 度# 不 利 于 人 口素质的提高计 划 生 育#降低人口增长率发达国家人 口 增 长 慢#人口老龄化劳 动 力 不 足# 青 壮年负担过重鼓 励 生 育#接纳移民# “!$#% 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量大& 科学文化素质低& 人口老龄化& 人口性别比例大“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方法$!% 从特征上区分“区分三种模式# 特征很重要* 现代型是( 三低) $ 按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顺序% # 传统型是( 高低高) # 原始型是( 高高低) # 一定要记牢#传统型和原始型的区别* 传统型( 高低高) 模式和原始型( 高高低) 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的出生率相对下降和死亡率较低# 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 使自然增长率上升# 明显高于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