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千米的认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40776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千米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千米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千米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千米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千米的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 1 千米=1000 米。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米尺、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一米大概有多长?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

2、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如果要测量文成到温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文成到温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 新课教学1、认识千米课件出示第七页路牌图,提示:到叶镇还有 21 千米,到灵山还有 23 千米。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也是长度单位。千米有什么用 ?1 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 1 千米

3、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千米=1000 米.1 千米也叫 1 公里,1 公里=1000 米2、进一步建立 1 千米的表象联系实际: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 1 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 1 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方案一:用米尺要量 1000 次才是 1000 米,即 1 千米。方案二:运动场的跑道通常 1 圈是 400 米,2 圈半正好是 1 千米。方案三: 在操场上通过测量量出 100 米的距离,走一走,想想 100 米的长度。10 个这样的 100 米就

4、是 1 千米。(1)、举例说说: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2) 、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 (3) 、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 1 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4) 、进一步估计:从学校出发走 1 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画一画。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3、千米的应用(1) 、引导学生举例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 km 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2) 、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

5、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A、(课件出示)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40 千米。B、(课件出示)火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80 千米。C、(课件出示)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大约是 800 千米。三、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1、练习二第 1、2 题2、巩固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汽车每小时行 40 米。(2) 、电线杆高 6 千米。(3) 、小李身高 135 厘米。(4) 、飞机每小时飞行 1800 千米。(5) 、教室黑板长 3 分米。(6) 、一支铅笔长 2 千米。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1 千米=1000 米千米(km)也叫公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 100 米的路程,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 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 1 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 1 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 1 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