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40073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行为场所理论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行为场所理论 对郑州市中原东路城市设计的分析 河南省省会郑州是随着京广、陇海铁路贯 通而发展起来的,京广和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 市中心交汇,就象两条坐标轴,将城市分割成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象限,使郑州出 现了“”型城市的发展框架。 中原东路位于市 区的西南象限,西端连接西南象限城市中心 绿城广场地区,东端通过地下道穿越两大铁 路干线的交汇段,连接现在的市中心二七广场 ,是连接西南、东北两象限的重要通道。 本文以郑州市中原东路为例,运用行为场所 理论分析了其在城市设计上的成败得失,并从 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郑州市“X”型城市结构中原东路区位图始于 1960 年代的现

2、代城市设计实践经历了40 多 年的路程,在世界许多城市对环境的改善和城 市活力的恢复发挥了很大作用。作为城市设计三大 基础理论的行为场所理论,在城市活力分析、文化 生态分析、社区空间分析中发挥了重用作用。丹麦知名城市设计专家Jan Gehl在交往与空 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经过大大简化 ,划分为三种类型:a.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的活 动。例如上学、上班、购物、等人、候车、出差 等;就是那些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活动 。日常工作和生活事物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活 动大多和步行有关。因为这些活动是必要的,它们的发生很少受 物质构成的影响。很少受一年四季的环境变化影 响,相对而言与

3、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 选择的余地。b.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 下会发生。在人们有的参与意愿,并且在时间、地 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诸如散步,游戏 ,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坐下 来晒太阳等。这些活动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 、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大部 分宜于户外的,娱乐消遣活动。c.社会性活动-是指在公共空间中有赖 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相互打招呼、交谈、各 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仅以 视听来感受他人。 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质量的关系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就只能发 生必要性活动。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尽管必要性活 动发生的频率基本不变

4、,但有延长时间的趋 势。当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 饮食、玩耍时,大量自发性活动随之发生。 只要改善公共空间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 活动的条件,就会间接地促成社会性活动。下面运用上述活动模式,对中原东路城市 设计自东向西逐段进行分析: 1. 中原路地下 道至京广路口段 (1)区位分析 :该路段位于中 原东路东段,向 东穿越铁路连接 火车站地区,西 面接城市南北向 干道京广路 ,是由城市西区 到东区的咽喉要 道。(4)交通分析:该路段 位于中原东路东段,向 东穿越铁路连接火车站 地区,西面接城市南北 向干道京广路,是 西区到东区的咽喉要道 ,交通流量大,速度快 ,以机动车与自行车为 主,

5、很少有步行者。(2)调研时间: 2005/6/26,星期天下午 (3)天气状况:周六 晚间阵雨,周日天气晴 朗,气温27度,舒适。 (5)绿化情况:主路无绿化,辅路有成荫的行道树。 (6)界面情况:地下道挡土墙及铸铁护栏。 (7)座椅等环境小品:无 (8)标志性建筑:路北侧房地产高层住宅项目。 (9)户外活动情况:行人匆忙赶路,只发生必要性活动。 (10)城市设计评价:以车为本。车道压缩人行道宽度。 2. 京广路口至大 学路口段 (1)区位分析:该路 段位于中原东路中段 ,位于大学路京广路 与京广路之间。(2)调研时间:2005/6/26, 星期天下午 (3)天气状况:周六晚间 阵雨,周日天气

6、晴朗,气温 27度,舒适。 (4)交通分析:该路段位于中 原东路中段,道路刚经过拓宽 。交通流量大,以机动车为主 ,行车速度更快,有自行车及 步行者。路南侧郑铁六中门口 人行道被大量学生停车占用, 门口有不少等侯参加中招考试 学生的家长。 (5)绿化情况:路边无绿地,新更换树种的行道树尚未成荫。 (6)界面情况:多为旧的多层住宅,每逢创建卫生城市时外 面涂以廉价涂料。 (7)座椅等环境小品:无座椅等小品,沿路公交站附近有广 告牌。路边有点空地也被用作停车场。 (8)标志性建筑:无 (9)户外活动情况:走路、等侯为主,属必要性活动。 (10)城市设计评价:为汽车而设,不以人为本。3. 大学路口小

7、游园(1)区位分析:该 游园位于中原东路 与大学路交叉口东 南角的金水河畔, 金水河穿过中原路 桥,流向东北。(4)交通分析:该路段在穿越金 水路的金水河桥段开始变窄, 以机动车为主,有自行车及步 行者,行车速度减缓 。(5)绿化情况:游园为路边花 园绿地, 树木均属景观树种,无 成荫绿化。 (6)界面情况:东、南侧临河,西、北侧临路,河道方向 形成开敞的观景通廊。 (7)座椅等环境小品:有座椅等小品,但不在树荫下。白天的室外活动集中于游园西侧大学路行道树下。 (8)标志性建筑:游园东侧在建高层写字楼。 (9)户外活动情况:打牌、游戏等,属社会性活动。 (10)城市设计评价:追求外观效果,不利

8、人全天候使用。4. 大学路口至兴华北街段 (1)区位分析:该路段位于中原东路中段,在大学路 与兴华街之间。街道两边重要企事业单位增多。 (2)绿化情况: 主路有立体绿化 隔离带,辅路有 成荫的行道树。(2)绿化情况:人行道与沿街建筑之 间也有绿化带设置。(3)座椅等环境小品 : 无座椅等小品。 (4)界面情况:多层住宅、公共建筑及新建高层建筑 。 (5)标志性建筑:省交通厅办公楼、河南饭店、河南 网通、通信办公楼、郑州大学南校区等。省交通厅办公楼及住宅郑州网通、郑州 电信办公楼(6)户外活动情况 :步行者增多,行 走速度减慢,交谈 、游戏等活动增加 ,均属社会性活动 。 (7)城市设计评价:一

9、 方面,场所质量有所提 高,社会性活动增加; 另一方面,城市设计未 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交往 设施和场所,不利于更 多社会性活动的发生。 5. 绿城广场段(1)区位分析:该 路段南面为郑州市 最大集会广场 绿城广场,西端为 市行政中心,已进 入西区城市核心区 。 (2)交通分析:以机动车及自 行车为主,步行者增多,因路 口增多,行车速度适中。 (3)座椅等环境小品:广场内 、广场边设有座椅等环境小品 。(4)绿化情况:路边为多层 次、立体化绿化,广场树木属景 观树种,路边有成荫行道树。 (4)界面情况:多层住 宅、新建多层公共建筑。 (5)标志性建筑:市青 少年宫、市科技馆、市博 物馆、省电力公司

10、办公楼 。(6)户外活动情况:交谈、 游戏等活动频繁,逗留时间增 长,属社会性活动。(7)城市设计评价:场所质 量较高,城市设计为人们提供 了舒适的交往设施和场所,有 助于社会性活动的发生。 6. 嵩山路以西段(1)区位分析:该路段为郑 州市政治、文化中心,属郑 州市西区城市核心区。(2)交通分析:为增宽机动车道 ,压缩人行道,交通以机动车 及自行车为主,步行者少。 (3)座椅等环境小品:无(4)绿化情况:政府机关院 内有绿地,路边东段有成荫行 道树,西段因加宽车道,行道 树被毁。 (5)界面情况:多层及 高层公共建筑。 (6)标志性建筑:市科 技馆、市政府、市人大 办公楼、裕达国茂酒店 、省

11、电力勘察设计院等 。(7)户外活动情况:西段及 中原中路户外活动锐减,均 为必要性活动。(8)城市设计评价: 路西段场所质量骤降,无行道树 ,人行道被挤占 、裕达国贸酒店 等建筑距路太近,酒店地下厨房 废气排向人行道、其东侧城市广 场高出道路两米,实际成为酒店 室外停车场。缺乏以人为本观念 。 从“行为场所”角度对中原 东路城市设计的综合评价: 1缺乏有层次的公共空间通过中原东路的建筑“图底”关系及现场调研可以看 出,沿路城市公共空间分为三个类型。东段是线形形态 ,主要空间类型是街道。中段是“游园、广场+道路”, 西段为“大院加道路”。 “道路”指为机动车设计的解决交 通问题的线形空间。“大院

12、”即由建筑或围墙所形成的围 合和半围合空间,为某机构或某些人专有,空间领域性 很强,代表性空间有市委、市府、市人大、机械研究所 住宅区大院、裕达国贸酒店东广场(从本质上说,“大 院”不属于城市空间,更不是公共空间);在游园、广 场与道路空间之间,缺乏过渡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缺 乏有层次的公共空间是沿中原东路城市空间最明显的特 征。2 .城市景观混乱 由于沿街用地各自为政,被单 位围墙分割,被临时车辆停入 占用,空间零碎。“前店后寝” 式的商业铺面混迹其间,环境 混乱。政府部门宣传标语牌及 商业广告牌尺度失调、零乱。 小型商铺招牌在行政手段下被 简单化的取平拉直,更显生硬 。行人被车辆挤迫,难以驻足

13、。 沿街建筑大多破旧不堪,与该路 的城市西区迎宾路的城市地位不 符。除城市广场等几个点外,本 路段尚未形成能吸引市民留驻的 、有趣味的街道公共活动空间。3.城市设计限制人的行为:人在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 行为活动虽有一定的目标导向 ,但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时间 、形式、特点等却有一种不确 定性和随机性,即既有规律性 ,又有偶然性。 首先,在人的行为活动中, 休息是一个主要的活动,在休 息的同时,往往又包含有交往 、观赏、散步、嬉戏等活动, 这就要求在城市设计中提高公 共场所供座能力,并提供一定 的景观小品、游戏设施等供观 赏、娱乐的城市公共设施。 使 “人看人”和“被人看”成了室外 环境的主要景观

14、特色,为环境 增加了有生气的因子。从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的相 应的参考建议: 一、面向大众,树立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空间应当按照人的感性为城市生活者恢复使用 权,并按照人的尺度实施设计,恢复成城市市民活动的 场所。这正是城市设计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 为此,城市设计应不拘泥传统的规划理论,坚持其出发 点是人的尺度与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规划视点,强调从形 式化的城市美思想脱壳,实现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决不是环境的化妆术,而是与城市经营本质及 与市民生活基础相关的环境资产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另 一方面,作为支撑城市活动和城市环境舒适性的城市设 计只有作为城市政策的一种措施,才会显示它

15、的价值。二、落实新城与老城“共生 ”的城市设计理念 根据概念规划编制的郑东新 区总体规划,未来的郑州是具 有历史与现代、新城与老城、 自然与城市理念,成为世界城 市之林中富有魅力和特色的现 代化城市。 目前的状况是,强力推进郑 东新区的发展,老城区发展相 对滞后,被破旧住宅占据的沿 中原东路黄金地段的开发改造 欲振乏力,城市景观长期得不到 改善。三人的主体性是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周围 的环境愈来愈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室内,对于室外环境的 关注逐渐增强。应该从使用者行为的角度,而非从设计者 或管理者的喜好角度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城市 空间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创造,真正地满足最广大的使用者 的需要。谢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