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400639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环境生态学导论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第二版) 盛连喜 主编盛连喜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内 容容第一节第一节 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一)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观点之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观点之争 l l 1. 1.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及其结论及其结论Forrester JW Forrester JW(福罗斯特)和(福罗斯特)和Dennis MeadowsDennis Meadows(梅多斯)(梅多斯) ,认为,认为 如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在不

2、久的将来人类社会就会面临崩溃如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就会面临崩溃 的危险。的危险。l l “ “悲观派悲观派” ”梅多斯等人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梅多斯等人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19721972)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一)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观点之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观点之争 l l 2. 2.没有极限的增长没有极限的增长及其观点及其观点 自然资源的供应在任何一种经济意义上说都是无限的; 多少世代都关心的问题并没有出现不能逾越的严峻形势; 人口的增长代表了经济成功和人类进步,不是社会的失败。Herman Kahn Her

3、man Kahn(赫尔曼(赫尔曼 卡恩)和卡恩)和J. J. 西蒙,意义在于使人类有勇气西蒙,意义在于使人类有勇气 和积极地面对现实并具有警示效应,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也和积极地面对现实并具有警示效应,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也 起到了推动作用。起到了推动作用。l l “ “乐观派乐观派” ”意义:强调了科技的和社会的因素在增长过程中的重 要性。 不要盲目地反对进步,但要反对盲目的进步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二)(二) 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l l 1. 1.传统发展观及其理论基础传统发展观及其理论基础传统发展观的道德观基本

4、上以传统发展观的道德观基本上以“ “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 ”为理论根据,即为理论根据,即“ “一一 切以人类利益作为唯一的尺度切以人类利益作为唯一的尺度” ”,以人类的利害尺度作为行动的内,以人类的利害尺度作为行动的内 在依据和最高准则。在依据和最高准则。以以“ “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 ”为理念的传统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正制约着为理念的传统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正制约着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二)(二) 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5、的理性思考 l l 2. 2.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进步寂静的春天1972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宣言,这次会议有,这次会议有113113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唤起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唤起了各 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人类环境宣言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 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 作为“世界环境日”1976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在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起草 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二)(二

6、) 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l l 2. 2.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进步19921992年年6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和 2121 世纪议程世纪议程两个文件,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发展两个文件,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发展 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发展的新模式。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发展的新模式。又称地球宪章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92年6月,李鹏总理在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上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可持续发展

7、观提出的背景(二)(二) 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l l 2. 2.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进步1955 1955 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kuznets)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 入分配的著名的倒入分配的著名的倒 形假定,即在经济未充分发展时期,收入分形假定,即在经济未充分发展时期,收入分 配将随着经济发展而日趋不平等。其后,收入分配将趋向平等。配将随着经济发展而日趋不平等。其后,收入分配将趋向平等。学术界并没有认同 从部分环境污染指 标分析所得出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是一个

8、环境污染 的普遍规律,更没 有认同“先污染后 治理”是经济发展 过程中不可改变的 规律。环境持续恶化很大程度是人类经济社会制度和政策上的问题环境持续恶化很大程度是人类经济社会制度和政策上的问题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一) 对对“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概念的界定概念的界定 l l 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为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的发展足其需求的发展” ”。l l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IUB

9、S)在)在19911991年年 1111月联合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讨论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月联合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讨论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 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 续。续。l l 1991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EP) 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WWF)共同发表的)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可持续生存战 略略中给出的定

10、义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中给出的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 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主要强调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主要强调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 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 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 最早出现于最早出现于19801980 年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世界自然保护大纲2.从社会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1. 1. 从自然

11、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一) 对对“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概念的界定概念的界定 3. 3.从经济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 l l 核心是经济发展,是在核心是经济发展,是在“ “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 础上的经济发展础上的经济发展” ”。4. 4.从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从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 l l 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量做到接近尽量做到接近“ “零排放零排放” ”或或“ “密闭式密闭式” ”工工 艺方法,以保护

12、环境质量,尽量减少能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艺方法,以保护环境质量,尽量减少能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着眼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起着重要作用。着眼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起着重要作用。5. 5.从伦理方面定义的可持续发展从伦理方面定义的可持续发展l l 核心是目前的决策不应当损害后代人维持和改善其生活标准的能核心是目前的决策不应当损害后代人维持和改善其生活标准的能 力。力。“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 最早出现于最早出现于19801980 年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l l

13、基本内涵就是科学地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和生态保育、当基本内涵就是科学地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和生态保育、当 代发展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代发展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l l 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基本内容:l l 内涵的实质,是要求人类社会必须彻底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内涵的实质,是要求人类社会必须彻底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 忽视生态和环境保育的传统发展方式,统筹考虑环境、资源、社忽视生态和环境保育的传统发展方式,统筹考虑环境、资源、社 会、经济问题。会、经济问题。 l l 具体说,就是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采用高新技术具体说,就是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14、质、采用高新技术 和循环经济等手段,以及提倡绿色消费等措施,协调人与自然以和循环经济等手段,以及提倡绿色消费等措施,协调人与自然以 及环境保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育和提高生态质量,实现环境及环境保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育和提高生态质量,实现环境 和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理念的进步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理念的进步意义 l l 1. 1.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出现新飞跃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出现新飞跃l l 2. 2.对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界

15、关系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化 自然界定位于被征服者 自然资源视为“上帝的恩赐” l l 3. 3.发展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发展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人类是要延续的,当代人要发展但也应该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 区域发展的相对均衡性改变了偏激的看法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理念的进步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理念的进步意义 l l 4. 4.环境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环境观念发生重大改变 摈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实行了“三同步”(防止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同步投产运行 综合治理代替个别治理,节能降耗、发展生态产

16、业、循环经济等技术 和方法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重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l l 5. 5.重视社会组织在解决人类与自然界矛盾中的作用重视社会组织在解决人类与自然界矛盾中的作用 自发组织制止各种危害环境的行为 发动群众参与、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理念的进步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理念的进步意义 l l 6. 6.比较正确地认识了人类生活对自然界的影响比较正确地认识了人类生活对自然界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能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且有些影响的作用是深远的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原来的气候区改变;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人们的消费观开始发生改变,生态文明逐渐深入 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时尚。l l 7. 7.在关于人口总量对自然界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