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4539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 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地形、气候(光热水)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地形、气候(光热水) 、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 、能源(燃料)、能源(燃料) 、土地等;人为因、土地等;人为因 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一、审题关键之一:一、审题关键之一:“关键词关键词”识记区别重要概念识记区别重要概念 1、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 3、天气系统: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天气系统: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4、气压系统:(气压状况)高压和低压;(气流状况)气旋和反气旋、气压系统:(气压状况)高压和低压;(气流状况)气旋和反气旋 5、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6、气压场:低压中

3、心、高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气压场:低压中心、高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 7、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8、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9、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10、地质构造:褶曲(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地质构造:褶曲(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11、地形类型:(小比例尺地图、大范围地图)、地形类型:(小比例尺地图、大范围地图)( (大比例尺、小范围地

4、图)大比例尺、小范围地图) 平原(低于平原(低于 200 米,平坦)米,平坦) 丘陵(丘陵(200500,起伏和缓),起伏和缓) 高原(大于高原(大于 500 米,中部平坦,边缘陡峭)米,中部平坦,边缘陡峭) 山地(大于山地(大于 500 注,起伏大)注,起伏大) 盆地(中间高,四周低)盆地(中间高,四周低) 12、地形区:指具体以地形为指标划分的区域,如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横断山脉等、地形区:指具体以地形为指标划分的区域,如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横断山脉等 13、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14、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和植

5、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15、河流补给形式:、河流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外流河)雨水补给(外流河) ;积雪融水(东北、中高纬积雪融水(东北、中高纬-春汛)春汛) ;冰雪融水补给(内流河)冰雪融水补给(内流河) ;地下水(量少、稳地下水(量少、稳 定)定) ;湖泊水(源头,中游湖泊起调蓄作用)湖泊水(源头,中游湖泊起调蓄作用) 16、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上升流、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上升流寒流)寒流) 洋流性质分类:暖流(低纬流向高纬)和寒流(

6、高纬流向低纬)洋流性质分类:暖流(低纬流向高纬)和寒流(高纬流向低纬) 17、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即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以热量为基础。纬度地带性:即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以热量为基础。 经度地带性:即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以水分为基础。经度地带性:即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以水分为基础。 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并按纬度地带性变化规律更替。以水分、热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

7、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并按纬度地带性变化规律更替。以水分、热 量的变化为基础。量的变化为基础。 18、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沼泽、滩涂,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沼泽、滩涂,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等 19、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20、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2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 22、气象

8、灾害:主要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风沙天气)、气象灾害:主要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风沙天气) 、春旱、伏旱、低温霜冻等、春旱、伏旱、低温霜冻等 23、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24、矿物能源(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物能源(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5、人口增长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 %为高,反之为低)为高,反之为低) 26、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型

9、、传统型、现代型(自然增长率1% %) 27、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 、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战争(如二战后政治稳定,发展、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战争(如二战后政治稳定,发展 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等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等 28、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迁移因素:经济;经济;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灾害)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灾害) ;社会政治文化(政策、战争、婚姻)社会政治文化(政策、战争、婚姻) ;个人动机和需求个人动机和需求 29、城市地域形态(外部形态):(条带状、团块状、组团状)、城市地域形态(外

10、部形态):(条带状、团块状、组团状) 30、城市地域结构(内部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地域结构(内部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1、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取决于付租能力的高低)、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取决于付租能力的高低) 、绿地、行政区、绿地、行政区、CBDCBD 32、影响地租高低的原因:离市中心远近;交通的通达程度、影响地租高低的原因:离市中心远近;交通的通达程度 33、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经济(地租高低)、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经济(地租高低) ;历史(早期土地利用的影响);历史(早期土地利用的影响) ;社会(

11、高低级住宅;社会(高低级住宅收入高低)收入高低) 、宗教种族、知名、宗教种族、知名 度)度) 34、城市工业区迁往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的原因: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城市工业区迁往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的原因:保护环境,降低成本 35、郊区城市化问题(、郊区城市化问题(5 方面):方面):就业紧张;就业紧张;住房困难;住房困难;交通拥挤;交通拥挤;社会治安混;社会治安混;环境污染(四大圈层)环境污染(四大圈层) 36、逆城市化原因(条件):、逆城市化原因(条件):内城环境污染严重,地价昂贵;内城环境污染严重,地价昂贵;乡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间交通便利、通

12、信技术发城乡间交通便利、通信技术发 展展 37、滞后城市化(如印度)的原因:、滞后城市化(如印度)的原因:农业条件优越,务农人口比重大;农业条件优越,务农人口比重大;工业发展较慢;工业发展较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只是高素质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只是高素质人 才才 38、过快城市化(如拉美)的原因:、过快城市化(如拉美)的原因:农业条件差,人们没有土地,纷纷涌向大城市;农业条件差,人们没有土地,纷纷涌向大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 缓慢。缓慢。 过快城市化的影响:过快城市化的影响:贫民窟现象普遍;贫民窟现象普遍;城市问题(城市问题(5

13、 方面)突出;方面)突出;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39、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农(种植业)、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农(种植业) 、林、牧、副、渔、林、牧、副、渔山峰(山顶)山峰(山顶) 洼地(盆地)洼地(盆地) 山脊(分水岭)山脊(分水岭) 山谷(集水线)山谷(集水线)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鞍部(两个山峰之间) 峭壁(陡崖、悬崖)峭壁(陡崖、悬崖)地形地形 部位部位第 2 页 共 8 页40、农业结构:农(种植业)、农业结构:农(种植业) 、林、牧、副、渔所占的比重、林、牧、副、渔所占的比重 41、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14、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城郊农业、混合农业(基塘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城郊农业、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 地中海式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 42、作物类型:粮食作物、作物类型:粮食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玉米、薯类、高粱等水稻、春小麦、冬小麦、玉米、薯类、高粱等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糖料(甘蔗和甜菜)糖料(甘蔗和甜菜) 、油料(花生和油菜)、油料(花生和油菜) 、棉花、饮料(茶)、棉花、饮料(茶) 、水果等、水果等 43、工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工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区、新

15、工业区 44、工业类型: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工业类型: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45、工业部门:具体的名称(如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子工业)、工业部门:具体的名称(如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子工业) 46、工业结构:各工业类型或部门所占的比重、工业结构:各工业类型或部门所占的比重 47、产业类型: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牧业、渔业和林业)、产业类型: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牧业、渔业和林业)

16、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部门(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和流通部门(交通、邮电、商业等)第三产业:服务部门(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和流通部门(交通、邮电、商业等) 48、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各占的比重、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各占的比重 49、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河运和海运)、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河运和海运) 、管道、管道 49、发展问题: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发展问题: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50、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染污、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染污 51、生态问题:环境污染、生态问题:环境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森林草原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森林草原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2、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