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大国崛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3956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工业:大国崛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饲料工业:饲料工业: 大国崛起大国崛起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08-12-15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康华远景康华远景 点击量:点击量:325我国饲料工业经过 30 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从1992 年起,产量连续 17 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饲料工业大国。从 1980 年到 2007 年,饲料产品产量由 110 万吨增加到 12331 万吨,27 年增长 112.1 倍,年递增率为 19.1%。饲料加工业产值从 1990 年 1119 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3335 亿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添加剂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饲料机械工业技术和设备

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的需要,而且远销国际市场。随着饲料科技成果的应用,配合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饲料对养殖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 50以上。经过 30 年的建设,全国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到 2007 年,颁布饲料标准 341 项,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30 年来,饲料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从 1980 年到 2007 年的 27 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年递增率仅为 1.7,肉类、禽蛋、养殖水产品产量年递增率分别达 6.6、7.3、9.1;同期,饲料产量年递增率高达 19.1%。饲料

3、生产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饲料工业成为现代养殖业的直接推动力。饲料企业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50 多万饲料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养殖效益。实践证明,用配合饲料喂畜、禽比用单一饲料可提高饲料报酬 2030%。同时,可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大量粮食资源。肉鸡配合饲料转化率已由“八五”时期的 2.51 提高到目前的1.81,出栏缩短 18 天左右;猪配合饲料转化率由 4.01 提高到 3.01,出栏缩短 40 天左右;蛋鸡配合饲料转化率由 3.01 提高到 2.41;水产配合饲料转化率由 2.51 提高到 1.81,粮食消耗大为降低。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 20 世纪

4、 70 年代中后期,仅仅经过 10 多年的艰苦创业,就走过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从 1992 年起,饲料产量连续 17 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饲料工业大国。经过 30年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向世人展示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方面军。饲料工业的发展,为推进现代养殖业的持续增长,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和改善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无到有 结构合理我国饲料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亲切关怀。1982 年 10 月,同原国家计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

5、一个行业。”1983 年 1 月,对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农业部的负责同志谈农业发展规划时强调:农业翻番主要靠多种经营,最直接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饲养业,二是林果业。全国都要注意饲料加工,要搞几百个现代化的饲料厂。在的倡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将发展饲料工业提上了议事日程。198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大幅度提高配合饲料的产量。同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发展我国饲料工业问题的报告。1984 年 5 月,国务院通过了1984-2000 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并于 12 月 26 日正式颁布。以纲要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饲料工业正式列入国民经

6、济发展计划。纲要的实施使饲料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振兴时期。多渠道集资,多种形式办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各级之间、地区和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饲料工业大发展的新局面在神州大地出现。到 2000 年,就全面实现了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饲料工业体系。进入 21 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了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稳步发展的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先后出台了 6 项配套管理制度和 10 项行政许可及规范性文件。以全面实施饲料安全工程为重点,以强化饲料产品质量监管为手段

7、,饲料工业进入了依法治饲、依法兴饲的新阶段。同时,饲料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逐步走上整合、联合之路,一批年产 100 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开始引领市场发展。实力提升 体系完备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潜力,也为我国饲料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机。饲料产量快速增长。从 1980 年到 2007 年,饲料产品产量由 110 万吨增加到 12331 万吨,27 年增长112.1 倍,年递增率为 19.1%。从 1990 年到 2007 年,饲料加工业产值由 1119 亿元增长到 3335 亿元。饲料产品结构随着养殖业结构调整而不断优化。2007 年,在全国配合饲料中,肉禽料比重最大,达到了34

8、;反刍料比重最小,为 4;猪料、蛋禽料和水产料分别占 26、20和 14;其它料 2。饲料产品结构与养殖业的结合度更加紧密。质量稳步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是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1987 年,第一次全国抽查饲料产品质量样品平均合格率仅为 20;2006 年达到 93.8%;2001 年以来,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 90以上,高品质的饲料产品已成为主流。自 2001 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饲料质量监督例行检测和饲料中违禁药品监测结果显示,饲料和畜产品中违禁药物检出率逐年

9、下降,从 2001 年的 3.83%下降到 2007 年的 0.67%。企业实力大大增强。1990 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 14010 个,其中时产 5 吨以上的企业 551 个,不到4%;2007 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 15376 个,其中时产 5 吨以上的企业 4415 个,占 22%。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集团化和兼并联合趋势加快。2007 年,年产 10 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 157 家,全国排名前 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的饲料产量 3377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27%。企业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饲料生产企业的改革和引进资金、技术的步伐加快。从 1992 年到 2007 年,私营企业数量从

10、624 个增加到 8414 个,15 年间增长 13.48 倍,成为饲料生产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行业是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之一,从 1979 年兴办第一个中外合资饲料企业,到 2007 年三资企业已发展到237 个。一批饲料企业不断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已有 800 家企业通过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 认证、中国饲料产品认证。2006 年,15 家饲料企业的 16 个产品首次被评为 2006 年中国名牌产品。2007 年,又有 13 家企业的13 个产品被评为 2007 年中国名牌产品。一些饲料企业相继进入资本市场,目前已有 10 余家企业

11、上市。饲料添加剂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饲料添加剂工业是饲料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0 世纪 80年代,国产饲料添加剂品种少、产量低、质量较差,饲料添加剂基本上依靠进口。进入新世纪以来,饲料添加剂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品种大幅度增加,产量快速增长,彻底改变了依赖进口的局面,许多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氯化胆碱、维生素 A、E、C 等饲料添加剂已占国际市场 3050。以赖氨酸为例,1999 年产量为 9327 吨,2006 年达到 50.2 万吨,7 年增长 53.8 倍,并从 2001 年开始出口,2005 年第一次实现出口量(6.5 万吨)大于进口量(5.4 万吨)。目前,国产赖氨酸市场占有率达

12、到 94%。饲料机械工业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饲料机械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已有零星生产,但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机械制造业,则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几十个系列 200 多种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的需要,而且远销国际市场。包括成套设备在内的饲料机械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新西兰、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各种饲料原料资源开发利用率不断提高,产量稳定增长,除蛋白原料外,大部分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饲料工业的需要。2007 年,全国豆粕、菜粕、棉粕、鱼粉和肉骨粉的产量分别达到 2740 万吨、773 万吨、510 万吨、4

13、9 万吨和 42 万吨。1992 年以来,国家开始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秸秆养畜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秸秆利用规模和利用效率大为提高。据统计,2006 年,我国青贮秸秆 1.79 亿吨(鲜重,折风干秸秆 6000 万吨),氨化和微贮 5300 万吨,养殖户通过简单切碎压块等处理后直接饲喂的约 1.2 亿吨,每年用于反刍动物养殖的秸秆总量约为 2.33 亿吨。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节约了大量粮食,推动了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科技教育与技术推广不断发展。“六五”到“十五”期间,国家投资 1.95 亿元用于饲料行业科技攻关,获得丰硕成果。仅 1990-1999 年,取得科研成果 90 项,其中达到国际

14、领先水平 2 项,国际先进水平 25 项,获国际专利 16 项,60%的研究成果得到转化应用。随着饲料科技成果的应用,配合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饲料对养殖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 50以上。全国有 4 所大学设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二级学科,61 所大中专院校相继设置了与饲料相关的专业,设立了 45 个硕士、15 个博士授予点。20 多年来,共培养了具有大专学历的专业人才 4 万人,硕博士 470 多人。同时,国家扶持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营养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饲料科研、推广机构,发挥饲料科技进步的带头作用。饲料质量监测体系不断加强。经过

15、近 30 年的建设,全国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到 2007 年底,全国建成 1 个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1 个部级饲料质检中心和 32 个省级饲料监察(检测)所、73个地市级、315 个县级饲料质检站,一个以国家级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龙头,部级质检中心和省级饲料监测机构为骨干,地、市、县级饲料质检站为网络的饲料监测体系已经形成。为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同时,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检测服务和技术指导。饲料标准化工作同步发展。1983 年原农牧渔业部制定了畜禽饲养标准,确定了畜禽各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量。1985 年,由农业部、原商业部制定了猪鸡配合饲料国家标准。19

16、86 年,国家批准成立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负责组织制定饲料标准。到 2007 年,现行颁布饲料标准 341 项,其中综合类标准 19 项,产品标准 37 项,方法类标准 115 项,原料标准 48 项,饲料添加剂标准 70 项,其它类标准 52 项,并完成了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表的编制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基础稳固 作用凸显30 年来,我国饲料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据 2007 年统计,全国饲料工业企业 15376 个,从业人员 53.6 万人,饲料行业总产值 4009 亿元。饲料工业在推动养殖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工业化饲料的使用与良种、防疫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有机结合,促进了养殖业持续增长。从 1980 年到 2007 年的 27 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年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