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3785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病的分型与症状颈椎病是脊柱病主要疾病之一。欧洲瑞士日内瓦医疗救护中心(Geneve 19972001 年)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的 38,欧亚分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医院(1STANBUL2001 年)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 47%,中国北京(Beijing2001 年)空军机关医院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的 41%。在 100 例颈椎病中,有颈肩疼症状者为15,疼痛麻放射窜行到上肢者为 3l,脊髓型者为 18%,调查北京某机关医院工作人员,颈椎病发病率为 18,其中神经根型者 51,脊体型者为 15,椎动脉型者 20,交感神经型者 14。从国内外有关统计看,颈椎病确属常见多发病,目

2、前多数骨科专家认为颈椎病主要分以下六型。(一)神经根型在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占 51以上)。1、神经根型症状无论男女,多在 3555 岁间,颈部受到轻度撞伤或转动颈部及晨起床时,出现颈肩不适、发硬疼痛,数日(一般 5 天内)后不能自行缓解、疼痛麻胀向下窜到一只手或 23 个指尖,无论站立行走或坐卧等姿势,不知怎样放患侧手臂才好,稍稍转头或用手提饭锅、拿水杯等物品时就会感到疼痛难忍,严重时拿不稳物品,而脱手落地。有的患者伴有头疼头晕,夜间失眠,常把手放在额上略感舒服,但时间不长而又痛醒,颈部活动受限,后伸、咳嗽、打喷嚏、用力大小便都会增加疼痛,约 10 天后多出现手臂肌力下降,行走不稳

3、转颈时即刻出现一过性颈肩如触电样麻痛窜到手指。服止痛镇静药不见效。2、神经根型体征(1)颈后部 常见一边肌群紧张、发僵而活动受限。为了使患处颈椎间孔扩大,缓解神经根出孔处的压迫症状,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小或变直后凸,出现颈部后伸或向病侧弯时小于 45 度而活动受限。(2)颈肩背压痛点 神经根因受到压迫刺激而出现所支配的肌肉发生痉挛,以手指按压该肌时出现痛点,如“风池”穴处、肩胛骨内上角区、胸大肌、颈前斜角肌、肱骨内上(手腕伸肌起点)区、棘突旁等处的压痛。其中棘突与横突中央区(足太阳膀胱经处)受累而压痛最明显,可向周围放射。病变及相邻的棘突间压痛是因椎体间曲度后凸失衡不稳所致。(3)上肢牵拉试验 患

4、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扶稳患者头部,另一手握患者腕部,两手呈反方向牵拉,若病人感到手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体征。这是由于臂层受牵,神经根被刺激压迫所造成。(4)感觉检查 颈椎病早期,其神经根受刺激时,所支配部位痛觉过敏;时常感局部似虫爬样或针刺样麻痛。一般先检查健侧后再查患侧手指。有的患侧手表现痛觉减退或消失,若拇指痛觉减退,提示第 6 颈神经根受压,若为中、食指痛觉减退,提出第 6 至 7 颈间隙病变,是第 7 神经根受压;若第 4 至第 5 颈椎间隙病变,压迫刺激第 5 颈神经根,痛觉异常只到手腕,而不到手指。(5)腱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提示第 6 颈神经根病变;肱三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5、提示第 7 颈神经根病变;(6)肌肉节段病变 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和伸腕肌无力后出现萎缩,提示第 6 颈神经根损伤;如肱三头肌、胸大肌无力后出现萎缩,则提示第 7 颈神经根损伤,检查时需与健侧同类肌肉比较。(7)根据简要体征定位诊断第 4 至第 5 颈椎间盘病变,压迫第 5 颈神经根:疼痛从颈肩窜到腕部而不到手指:压痛点在第 4、5 颈椎棘突、冈上肌:颈后耳下区及前臂掌侧中线区感觉功能下降。诊断第 5 至第 6 颈椎间盘病变,压迫第 6 颈神经根:疼痛从颈肩、前臂窜到拇指;压痛点在第 5、6 颈椎棘突及肩胛骨内上角区;前臂桡侧及拇指感觉功能下降。诊断第 6 至第 7 颈椎间盘突病变,压迫第 7

6、 神经根:疼痛从颈肩窜到食指、中指;压痛点在第 6、7 颈椎棘突及肩胛骨内中部区、胸大肌;中指区感觉功能下降。诊断第 7 至第 1 胸椎间盘突病变,压迫第 8 颈神经根:颈肩痛麻窜到无名指及小指;压痛点在肩胛内下角及第 7 颈椎棘突区;尺侧二手指感觉功能下降。以上是单个颈椎间盘病变体征,但临床上常见多个颈椎间盘不同病变,表现自然更复杂更多样些,但总是有一个神经根受压较重的。只要发现上肢相应肌肉或手指骨间肌麻木、无力和久累萎缩等异常改变,应该引起特别重视。据有关专家跟踪观察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一般不会发展成脊髓型颈椎病。(8)影像所见 X 线照片侧位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变直

7、或成“反曲线(反向成角)”改变,椎间隙 1 个或数个变窄,前、后或前后同时有骨刺形成,多见后骨刺形成较重。侧位过伸过屈片,常见颈椎体相互边缘不整齐,表现出不稳形态。在病变间隙常见有相应的项韧带条索状钙化灶(病理切片为骨化变)。斜侧位片可见钩椎关节骨刺及神经孔的改变。CT或 MRI 可清晰地显示后骨刺、椎管腔大小、神经根、脊髓及各层软组织的形状,对诊断价值更大。(9)神经根型诊断依据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伴随颈部活动受限。皮肤感觉降低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和肌张力减低,上肢前臂肌及大小鱼际肌,骨间肌可有轻度萎缩。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应排除前斜角肌综

8、合症,颈肋或胸廓上口综合症。颈椎 X 线摄片:椎间隙变窄,椎骨有骨质增生,有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成角畸形,项韧带钙化等。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10)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虽多样性,但应与以下疾病特点相鉴别:胸廓上口综合症:患肢过度外展,肩抬平时常见桡动脉博动消失;肌电图显示尺神经传导减慢速度 30以上;X 线片可见第 7 颈椎横突过大。颈椎骨关节炎或颈背肌筋膜炎:常在痛点封闭或口服祛风湿药有效。脊髓空洞症和脊髓侧索硬化症:虽都可出现手部肌萎缩,但前者有痛觉消失,触觉存在;后者病性发展快,合并舌肌、呼吸肌萎缩而发音不清呼吸困难等危症。(二)脊髓型该型是引起四肢瘫的严重疾病,约

9、占颈椎病的 1518,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1、病史目前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多在 3560 岁,发病较慢,常有转颈不灵活,约 20患者有外伤史。患者先从单侧或双侧上下肢发麻、发沉开始,出现行走困难,走态不稳,双脚有似踏在棉花上感觉。颈发硬,颈后伸常上下肢麻木、看电脑、电视、电影过久疲劳时明显。上肢时麻时痛和无力,严重时不能握物、扣衣服钮扣、写字和出现尿滞留。少数累及交感神经而伴头痛、头晕、半身出汗等症状;躯干区第 2 或第 4 肋以下可出现胸、腹、骨盆区发紧,似缠绕束带感而喘不过气来。2、体征颈后伸、侧弯受限,患区颈棘突或旁肌肉压痛,单侧或双侧下肢肌张力增高,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上肢肱

10、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亢进,弹中指试验时拇指及其它指屈曲呈阳性。躯干可在第 2 肋以下不同平面知觉减退,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多消失或减弱。3、诊断及依据多在 3560 岁间,有肢体或躯干麻木,肌无力,行动握物困难,其症状呈波浪式进行性加重,X 线拍片示,侧位颈椎曲度间孔变小、小关节重叠、项韧带钙化,颈椎矢状径减小为10mm(正常 1617mm),病灶常在颈椎 4、5、6、7 多个间隙或椎管形成间盘突出、后骨刺伸入、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损伤。(1)四肢麻木无力,逐渐出现行走困难及大小便失禁,有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肌力差等体征。(2)膝、踝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晚

11、期可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及深部感觉消失,以至完全性瘫痪。(3)颈椎 X 线摄片检查:椎骨有明显骨刺或关节移位。(4)腰椎穿刺:奎氏实验可呈现阳性,脑脊液蛋白的含量增多。(5)CT 或 MRI 检查:可进一步确定椎间关节移位及脊髓受损的程度,显示定性、定位、定量的临床价值。(6)鉴别其它疾病脊髓肿瘤: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影像片可见骨质破坏、化验脑脊液蛋白量特高。脊髓空洞症:多见青年人,病灶多在颈胸脊髓膨大部,痛温觉与触觉分离。外伤性脊髓病:颈外伤后发病急、症状重、常伴高位性截瘫,预后差。(三)椎动脉型1、椎动脉解剖特点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最大分支,于前斜角肌和颈前肌之间上行,一般经上 6 个颈椎横

12、突孔,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过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腔,于脑桥下端左右两侧的颅底动脉、椎基底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而到(willis)韦利氏环。所以把椎动脉称为是人体通过一系列骨环的唯一动脉。2、椎动脉的病理特点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在临床中常可见到最先病变始发椎间盘髓核变性,引起纤维环弹性改变而出现节段失稳病变,随后椎间关节与棘突间韧带发生相应松弛,颈椎的各间隙整体原正常的长度就会相应缩短,椎动脉就可能在上下挤压推拉的多角度刺激下变形而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等诱因,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时轻时重的头痛、眩晕、颈痛、视力障碍、耳鸣、恶心、呕吐或无意识障碍猝

13、倒等发作症状。3、临床表现眩晕为本病主要症状,脑供血不足时表现眩晕旋转性、浮动性、摇晃性或下肢软弱站立不稳,伴有头昏眼花感,头颈伸屈旋转转换体位时加重。头痛是由于椎基层动脉供血下降而侧支循环血管扩张所致。头痛多在枕部及顶枕部,有时放射到两侧深处,可伴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视力障碍也常见,多是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引起突然弱视或失明,数分钟可恢复视力。猝倒前察觉下肢突然无力而倒地,意识、视力和听力及讲话正常,并能自动站起来继续活动,本病是椎动脉痉挛或硬化过度伸展急促转头颈时血流阻滞下降所致。部分久病可出现定向和记忆障碍及面部五官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4、诊断与鉴别根据临床表现、X 线拍片颈

14、椎正侧左右斜位和过伸过屈侧位拍片显示颈椎不稳,钩椎关节骨刺纵向、横向增生、椎间孔形态改变等均可牵制挤压椎动脉导致症状发生。5、诊断依据(1)多见于 45 岁以上中老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2)有持续性头痛、头昏、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颈部旋转和后伸仰头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在地。(3)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4)颈椎 X 线摄片检查: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有时见椎骨移位及颈曲异常。(5)脑血流图检查:可显示椎动脉供血不足。(6)CT 或 MRI 检查:可见椎动脉孔变细等异常影像。6、鉴别其它疾病(1)Meniere 氏病:以眩晕、耳鸣、

15、耳聋为主症,电测听有重震现象。(2)内耳药物中毒:有应用键霉素等对前庭毒性大的药物史,出现眩晕、听力平衡、口周围及四肢发麻。前庭检查异常,但无眼震。(3)神经官能症:症状一过性与情绪变化有关,检查无明显体征。(四)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多、抑制少。1、头部头痛或偏头痛及头晕常伴恶心呕吐。2、眼部睑裂增大、视物不清。重者则瞳孔散大、眼睛干、眼底胀,视野冒金花近似失明。3、心血管心率快、律不齐、心前痛、血压高等。4、周围血管等四肢躯干一处或多处发凉或有刺痛感,继之出现皮肤红和触摸痛,肢体两侧出汗不均匀障碍,听力、发音不正常,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肠蠕动增加等繁多不

16、同症状。交感神经型诊断治疗依据:常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有反射性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虚汗、顽固性头痛、咽部有异物感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五)做爱(性交)型颈肩痛常见颈椎病患者,但其病因很多,除常见颈椎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因素外,平时也可见于青壮年做爱高潮后,特别是女性。现代医学早已证实,在做爱高潮间,人体各肌肉关节组织是收缩的,特别是颈椎在引体向内向上强烈动态运动中,头面胸部尽力向前曲屈伸展,颈椎必然向后反向曲凸,此时如果猛力向后曲凸超负荷过度屈伸,就会导致颈椎原生理曲度恢复受限或缓慢,造成颈椎曲度变直或不同程度的后凸,出现肩颈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严重者头偏向一侧即疼痛加剧,有时向枕顶或肩背部放射,有时也会出现头晕头痛和眼、耳、心区、四肢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颈部项部肌肉痉挛,活动范围受限及伴有一侧或双侧疼痛明显。侧位 X 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多发生在C3C7 之间多个椎体生理曲度改变,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