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90557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调查研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 日了解和认可情况研究 致我们不应逝去的节日!小组成员名单小组长: (武 亮 2011101812)小组成员1 (钟家福 2011100916)小组成员2 (李龙飞 2011101309)小组成员3 (马 杰 2011101873)小组成员4 (贺宇嘉 2011101929)小组成员5 (程 勇 2011102025)小组成员6 (姚志帆 2011102043)小组成员7 (李 元 2011102118)小组成员8 (冯 浩 2011102139)小组成员9 (管洪权 2011102169)实践照片一、实践背景说明: 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也多不胜数。在以 前,

2、过节是很让人向往和憧憬的,不仅是因为在过节时可以大 快朵颐,而且还可以大饱眼福,踩高跷、舞狮子、划龙舟、走 旱船、敲大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众生活元素的改变, 这种过节的幸福感逐渐消失。民众对传统节日的观念也越来越 淡。而一些国外的节日目前却在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圣诞节、 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 中国传统节日遭受冷遇,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众 对洋节的迷恋和追捧,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林林总总的 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再加上精明的商家在推波助澜, 不失时机地忙着打“洋节经济”的如意算盘,把洋节的气氛炒 得更加沸沸扬扬。 一段时期以来,洋节不断入侵,情人节、母亲节

3、、圣诞节 等,到处过得轰轰烈烈,大受青年人的热烈追捧。与此相反, 我们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许多人却觉得“没什 么意思”,无非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粽子、吃月饼等。 二、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 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 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 来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 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因此 ,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了解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可情况。为挽救 我们我们的传统文化尽一份力。三、实践活动主题:大学生对中国 传统节日了解和认可情况研究四、实践活动时间:2013年6月1日 6月2日 五、实

4、践活动地点:楼栋六、实施步骤:(1)小组成员发放调查问卷(2)把所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 (3)小组成员搜集资料(4)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七、统计结果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 传统节日认识十分薄弱,有些数据看上去简直 是“触目惊心”,在对传统节日的态度这一问 题上32.91%的同学充满兴致,37.61%的同学 只过自己喜欢的,还有22.22%的同学随社会 大流,更有7.27%的同学不太感兴趣。比较乐 观的是87.56%的同学认为大力倡导重视传统 节日是必要的,132名同学意识到我们对传统 节日的重视不够,153名同学认为应该采取注 重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5、八、调查研究成果:1、大学生的节日观与文化信仰 我们在对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情况调研时发现, 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节日的由来、 作用、功效以及意义了解甚少,由此也淡薄了节日的神圣意义 ,自然缺失了对传统节日的信仰。节日,起初是一个民族相对固定的、最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它 关系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精神 信仰。节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 侧面反映了民族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了社会的稳 定与人民的安康,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民族凝聚 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的传统节 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6、和历史背景,反映了这个民族人与自 然、人与信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 真实体现,它能够完美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民德、民风和民俗, 因此传统节日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一 个民族整体对民族文化信仰的体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 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调研 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节日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 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 也产生了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节 日的态度。大学生盲目地对时尚的追求导致他们对“时尚”产

7、生了错误的认识。西方的节日并非是时尚的代表,它仅是一种 文化舶来品,并非西方的节日就代表了时尚,代表了浪漫,并 非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陈旧的、过时的。自有节日以来,各民 族节日就是独立存在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节日是并存 的,许多西方节日要远远晚于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内容是丰富的,外华而内实,有美丽传说,有英雄故事,有美 食美酒,有情有义,充满了浪漫元素,只待我们智慧的大学生 们去发现去挖掘。当然我们并非要抵制西方节日,而是要我们 的大学生们全面了解节日的意义后,理性地对待节日问题。大 学生需要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更需要明确的价值取向、向 上的人生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不能为追

8、时尚赶潮流而迷 失了年轻的路。2、传统节日冷清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 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公历一年为365 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 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2)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 没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 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得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 更兴盛。 (4)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 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 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5)中国广大媒体因各种原因,

9、对洋节比中国传统 节日作更多宣传报道,使大家对洋节地了解比中国传统 节日更清楚。 (6)洋节日比较丰富多彩、欢快,而中国传统节日 比较单调、沉闷,因而洋节日更受青年人喜爱。 3、我们的建议: (1)保护传统节日重在认同 前几年,韩国把我们的端午节“端”走了 ,很多人抱怨政府没有及时申请世界遗产。其 实对传统节日的保护,申不申遗并不重要。全 世界这么多国家和民族,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 有自己的重要节日,这些节日对他们来说都是 无可替代、弥足珍贵的,反过来,我们也不能 强求别的国家和民族一定要认可我们的节日。 重要的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节日要自 尊、自爱,把对传统节日的保护,自觉地贯穿 于日常

10、生活中。 (2)传统节日要精神传承和传承形式创新并重 精神内涵决定形式,而形式的灵活多样则更有利于 让人们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比如端午节,端午节庆 祝形式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单一,吃粽子成为 很多人的唯一庆祝方式,卖粽子则成为商家的盈利 手段,出现了豪华粽子、巨型粽子;其次是不适应 ,一些传统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 会,比如在六盘山地区,端午节人们有在门上插杨 柳的习俗,如果在城市的楼房里也插上几只柳条, 恐怕大为不雅。 因此,我们在庆祝端午节的时候,不仅要大力宣扬 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应该创新传统 节日的庆祝形式,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和适应现代都 市生活的庆祝形式必然能更

11、好地继承和宣扬传统文 化。专家也说,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上,创新形式是 必然之举。 (3)传统节日正名需法律撑腰 或许每个国人都知道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 ,但反观现实,让人尴尬的是很多人的中秋都 是在不太团圆中度过的,因为大多数人都要工 作、学习。由于没有时间,所以把月饼放进了 早餐;由于没有时间,短信代替了亲朋间的走 动;由于没有时间,折桂赏月的心情也在下课 晚归后烟消云散。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强大,更包 含传统文化等软力量的崛起,而重拾并复兴传 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重视 节日文化的凝聚力,让人们欢乐和谐地度过属 于本民族的节日,法律的规范保证是不可或缺 的。 (4

12、)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复兴需政府大力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会达5000千多个。这 些节会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都有着明显的地 域文化、时空特点以及独具魅力的乡音、乡情、和乡土味道。 这些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传统节会在民族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 用。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2005年“江陵端午祭”被韩国成 功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消息让众多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感 到如芒在背。到目前为止,韩国、日本人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 中,仍然保持着一些华夏传统节日的原汁原味性,如韩国人把 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日本人也把春节、端午节列为节日,并 隆重地度过。于是人们很自然的联想到,同样的事情是否会

13、继 续在其他传统节日上重演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用科学发展观 的理念,对传统节日禁忌、祭祀、庆祝、娱乐等民间风俗,进 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科学分析传统节日的历史价值和现实 意义,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丰富传 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以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这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有立法和管理体系的 支撑。 (5)传统节日需要新的元素 作为中国民众认可度最高的两个传统节日,春节和中秋都是与岁时有关 的节庆。古中国以农历(太阴历)为历法,如果说春节是在万物复苏之际对 新年的祷祝,那么中秋就是对结束一年劳作的欢庆。它为缺少酒神精神的古 代中

14、国提供一次狂欢的契机,它中断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在本 应沉睡的夜间慷慨讴歌。 然而就是这个古代中国最具诗意、最有清誉的节日,在今天却被蒙上了 “月饼节”的恶名。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中秋节内涵的当代失落,和,借 以复兴中秋的新风尚的缺席。 每个节日都在生长,因此我们对中秋节内涵的理解大可不必墨守陈规。 但一个节日被从古到今地庆祝,它自然有其核心价值。它起源于对秋月的朝 拜,是古代“礼天”的一个具体动作,同时也是丰收仪式的一部分。在古代 ,人和自然还在一种原发性的和谐之中,对天时的依赖和感恩,正是中秋节 的内涵所在。这种依赖和感恩被投射到岁时的代表(月亮)上,因此月亮成 为了一个审美的替

15、代物。它居高临下,将清辉广布天下,在没有无线通讯的 当时,沟通了在异地彼此思念的赏月双方。而当自然时间已经不再左右我们 的作息,当一个电话就慰藉了相思,中秋节的内涵的失落就成了必然。 每个节日都在生长,因此我们对中秋节的过法也不必悲观。任何一个传 统节日都面临着当代阐释和复兴的可能。“露从今夜白”不再与城市的生产 和生活有关,既然“月是故乡明”已经不再被城市所招安的人们记起,发现 或者营造中秋节的新风尚已经是大势所趋。 传统的节日必然需要时尚的过法,关于中秋节的变量和不变量(中秋节 的当代内涵、如何以新风尚复兴中秋),希望和您一道,在“奔月”已经实 现、“伐桂”已成笑谈的今天,发出自己的声音。 (6)传统节日放假 大家都在期盼 有一种观点认为,拯救传统节日不能光靠放假。看 似非常有理,实则似是而非。放假也许不是复兴传 统节日的充分必要条件,但肯定是其必要条件。放 假不但有利于释放公众的节日感情,同时这种强烈 的商机信号也会被商家准确捕捉,从而有望繁荣传 统节日的“节日经济”, “节日经济”反过来又营 造了节日气氛,增强了人们的过节欲望,形象化了 人们的过节感受。 资料显示,在香港地区,春节放假三天,重阳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各一天;在台湾地区,春节放假 五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一天中 秋假期从八月十五下午开始,十六放一天,便于人 们中秋夜尽情赏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