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8998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第一章 黔江区概况黔江区概况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 1082810856,北纬 29042952,东临湖北咸丰县,西接重庆彭水县,南连重庆酉阳县,北抵湖北利川市,东西宽 45 公里,南北长 90 公里,幅员面积2402 平方公里,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进入沿海重要陆上通道,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黔江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 201 年)始置,古称丹兴县,隋置石城,唐天宝元年更名为黔江县。1984 年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 年设黔江地区,辖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

2、江五个自治县,1997 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黔江开发区,代管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江五个自治县,2000 年撤消黔江开发区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辖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范围,下设 3 个街道、27 个镇乡,总人口 50.7 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 15 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72.83%,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 年,全区 GDP 达到 36.54 亿元,财政总收入 8.5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129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4.69 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渝东

3、南地区占有相对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黔江将围绕建成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东南经济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成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加工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渝东南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心。第二章第二章 黔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黔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概况一、旅游资源概况黔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普查,有 35 种基本类型,245 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属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购物等六大类,主要分布于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灰千梁、仰头山、八面山等景区。资源品位较高,拥有国家级

4、地震遗址保护区 1 个,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1 处,国家地质公园 1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1 个,国家AAAA 级旅游区 1 个,国家级节庆 1 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各 1 个。独特自然景观与土家族、苗族民风民俗交相辉映,形成黔江特有的旅游资源体系。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十五”期间,黔江旅游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加大开发、力塑精品的发展路子,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加旅游接待人数从 2000 年的 18.6 万人次发

5、展到 2005 年的 52.3 万人次,年均增长 22.97%,旅游综合收入从 1240 万元增加到 10920 万元,年均增长54.51%。2005 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区当年 GDP 的 3.0%,较 2000 年增加2.32 个百分点。旅游从业人员达到 3000 多人,较 2000 年增加 1500 多人。(二)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二)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十五”初期,先后完成了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等景区的 8 个专项旅游规划,以各景区专题规划为基础、五年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黔江旅游景区有序开发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景区建设成效显著(三

6、)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黔江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 1.2 亿元左右(较九五期间增加0.9 亿元左右,增长 3 倍),基本完成小南海、武陵山、阿蓬江景区道路、码头、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景区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及部分景观设施,景区接待条件大为改善。(四)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快速推进(四)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快速推进一是黔江城市旅游形象逐步提升。随着大众广场、民族风情步行街、民族博物馆、体育馆、体育场、河滨公园等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的建成投用,“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特色城市已初具规模。二是宾馆饭店总量增加,档次提升。2005 年全区共有宾馆饭店旅社 119 家,较 2000

7、年增加 49家,其中上档次的宾馆 21 家、客房 1056 间、床位 2062 个,分别较 2000 年增加 10 家、房间 351 间、床位 606 个,星级宾馆从 2 家增加到 4 家,其中三星1 家、四星 1 家,填补了渝东南地区无四星宾馆的空白。三是旅游商品发展较快。“九五”时期黔江旅游商品处于待开发状态,通过“十五”期间的大力发展,现已有土特产品生产企业 3 家,工艺品生产企业 3 家,纪念品生产企业 1家,商品销售门市 35 家,年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 10%左右。四是旅游文化娱乐产品得到较好开发。民族博物馆、民族艺术馆、文体公园等文化设施成为黔城文化旅游的亮点;首届“武陵山民族

8、文化节”的举办,使土家摆手舞为主的民族文化到得进一步丰富和升华;旅游天地饭店、牛背岛民族风情表演丰富了黔江旅游文化娱乐内容。五是通过加强旅游业管理,严格规范服务,举办技能大赛,提高了我区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五)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五)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先后创建小南海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黔江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六)旅游宣传促销效果明显(六)旅游宣传促销效果明显“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 300 万元专门用于户外广告、制作宣传品、促销活动、报刊电视等方式进行宣传促销,宣传范围涉及市内外十多个大

9、中城市。通过宣传促销,“神秘黔江、欢乐之旅”品牌正在被外界熟知,到黔江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行社组团、自驾车、散客等游览方式并存,目的地游、过境游并举。在我区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很小。2005 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只略高于渝东南四县,远低于周边张家界市、吉首市和武隆县,旅游总收入与 GDP 比重低于全市 6.8 个百分点,实现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目标任重道远。二是旅游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行业高投入的要求。武隆县在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推出新品吸引游客,恩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投入巨资开发清江河,酉阳提出建设渝东南旅游经济高地

10、,彭水和秀山均提出建设渝东南旅游接待中转中心,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争夺客源任务艰巨。我区建设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压力巨大。我区旅游业国家投入比重高达 92.55%,私人及其他社会投资仅占7.45%,由于国家投入资金只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旅游服务设施和景观投入资金比重偏小。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是旅游交通还不完全畅通,旅行社数量少(只有 1 家)、规模小,景区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不足,旅游商品特色性、纪念性较差,景区文化氛围不浓,参与性娱乐项目不多,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奇缺。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一、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一、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一是中共重庆市委、重

11、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511 号);二是重庆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是黔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黔江府发200340 号);四是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五是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指导思想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方针,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旅游兴区”战略,突出重点和特色,分步有序实施,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实现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目标。三、总体

12、思路三、总体思路完成一大转变:由旅游资源富集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实现两大目标:建成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文化内涵丰富的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到 2010 年,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武陵仙山景区基础设施、主要景观及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善,行业管理更加规范,管理体制彻底理顺,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主要客源市场扩大至 500 公里以外,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2010 年旅游人数达到 125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 5 亿元,占全区 GDP 的 8%左右。遵循三个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四大战略:旅游兴区战略;特色精品

13、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区域协作战略。建设五大工程:小南海国家级或世界级旅游精品;阿蓬江神龟峡国家级旅游精品;以武陵仙山、灰千梁子为代表的黔江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名品;“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特色的黔江城市旅游新品及休闲、购物、接待服务中心、优秀旅游城市;连接小南海、阿蓬江、武陵仙山、灰千梁子、黔江城区的旅游交通网络。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修订完善旅游规划;招商引资和争资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重点景区软硬件设施;挖掘、包装、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和民族文化;建立规范有序、服务优质、保证安全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商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宣传促销取得实效。四、战略布局及功能分区

14、四、战略布局及功能分区(一)总体布局(一)总体布局按“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五个特色旅游区”布局。一个中心:主城区为休闲、娱乐、旅游购物、接待服务中心。两条主线:城区至小南海公路和国道 319 公路沿线。五大特色旅游区:小南海地震遗址科普和民族风情展示区,武陵仙山佛道文化体验区,阿蓬江峡谷原始生态观光区,灰千梁子原始森林体验区,城郊休闲土家生活体验区。(二)功能分区(二)功能分区小南海地震遗址科普和民族风情展示区:地震遗址科考、地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土家风情体验、游览观光。阿蓬江峡谷观光原始生态观光区:峡谷游览观光,龟文化体验,原始生态体验。武陵仙山佛道文化体验区:佛教道教文化体验,体

15、育健身,生态观光。灰千梁子原始森林体验区:原始森林体验、探险,休闲、度假、避暑,赏雪、滑雪。城郊休闲土家生活体验区:休闲娱乐、周末度假、民族风情体验、土家农家生活体验。 第四章第四章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旅游交通一、旅游交通(一)现状(一)现状黔江现有公路 2531.08 公里,其中国道(319 线)93.127 公里,省道(S202 线)51.4 公里,县道 689.153 公里,乡道 319.5 公里,其它 13377.9公里。从技术等级上看,有二级公路 107 公里,三级公路 56.02 公里,四级双车道 263.3 公里,单车道 650.555 公里,等外级公路

16、 965.7 公里。城区有 3 个客运汽车站,共有客运汽车 338 辆,出租汽车 224 辆,长安、城市巴士 86 辆。景区现有旅游公路 55 公里,停车场 13000 多平方米,旅游码头 5 个,旅游船只 52 艘,步行游道 20 公里。黔江旅游交通陆路对外通达路途较长是目前我区旅游的一大制约因素,各景区间互相通达条件差,没有形成旅游环线。(二)规划目标(二)规划目标黔江旅游内外交通的通达性和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实现环线旅游和途短游长。(三)主要建设项目(三)主要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随着渝怀铁路通客运、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机场、黔咸二级路完工投用,以及黔万高速、黔恩高速、黔张铁路、渝怀铁路二线等项目的适时启动,黔江旅游的对外通达条件将彻底改善。现重点在区内旅游交通上和连接景区之间道路方面策划如下建设项目(见附表 051)。总计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公路 128 公里,景区步行游道、旅游栈道 29 公里,停车场 28000 平方米,购置和改造游船 20 艘。总投资 14540 万元,其中旅游公路 12500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