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融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87047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融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融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融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融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融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融入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 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 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 文教育的目标体系。关键词:语文教学、交际工具、人文性 一、现行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每况愈下,一沉不变的教育模式、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模式也似乎在局限着 学生的阅读、交际、交流等等的能力,其局限性依旧明显,主要表现为: 1、 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语文教学上的局限。首先,我们认识到语文是最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所以我们更加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这就暴 扣了字词句相关知识。但是面对了中小学生,我们有的老师似乎在架空课堂,或者 不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一味的一笔带过或者就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去教授。根 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 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 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 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就能使得学

3、生产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的 研发对语文的琢磨,从而提高语文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只有老师把握了基础知识 的授读,提高课堂上基础知识的把握,才能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的局限。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功能是不可以低估的, 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更具有说服力,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更好 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地沟通。在面对中小学中,此阶段的 学生大脑正处于活跃期,面对死板的文字和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加以想象从 而转为自己的东西。比如在教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少的教师往往只是匆 匆地组织学生朗读文字,然后花大量的时间用自己的语言

4、描绘景物的描写,这样就 少了文字的生动性,同时也使得课堂的气氛沉闷无法达到情感的投入以及学生的理 解程度。只有运用多媒体,才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英 引起多种器官的兴奋刺激,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作业情感的表 达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3、 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局限。曾几何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成 为我国语文教学的主流思想。工具性事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设立语文学科的理 由,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性。而语文死人文社会学科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 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 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

5、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 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包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热爱 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深刻的思维,初步的识、读、 写、听、说的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文如积 沙,学理似聚塔”,语文素养非线性的“训练”所能造成的。所以工具性的局限性 未能使学生养成一种“语文素养”,让在课堂和课外都少了一种阅读性学习语文的 情感。在课堂上光实践着工具性的教学,使得中小学生的理解变得泛泛而谈,没有实践性活动的变弱。 二、语文教学是一门

6、交际工具 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 知识的统称。 体现在一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二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 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 文艺文和实用文 都是语文中的 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怎么样达到交际的能 力如下所示 : 1、 在标准的第三部分中提出: “阅读是按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是三维互动的: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 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教师在这两者

7、之间起到组 织、协调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课标的标准,在课堂上引导着学生怎么样阅读、 阅读后怎么样梳理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在课后培养学生增强形象感 受,赶我语文,从而减少对理性知识的依赖性,引导学生多度,从而提高学生的 语言能力,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品味文章,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提高 学生在交际中所必备的语言词汇和精炼度。 2、 自古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提倡多读多背,没有过多的“讲透讲深”,对于名 家名篇、古诗文等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理解反馈。就按这样的古人经验, 大多数学生仍能记得儿时所读过的名家名篇

8、、儿歌等等,在交流中能随口拈来, 所以积累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能对学生交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标准中有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也在附录中列出了中小学生必读的 70 篇古诗文。由此而看积累对于语文 的运用在实践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重视对课文片段的复述,才能把课 本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个人语言,同时还必须尝试用练习来促进语言的积累。这 样就能使得学生在平时交际中达到文学水平的修养。 3、 实践活动中语文的运用。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看 来的知识、方法转变为自己的,才能提高语文的运用水平,从而加强学生的交际 能力和思维

9、能力。加强综合,减少单项训练,在教育阅读中可以加强对于长句的 分析,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后揣摩语言和感悟。 三、怎么样人文性的融入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怎么样使得人文性融入,从而与工具性达到统一。1、 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人性与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 ”(乌申斯基语)因此,语文作为学习母语的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语文负载中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

10、涵,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 在过去长时间以来,人们把语文局限在工具性的一面,忽视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只有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强调选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所以老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提出综合性学习方式,提倡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参考文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