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385552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 句子是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v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 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 ,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 地 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 情。v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的 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 选取“杨花”“子 规”来写? v 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 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 泪同落的季候,这就 奠定

2、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 王昌龄被 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 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 哀凄惨 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 痛之意自现。 v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v 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 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 氛。 体会到作者 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v1. 诗中隐含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之情的 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v 2.诗中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v3.诗中写景叙事的诗句:

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 过五溪。 v4.诗中直接抒情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 郎西。 v 5.本诗破题句: 闻道龙标过五溪。 v 6.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 v7.含有飘零之感 离愁之狠,且迁谪之荒凉、道路之艰难 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v v 8.与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意境相似的诗 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v 9.通过景物描写,表达飘零的感受,寓离情 别恨于其中的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过五溪。 v 10.诗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两句与春江花月雨夜中“此 时相望不相闻 , 逐月华流照君”

4、有异曲同工之妙。v 11.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 里共赏,所以寄愁心于明月,表达对友人无 限关 切之情 望岳练习v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 诗被称为“ ”。v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 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 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v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在齐鲁大地上 ,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 、连绵v4、请从“钟”字入手,

5、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 析。v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 “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用一“钟”字,将 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 的景色。v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 在何处?v“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 ;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 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v“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v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 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v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6、 )v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 蓬蓬勃勃的朝气。v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v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v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 感受。v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v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v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 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v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 而小天下”。v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 写。v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v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

7、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v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 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v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 为泰山的运气。v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读来催人奋进。v参考答案v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v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v3、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 绵。v4、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钟”在这里是“积 聚、汇

8、聚”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 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v5、 “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 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v“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v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v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9、Cv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 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 登岳。v 答案:远、近 朝、暮v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 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

9、生曾云,决眦 入归鸟“写的是_景,用_描写,表达了 _。v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 荡和眼界的空阔v3、“造化“句写泰山的_,是_ 写;“阴阳“句写泰 山的_,是_写。v 答案:秀美、虚;高大、实v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 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v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v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v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后两联着 力表现的是_ 。v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v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v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 登人

10、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 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v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 好在何处?v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 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v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v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 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v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v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 ,有绵绵不尽之意。v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 是虚

11、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v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 所见。v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 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v 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v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 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v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 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 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v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 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v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 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 奋进。v1

12、.望岳v(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 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 和 的景色。v(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v答: v(“望”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不怕困难,勇攀 高峰,征服一切)钱塘湖春行v(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 品析。 v(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 v(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 塘湖初春景色? v(“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 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 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

13、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绿杨阴里白 沙堤 (3)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 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 、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 也可。 )v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 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 春光的喜爱。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v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 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 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v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 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 , 刚刚能将马蹄埋没。v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

14、,这 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 发出“最爱”的赞叹。 v)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 ),并加以品析。v(2 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 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v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 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 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燕啄春泥, 乱花迷眼,_。v 2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 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 堤,至 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 做任何解释,你觉得

15、诗人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答 : 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 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 v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1 分)v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 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 分) (以下是 2005 年河池 巿中考题) 争奇斗妍。真是 “_”。v 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v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答: _ _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 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以上是 2004 年河南省中 考题)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 现春色的景物。 )(3 分) v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 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