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84614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7.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字、文物与历 史地理王进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古文字与古地理 二题一,殷墟卜辞中的州 地与州臣(一)殷墟甲骨文中有“州臣”1, 乙酉卜, ,贞:州臣侑, 自 ,得。 丙戌卜, ,贞:翌丁亥侑 于祖丁。 合集849正2, 贞:州臣得。 贞:州臣不其得。 贞:州臣得。 。 合集850(二)学者们对于“州臣”身份的不同 认识1,胡厚宣认为其是耕 作奴隶。胡厚宣董作宾胡厚宣、裘锡圭、王宇信、宋镇豪、齐 文心、范毓周裘锡圭李家浩、黄天树陈剑王宇信宋镇豪范毓周2,饶宗颐认为是国名或 地方行政单位。饶宗颐3,孙海波认为是官名 。4,徐中舒认为是人名。徐中舒王国维彭裕商(三)各说的不足1,胡先生认为州臣是耕

2、作奴隶,其一 个重要的前提是将甲骨文中的“ ” 字释为“逃亡”。按:“ ”字就是 “桎”字,其有“执捕”的含义。“ 州臣”能够自 地执捕,说明身份较 高,胡先生将其理解为耕作奴隶显然 是不妥的。2,那么“州”是不是地方行政单位呢? 这种可能也很小,因为商代还没有 形成相应的行政区划。 李伯谦谓:“商王朝统辖的区域虽然 非常广大,但尚未形成真正的行政 区划。似乎还未形成完备的官 僚系统和制度管理体制”。李伯谦虽然尚书舜典中有言:“肇十有二州 ”,但这已经是后来社会形态的反映了。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 ,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 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觉,使之相救; 五党为州,使

3、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 宾”,贾公彦疏:“二千五百家为州,立 一中大夫为州长”。这里虽然谈到了“州 ”,但有很多理想化的成份,不足以据之 论商代行政区划。3, 另外,把“州臣”理 解为人名或官名也很 不合理。(四)其实,“州”应 是地名 1,商代甲骨文中的“州”是 地名。 庚戌卜,贞:多羌自州 。(合集22044)合集22044局部2,商代金文中的“州子”是州地 之君。 壬寅,州子曰:“仆麻 ,余赐帛、囊贝,蔑汝 ”。王休二朋。用作父 辛尊。册。戈北单。( 仆麻卣,近出604 )仆麻卣器形与铭文扁圆体,外罩式子母口;扁形 提梁,上饰夔龙纹,两端各 有凸雕兽头;口下圈足及盖 近沿处各有一周夔龙

4、,上腹 两夔龙间有高浮雕兽面。李 学勤根据其形制,认为其是 殷墟三、四期。是。3,甲骨文中的“X臣”的“X”往往是 地名 (1)夹臣。 (合集634正 ) 卜辞中有:“丙子卜,王在夹卜。丁丑卜, 王在夹卜”(合集24239)、“丁丑 卜,王在夹卜”(合集24240)、“ 戊寅卜,王在夹卜”(合集24241 )、“戊寅卜,王在夹卜”(合集 24244),“夹”均用作地名。可见,“ 夹”是地名。(2)奠臣。(合集635反) 甲骨文中有这样的辞例:“今 日勿步于奠”(合集 7876);“贞:共牛于奠” (合集8936),可见“ 奠”是地名。(3) 臣。 (合集938正)“ ”字从“ 侯”(合集 69

5、43、屯南586、屯南 781)、“于 ”(合集638 ;合集4914、4915、4916、 4917、4918;合集8115、 8116;合集28171)来看也应 是地名。(五)州的具体地望1,先秦文献中,“州”地主要有以下三处: 其一,在山东安丘县附近。春秋桓公五年载: “冬,州公如曹”,孔颖达疏:“世本:州国 ,姜姓”。左传桓公五年:“冬,淳于公如 曹”,沈钦韩曰:“方舆纪要:淳于城在青 州府安丘县东北三十里”。杨伯峻注:“州,姜 姓。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之淳于城”。 括地志载:“淳于城在密州安丘县东北三十里” 。史记扁鹊列传正义引水经注汶水 谓淳于县“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

6、封淳于 公,号曰淳于国”。州国首都淳于位于山东安丘县 东北,则此“州”当位于安丘县的附近其二,在湖北监利县。左传桓公十一年 记载:“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 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杜预 注:“州国在南郡华容县东南”;洪亮吉 曰:“图经:监利县东三十里有州 陵县,春秋时州国” 。监利位于今天湖 北省的范围。又史记楚世家载:“ 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时楚益弱 ”。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南郡有州 陵县”。此二“州”当是一地,其地望已 经到达湖北的范围了。其三,在河南沁阳县附近。左传隐 公十一年有文:王取邬、刘、功蒍、邗之田于郑,而与 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 郕、欑茅、向、盟

7、、州、陉、隤、怀 。杜预注:“今州县”。杨伯峻注:“州 ,当在今河南沁阳县东稍南五十里之 地”2,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出,州臣能 够从“ ”地执捕物品,并 能侑祭商王的祖先祖丁。这 些都说明“州”当与商都不 远,其在河南沁阳附近的可 能性最大。3,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西周时 期的铜器铭文中找到相关的证据 。 康王时期的邢侯簋(集成 4241)铭云:易(赐)臣三品:州人、重人、 庸人。邢侯簋铭文中“州”、“重”、“庸”排比 出现,俱为地名无疑。陈梦家谓: “州或即左传隐十一与郑人之 州,杜注云:今州县”,是对 的。白川静同陈先生之说,并进一 步指出“州”恐为殷代之故。 , 当意有所指。这些都证明甲

8、骨文中 的“州”地就在河南沁阳附近。陈梦家容庚(六)“州臣”是州地之 长1,州臣能够抓捕俘虏 ,身份不低。2,丙午,贞:多臣无 疾。 丙午,贞:多妇无 疾。(合集22258 )合集22258局部“妇”在甲骨文中的地位较高 ,“见于卜辞中的诸妇皆是有地 位的贵妇,她们是统治阶层中 的重要成员”(甲骨学一百年 451页)。上辞中,“多臣” 能与“多妇”对贞,说明商王 对他们像对“多妇”一样重视 ,其身份定比较显赫。其应当 就是多个长官。3,呼比臣沚有 三十邑 。(合集707正 )合集707正“呼”有“令”的意思 ;“沚”为武丁时期 著名的军事将领沚 ; “比”就是协助。“ ”的意思等同于“伐 ”州

9、臣就是州地之长 。(七)结论1,卜辞“州臣”之“ 州”是地名。其地在 河南沁阳。 2,州臣就是州地之长 。二,说甲骨卜辞中的 “伯 ”小臣墙刻辞小臣墙刻辞,长6.9,宽 3.9厘米,最初为于省吾 先生收藏,后转入清华 大学。现藏中国国家博 物馆,编号为Y0699,为 一级藏品。该刻辞的摹本最早著录于胡厚宣先生 的甲骨续存下编915、916片。 陈梦家先生后来在殷虚卜辞综述 里公布了它的照片。再后来,其 拓本又被收入甲骨文合集 36481正、反。2007年中国国家 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 印出了清晰的照片和拓本。又(侑)白 ( ) 于大乙,用 白(伯) 印、 于祖乙,用美于 祖丁。 (合集

10、36481正;黄 组)又通作侑,指侑祭; 伯印即 族方伯印,印是私名; 指俘 自 族的俘虏;美从整个刻辞 来看是指危方伯美,美是其私 名。上引刻辞后半部分的大意 为用 伯印和若干个 族人侑 祭祖乙,用危伯美侑祭祖丁。(一)专家们对于“白 ”的认识,多数专家释为说文中的麐 ,解为麟,以为白 就是后世文 献中的白麟。如罗振玉殷墟书契 考释三种;刘钊小臣墙刻辞新 释揭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 记录;王晖古文字中“ ”字与 麒麟原型考兼论麒麟圣化为灵 兽的原因。罗振玉刘钊姚孝遂黄德宽、王蕴智、董莲池于省吾王晖晁福林(二)1,将麐解为麟是可以的。说文:“麐, 牝麒也。从鹿从吝”,段玉裁注:“麐者 ,麟之或

11、字”;玉篇鹿部谓麐同麟 ;尔雅释兽:“麐,麕身,牛尾, 一角”,陆德明经典释文:“麐,本 又作麟”。而且,在后来的历史时期里, 也确可与麐同。说文谓吝“文声”, 则麐与 同;正字通鹿部也谓“ ,同麐”。2,然而,在先秦时期 ,将 释为麐并没 有直接的证据。(1)伯其父簠铭(集成 4581;春秋前期) “唯其父 作旅簠” 中的 用作人名。(2)秦公簋铭(集成4315;春秋前期)云:“高 引有 ”。 古文献中习见“有庆”这样的成语,如尚书 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诗经楚 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诗经裳裳 者华“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国语 周语“有庆未尝不怡”;孟子告子下 “俊杰在位,则有

12、庆”。据此,秦公簋中的 “有 ”就是“有庆”。 作庆字,并不作 麐字。(3)节(集成 12088;战国)有铭“ ”,其义不甚清楚, 但 似乎也不是动物 的名称。(4)上引刻辞的三句句式相同,在 后半段内容中,都是用人牲来 侑祭祖先,侑祭大乙的“白 ”也应是与之类似的人牲,而 不应是动物牺牲。 这些都说明将小臣墙刻辞中的 释为麐是有问题的。(三)其实,小臣墙刻辞中的“ 白 ”就是伯 ,其 中白读为伯, 是其私名 。而且从甲骨文来看, 其得名应当与地名有关 。1,甲骨文中有一字作“ ”,所从的部首和 字 基本相同,只不过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作左 右结构。甲骨文编将它和 看成一字(孙 海波著,中华书

13、局,1965年,第402页),是正 确的。 字出现在这样的一条卜辞中:庚戌卜,贞:王 于 , 。 (合集36836;黄组)2,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 字, 和 当是一地。商代往 往在有水的地名前加水 旁,如地名函也作涵; 地名 又作 ;地名 又 作 。在甲骨文中也用作地名 ,如:。在 。 。在 三月。 (合集36835 ;黄组)在甲骨卜辞中,人名、地名、国名、族名往往相 重。小臣墙刻辞中“伯 ”之“ ”的得名 应当与地名 有关。 宋镇豪先生曾统计甲骨金文中的“子某”、“某 子”共185名,其中人地同名者占90例(夏商 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第185页)。“子某”人地同名的频繁出现也 是“伯 ”这种特殊称谓的很好旁证。“伯 ”因为是 族之伯,因而可以以地名来命其私 名。“侑伯 于大乙”就是用伯 侑祭大乙 。与所引合集36481刻辞内容的后半部分相 对照,这种解释无疑也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