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52430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X 页数:140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透视教育目的及内容(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教育为什么及教育什么 透视教育目的及教育内容夏令营中的较量 思考: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 的人? 怎样培养?日本磨练孩子中国过度保护问卷调查: 爸爸妈妈不在家如何解决晚饭问题?A、自己做饭吃 B、找点零钱出去买吃 C、求邻居帮忙要点吃的 D、等爸爸妈妈来家做饭吃 (调查结果: A:10%; B:21%;C:1% ; D:68%。)联合国曾调查部分国家小学生 每天做家务劳动的时间美国: 1.2小时/天 泰国: 1.1小时/天 韩国: 0.7小时/天 日本: 0.4小时/天 中国: 12分钟/天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 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 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2、要使学生 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 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 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 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 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内容123第一节 教育目的第二节 教育内容第三节 小学课程一、教育目的概述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 目的观三、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1、什么是目的? 所谓“目的”是人对于他所希望 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一种主 观上的设定。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它根本 不同于动物的本能的生命活动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2、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

3、们希 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 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 标准和规格要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3、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 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育活动的依据与评判标准(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 目 标具体化具体化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 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 具体标准与要求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是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 直接依据与评判标准实例 教育必须为须为 社会主义现义现 代化建设设服务务,必须须与生产劳动产劳动 相结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发展的社会主义义事 业

4、业的建设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智育)具有适应终应终 身学习习的基础础知识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义务义务义务义务 教育教育课课课课程目程目标标标标 具有独立阅读阅读 能力,注重情感体验验,激发发想像力和创创造 潜能。 语语语语文文课课课课程目程目标标标标 结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实际 了解课课文中词词句的意思,在阅读阅读 中积积累词语词语 。 1 12 2年年级阅读课级阅读课级阅读课级阅读课 程目程目标标标标 感情充沛地吟诵诵;当堂背诵诵;理解诗诗人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标标标(三)(三)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 教育教育目的对教育社会性质

5、、对人培养、对课程选择及其目的对教育社会性质、对人培养、对课程选择及其 建设都具有导向功能。建设都具有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人的某种需要的表达,它对教育者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人的某种需要的表达,它对教育者 和受教育者都具有驱动力的作用。和受教育者都具有驱动力的作用。 3.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教育评价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评价的根本依据。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1.代表人物:卢梭(法)裴斯泰洛齐(瑞士) 罗杰斯(美国 )马斯洛(美国 )(一)个人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2.基本观点: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根

6、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一般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发展。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卢卢梭 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 有的邪恶,一切人的堕落都是由于社会的负面影响。故“出 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了。 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 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 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 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 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 ,必须把人像练马场 的马

7、那样加以训练 ;必须把人像花园 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齐认为 ,为人在世 ,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发展个人天赋赋的 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 ,使人能尽其才 ,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 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本主义者用不同的词语 来表示他们心目中 的教育最终目标,马马斯洛以为是“自我实现实现 ”的人、有“完美人性”的人,在罗罗杰斯那里, 则是“充分发挥发挥 作用的人”。 三、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三、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二)社会本位论(二)社会本位论1.代表人物:那托尔普那托尔普( (德德) )、凯兴斯泰纳(德)、孔德(法)、凯兴斯泰纳(德)

8、、孔德(法)、 涂尔干(法)涂尔干(法)2.基本观点:人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 社会需要的社会需要的人。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涂尔干:“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社会我”而不是“ 个体我”,“教育在于使年轻轻一代系统统地社会 化。” 孔德(A.Comte)就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 的, 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 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发展,都有赖赖于社会。” 那托尔普(Natorp )也指出:“在事实上个人是 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为人,只因为为他生活于 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 凯兴凯兴 斯泰纳纳(G.Ker

9、schensteiner )的社会本位论 是比较极端的,认为国家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造就公民。(三)(三)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n 生活本位论又可分为准备生活论和适应生活论。1.准备生活论: l 代表人物: 斯宾塞(英)l 基本观点: 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 主要任务就是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2.适应生活论: l 代表人物: 杜威(美)l 基本观点: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历史沿革 我国的教育目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50年代的教育目的80年代的教育目的90年代以来的教育目的(一)50年代l

10、 l l1.19571.1957年年2 2月月,毛泽东提出:,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 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l l2.19582.1958年年9 9月月1919日日,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提出了“党的党的 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劳动相结合。”(二)80年代l l1.19811.1981年年, ,中国共产

11、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l l2 2、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 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三)90年代至今l l1.19931.1993年,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共

12、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其中其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规定是:有关教育目的的规定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认真贯彻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的 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九十年代上一个新台阶。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九十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二)90年代至今l l2 2.

13、 . 19951995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规定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建设者和 接班人接班人”。3 3. . 19991999年年,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 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

14、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90年代至今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 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l l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述上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精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述上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神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一)(一)培养劳动者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总要求(二)要求(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15、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素质结构结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基础。(三)(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根本性质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所实施的各方面教育的总称,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劳动技 术教育美育体育智育德育思考:为何德育排在首位?一、德育1、孔子:教育使人成“仁” 2、孟子:教育使人保持“善” 3、荀子:教育使人弃恶从“善”“以善先人者,谓之 教” 4、许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5、苏格拉底: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美德。 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全部意义就两个字道德。 7、赫尔巴特把德育作为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提出“教育 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总结 在这这一概念之中 道德”陶行之先生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 真;千学万学,学 做真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 本。根本一坏,纵纵 然使你有一些学问问 和本领领,也无甚用 处处。否则则,没有道 德的人,学问问和本 领领愈大,就能为为非 作恶恶愈大。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 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 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 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