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50646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当代新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新闻可以提供给我们世界及身边发生的事件,让我了解外面的事情,同时在新闻中增长一些知识。没有新闻,社会生活会变得暗淡和很窄。新闻是否可以提供给我们这个世界的真实知识?想一想什么样的东西最容易成为新闻。所以,许多新闻并不是因为重要,而是新奇,普遍性的东西是缺乏新奇感的,我们看到、听到的只是一个个偶然。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束手无策被动接受,就像斯图尔特霍尔论及观众对一部电视剧的解读,可以是完全认同性的,也可以是部分认同的,还有完全颠覆性的,对新闻也可以有颠覆性的解读,不过相对来讲,这样的状况少之又少。我觉得当代新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

2、伪政府提供政治传递,调节舆论提供娱乐等,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工作,始终把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作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几确定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同时又说明了新闻工作在国家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闻工作之所以会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新闻传播能够及时。广泛的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能够广安的反应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能够及时的传播国内外的各种信息,直接引导人民,激励人民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新闻的传播往往伴随着政治建设,因为政治文明生活本身就需要新闻传播。 毛泽东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

3、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新闻媒体是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可已通过新闻传播及时的为群众理解掌握,同时也致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这哥哥就是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有人说新闻舆论监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之一。这点我很认同,只有舆论监督搞好了,对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都是有益的。其实算起来新闻的宣传功能是最强大的,毕竟任何事情都需要信息传递,表达给观众才行。就像马克思主义新闻官认为: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基础上,具有宣传工具的作用。新闻媒体

4、的宣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向人民群众提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客观真实,从而教育、组织人民群众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引导他们不断前进。新闻媒体的宣传本身要求必须是真实,必须实事求是。失实的宣传,不实事求是的宣传,不仅最终会失信于民,而且必须会损害党的威信和新闻媒体的信誉,不但会降低宣传效果,而且会贻误党的事业。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反对走极端,就要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面对实际,深入实际,通过宣传,回答实际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帮助人民群众解疑释惑,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遵循宣传工作中的一般规律,讲求宣

5、传艺术和业务水平。江泽民主席也说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不再是私有者的事业,而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可见当代新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多么强大。在政治生活中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职责是传递信息、制造舆论,而新闻舆论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总的来说闻媒体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新闻作为宣传、教育和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

6、点。新闻媒体作为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新闻媒体能够广泛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呼声、意志、愿望,有利于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能够倡导先进泓扬社会正气,普及传播科学知识,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新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一、媒介与传播一、媒介与传播1、媒介:传播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 电视等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2、新闻媒介:主要指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新闻性网站。3、媒介组织:经营媒介的机构。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杂志社、 电影制片厂等。二、传播媒介

7、的基本特点二、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1、实体性: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比如说报纸、网络、书籍、电 影等。2、中介性:它所传播的信息并不是媒介本身所产生的,而只是作为一个中 介来传达别人的信息。3、还原性:媒介在传播信息时,其蓝本是客观事实发生的具体情形传播的 过程只是将其客观发生重新向受众叙述。4、扩张性:媒介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对 客观事实本身存在缩小或夸大的描述。三、媒介与政治相濡以沫的微妙关系三、媒介与政治相濡以沫的微妙关系媒介对民主的社会基础的影响,即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也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功能、权力监督功能、政治沟 通功能、政治控制功

8、能以及议题设置功能五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析媒介与政治的微妙关系。一是媒体帮助公众理 解政治信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民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是不一 样的,每个公民的理解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公众并非全部能够接受并理 解政府的政策,在这方面,新闻报道可以帮助公众加深对政治事件的记忆和认 识。比如说中央出台什么新的政策的时候,媒介都对会对其进行广泛的报道和 解释,其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的人民理解党中央的政策、法规。二是,媒介所 提供的信息能够影响公众的政策偏好,比如说我们的央视作为我国最权威的官 方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其舆论导向始终是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标准。因而, 在整个社会形成

9、了一个较为统一的价值体系。三是,媒介的影响可以使舆论的 议题得以设定,媒介可以决定公众的政治选择,促使他们在更重要的政策问题 上做出决定。对于这一观点,美国的盖洛普公司的一项长期调查为其提供了较 为有力的佐证。盖洛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与咨询公司。盖 洛普公司的一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美国当今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 被访者的回答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内容,但有两个问题始终成为公众共同关 心的问题,一个是外交政策,另一个是经济发展。调查显示,20 世纪 40 年代 以来,外交政策一直是公众的主导性意见,而这些正是媒体经常报道的内容。媒介对民主政治的推动。媒介对民主政治的推动。媒体

10、可以影响我们的舆论,从而可以形成多数统治的民主前提,在现代社 会,我们的媒介也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民主参与途径,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 性和无限性,为公民的民主政治参与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一个规模巨大的民 主政治系统中,要使每个公民能够充分、有效、理性地参与政治,信息的服务 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我们的媒体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比如说 我国在每年举行期间,媒体都会对其进行详尽的报道,目的就是为了让我 们的公众知道我们国家政策的具体走向,让会议透明化,提高公众参与的热情, 让公民通过各种途径为政府建言献策。大众媒介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统治者都非常注重用大众媒介进行宣传。 今天,大众媒介发展到

11、了电视和电脑网络的阶段,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是 不容忽视。现代政党政治严重依赖电视等传媒,使得大众媒介被人称之为独立 于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国家“第四权力”。大众媒介日益介入政治生活, 并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而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的变更,也日益体现出大众媒介的影响痕迹。可以说,社会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代,大 众媒体开始与政治生活走向一体化并成为政治社会化的主导力量。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政治性最强的莫过于现代政党政治下的竞争性选举。 如在美国,大众媒介的艺术和策略在总统选举中可以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 地步,总统竞选运动日益成为了一种极为典型的媒介事件。从其自身的发展历 史看

12、,大众媒介的演进与政治社会的发展是互动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解释”和“扩音”作用,是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宣传平 台。在朝核六方会谈中,通过媒体对中国积极斡旋,促进和平的宣传,树立起 了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大众 媒介积极宣传政府的有力措施及其果断决策,扭转了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 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正如李普曼所言,我们生活在大众媒介构建的 “拟态环境”中,公众获知外界事物都是通过大众媒介的。作为“把关人”, 大众媒介如同“沙漏”过滤和筛选信息,因此媒介的作用至关重要。充分借助 大众传播,构建并传播与国家本体相互支撑的国家形象,已成为一个国家内政 外

13、交的重要环节,也成为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制胜的有效策略。在网络舆论迅速崛起的今天,我们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主要是在网络上 拥有充分新闻自由的传统舆论空间,以释放民意及实现舆论监督,网络提供了 自由表达的机会平等和自由。同样网络对民主的影响也是极其广泛的,网络促 进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为公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为公众的政 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培育了公众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但是网络 对民主也有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网民结构的局限可能导致公众政治参与的 不均衡;网络信息的非规范性可能导致民主的非理性。其中刘涌案汹涌的民意与司法公正就是一个典型的舆论与法律的对决

14、。 再者网络文化霸权可能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国家作用的弱化。同样,媒介在对政治事件或政治丑闻的报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监督作用。 在传媒业相对发达的西方,其传媒的政治立场可以概括为政治中立原则,客观 性原则。他们在对政治事件报道时,一般会采用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两种 方法,而调查性报道则类似于“黑幕揭发”。因为在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社会 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无能、商业腐败、官商勾结,极大损害了公众利益。 新闻记者对各种社会黑暗面积极展开调查,揭发各种腐败现象。通过对某一政治事件或丑闻的连续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形成社会舆论, 使公众采取政治行动,决策者改变立场。如美国 1986 年的销售税法案,最后放 弃就是舆论监督强有力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